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复兴的障碍 下载本文

牧师意见不合。当今信徒大多无法有系统的、合理地说出自己的信仰,他们以为那是多此一举。

这种反理智的偏见,其结果就是拦阻人去追求所需要的宗教知识与教义上的训练。这种无知无幼稚的成见,拦阻他们去追求他们所缺乏的真理;这就像事先认定全麦面包不好吃的小孩,一口也不肯尝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滋味一样。很多人也是这样心存成见,反对教义,不肯开放心胸。他们连试听一次教义的讲座,试读一本有关教义的书刊都不肯,却一口咬定那些是枯燥无味,不好消化的东西。这种人是被自己的成见害了自己,他们拒绝领受那些会帮助他们灵命健全的、生活的必需品。

障碍必先排除

今日教会的牧师与领袖都知道查经班是必需的,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教导会众的路上有块大绊脚石——对圣经教义漠不关心的态度。牧师若想在道理上栽培信徒,非先除掉这个障碍不可。在许多人的心门上都有这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必须挪开。否则当牧师讲解基督真理时,他们的心门总是关闭着,犹如铁幕深垂,真理无法进入,他们所听到的只是空洞的声音而已。那种先入为主的、顽固的反对教义的成见,必先除掉,否则,牧师的教导是事倍功半!

一般人对真理的忽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缘由。初信者,刚脱离了异教思想,如果对基督教的教义不重视,那可能是因为他过去的背景,缺受学习真理的机会,或

因教会根本不教导信徒有关教义的真理,所以他们根本学不到什么。但论到诡辩派的忽视,那是另外一件事,这一派的忽视并是由于缺乏学习的机会,乃是有更深之根源,而且这种根源并非始终一旦,它是从外面来强加在基督教身上的——由于宗教界有些所谓之“专家”与领袖故意地轻视教义,所以一般信徒心中就被播入了反教义、反神学恶种。

以“经验”代替真理

根本上说来,今日基督教界反理智的成见以及反教义的风气,受三个人的生活与工作影响很深。这三个人就是康德Immanuel Kant)、施莱马赫(Frederick D.E. Schleiermacher)与黎秋(Albrecht Ritschl)。他们都是德国人,他们都把宗教中理智的成分打了折扣,专注情感。说来倒也令人费解,这三位原都是思想上的健儿,他们却都忽视了宗教里理智的部分而着重其它。

虽然有千万的人根本没有听过康德、施莱马赫与黎秋这三位的名字,可是无形中都已经受了他们的影响。教会中许多人也都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受到这时代风气的熏陶。把宗教的真理由“形而上学”分离出来的始作俑者是康德,他认为信仰是超现实的,是我们的感官所不能知道的。

施莱马赫与黎秋同步康德的后尘,他们都把康德的哲学思想放进宗教里。施氏(1768—1834)被称为“现代神学之父,他是普鲁士陆军随营牧师之子,热心学习

康德著作。施氏的主要神学作品是《根据福音派基本原则的基督教信仰》,于一八二一年问世,后经修订再版,书中主张基督教的本质并不在教会的信条中,而在宗教的情感里——使人经由教会,藉着基督,去信靠神的那种情感。

施氏主张以宗教情感来代替圣经真理,他认为讲道的内容当得自传道者的宗教感受。他虽被称为“现代神学之父”,其实他是神学的破坏者,因他使神学沦为只是人类宗教意识的研究。使人们将认识的对象由启示性的神,转为宗教性的人。施氏重方法而轻内容,重感受而忽视真理与知识;他以主观的宗教经验,代替了神在圣经中的客观启示。如果说他是现代主义的肇始者,并不为过。

以“属灵价值”代替真理 黎秋(1822-1889)为德国柏林福音派教会牧师之子,他的“使命”是想把宗教从他谓的“哲学的暴政”中解放出来。他认为宗教应该以人的需要为范畴,他把“利用神”看成比荣耀神更重要。他所关心的是宗教而非神学,是经历而非真理,是“价值”而非教义。黎秋反对基督教“代刑”的观念——基督的赎罪是为了满足神律法的要求,并将基督完全的义归给信他的人。他用“父子”观念(上帝为父,人类皆兄弟)代替基督代赎的真理。

黎秋认为神学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基督教教

义与绝对真理也是对立的。根据黎秋的说法,基督是谁并不重要,基督对我们有何“价值”才是重要。如果施莱尔马赫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那么黎秋就是曲解基督教教义、使基督教只剩“属灵价值”的倡导者。

如何应付这种忽视

对此疾病作诊断很容易,要开有效的处方却很困难。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找出补救的方法。首先应注意的是,教会的牧师与教师对于基督教教义的绝对重要,应有强烈与清晰的信念。教义对于基督教的重要性,犹如人身体中的骨骼,那并不是相对的重要,而是绝对的重要(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有不可)。没有教义,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必须在这一点上有彻底清晰与确实的认识,教会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

其次,传道人绝对不能因着不爱听教义者的要求就在讲道上妥协,这是一种试探。传道人往往妥协了,把教义的讲道丢在一边。传道人如何为了迎合义般人忽视教义的心理,于是专讲灵修和实际生活上的教导,必将发现得不偿失!身为主的仆人,我们的使命是从神得来的,并非从会众得来的。

不拘任何代价,我们要忠于圣经——不只是不否认圣经的真理,更是要进一步地,有长期计划地讲解圣经真理内容,阐明其正意以及真理的体系。只重“灵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