忽视圣经知识的传讲乃是罪恶,而且是今日教会中的大罪。大多数教会和教会的出版社都迎合此种心理,许多教会的牧师在进台上所讲的也是如此,但那是罪。
“你要??尽意(With all thy mind)爱主你的神”——其含意就是包括教义的传讲。我们万不可在这一点上屈服,假如我们为传真道打破了饭碗,我们也不会比古时的真先知更不利。
我们当刚强壮胆,站立得稳;虽然在一些时髦的、不属任何宗派的教会书刊中,常常摆出迎合人胃口、用温水冲淡了的脱脂牛奶,我们还是应该供应干粮,应该清清楚楚、一针见血地指出基督教信息的本质。
第三、要尽量使教义趣味横生。说真理“干燥无味”,那是没有根据的,当然对未重生的人来说,真理是难以入耳的,念圣经也是味同嚼腊。神的福音“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为愚拙”(林前一23),但在灵性上醒悟过来的人是受欢迎的。要使教义性的讲道有趣味,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预备,但不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教会里不能讨人人的喜欢——耶稣在世上时也未做到这一点——但我们能传道讲讨神喜欢的真理,完成祂的旨意,这才是我们传道的目的。
传讲教义并非专门讲“正式的”教义神学。将正统基督教教义存在心中的牧师,能以传记式的,历史式的,解经式的以及其实种种传道法把教义宣扬出来,而不会与圣经的教义内容脱节。再者,对初信者不要讲太多教
义,因他的胃还没有那么大的消化力。要渐渐地把他们引入胜境,“律上加律,例上加例,这里一点,那里一点。”(赛二十八10)我们可以循序渐进,但必须提供真货,而不是那些流行,或是只讲“理念”与‘价值“的肪制品。
教义讲道的结果
忠实地传讲圣经教义,渐渐地你将会发现有一些人在教义上得到启发,终于很清晰的明白了基督教信仰究竟是什么。看见会友如此得帮助,你会觉得很欣慰,同时也就得到了一个不会再说教义的讲道“太深”或“那是神学上的吹毛求疵”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教会的真正产业,这就证明牧师在主里面的劳苦不是徒然的。
此外,我们也应当提醒信徒多阅读有价值的教会书刊。并不是所有的书刊都适合一切的信徒,这些书刊务必与信徒的程度与吸收能力相配合。真正有价值的基督教作品,必然会帮助人注重、体会神的真道。
世俗主义的阻碍
宗教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世俗(Secular)”一词是从拉丁文“世代(age)而来的,它可以被解释为“属乎非宗教、非神圣,非属
灵的事;是暂时的、属世界的”。世俗主义就是非宗教的人生观,它根据世俗化的人生哲学,认为人生从整体看是“非宗教的”,而在整个人生中,有部份可以被称为宗教,也就是论到人与神的关系。世俗主义将宗教仅限于人生的一部份,人生的其它部份与宗教无关,也不受宗教影响。根据世俗主义,神仅仅与人生的一小部分有关,论到其余的事时,神似乎干涉不到,也毫无关系,因此有人说,神对人的日常生活毫无意义。
宗教被认为可有可无
世俗主义是教会内部的慢性毒瘤,人们有一种假设,认为宗教在人生中只是一个偶发事件,说宗教所牵涉到的只是人生的一小部份。
近代欧美文化的特点就是世俗主义,现代的西方文化认为人已经自足、自立了——觉得不再需要从神而来的救助。在《时代杂志》中,我们可以看见这种对宗教的态度,它认为宗教只是人生中的一部份,因此将“宗教”这一个专栏夹杂在“运动”、“电影”??等专栏当中。这种世俗化的人生哲学,与真正的基督教信仰风马牛不相及。
西方文化已经从有神论转为世俗化,上帝被认为是奢侈品、多余的,有没有都无所谓,对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没有神也照常活下去,所以他们平时并不会想到神,只有在大难临头,一切方法都用尽的时候才想起神,也就是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无神的文化,只
在急难时,才“临时抱佛脚”,把神当作最后的救星。
世俗主义将神限定在人生的一个小小领域——就是只限于宗教的情绪与崇拜——之内。根据世俗主义,上帝的领域只是在这地盘中,他们认为上帝最好只要在这个范围里活动就好。
世俗主义并不否认宗教这回事,也不否认人是有宗教活动的动物。他们认为在宗教方面,人可以承认有一位大能者,或称为上帝可是这位上帝只在宗教的范围内活动。
那些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神,在生活中从未想过神的荣耀,从未以祂的国度为目标的人,仍然觉得他们偶尔需要神来赦免他们的罪,根据他们的哲学,神是专门干这个差事的——赦免人的罪——神不能对人的生活有任何别的要求,但是当人需要神,需要祂赦罪的时候,祂就得义不容辞地赦免。至于其余的事,神就得乖乖的退到一边,因为平时并不需要祂,只要靠自己就可以站立得住了。
现在我们要问,这种世俗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我们不能说这仅仅是由于人的懒惰、自私或为所欲为的习性。这个根源是从哲学方面来的,现代世俗主义文化是从现代科学、现代哲学两方面生长出来的。
科学让人自觉很有本事
说到科学,首先就让我们觉得,现代的科学与技术实在是力大无穷,令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认为万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