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专题》 下载本文

(一)“三个离不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出发点的理论 2、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核心的理论 3、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实现途径的理论 (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的理论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前提条件的理论 3、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内容的理论

4、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目的和核心的理论 四、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坚持“两个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一、“两个共同” 新论断的科学内涵 1、“共同团结奋斗”

2、“共同繁荣发展” 3、“共同团结奋斗”与“共同繁荣发展”的关系 二、必须牢牢把握新世纪民族工作的主题 1、民族工作的概念 2、民族工作的主题

3、提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的原因 三、坚持“两个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和理论来源

2、坚持“两个共同”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2.如何维护和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

3.当前在我国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的重要性何在? 4.新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第四专题:多文化多宗教的新疆 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涵盖第三章和第九章的内容12课时)

第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理论(3课时)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发展与消亡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即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正确理解宗教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作用;正确理解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迷信、邪教是相互区别的社会范畴。

教学重点:

1、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2、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教学难点: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迷信、邪教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宗教的含义及特点: 2、宗教产生的根源:

3、宗教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4、宗教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节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1、宗教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及表现形式

2、宗教的社会作用: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及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不尽相同的: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依然并长期存在。

(1)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依然并长期存在的原因。 (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对待宗教的态度

第三节 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关系

1、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2、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 3、宗教与迷信的关系。 4、宗教与邪教的关系。

第二问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节应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及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应处理好的几方面问题,尤其要注意划清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自由”的界限;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在校学生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等方面的原则问题。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学重点:

1、 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教学难点:

1、在校学生为什么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

2、 正常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区分。 3、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1、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核心内容

2、党和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依据 3、党和国家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

4、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 全面正确地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 注意划清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界限。 (3)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

(4) 在校学生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

第二节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内涵、意义、手段及区分非法宗教活动和正常宗教活动的界限。 2、独立自主自办的含义、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目的。

义控制和利用的历史事实;二是基于境外势力不断进行宗教渗透、试图重新控制我国宗教的现实状况。

第三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内涵。

2、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 4、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第四节 坚持科学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

一、正确认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二、科学认识世界、自然、生命和社会现象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2、如何认识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3、怎样正确对待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4、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内容有那些?

5、如何理解先进科学技术是抵制宗教渗透的有利武器?

第三问题:新疆多种文化和多种宗教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问题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教师对新疆宗教演变史的阐述,要求学生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教学重点

本问题的教学重点是新疆地区宗教发展演变的历史面貌。即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大约持续了1000多年。除佛教外,还有原始宗教(包括萨满教)、祆教、道教、摩尼教和景教等;第二阶段(10到16世纪)是佛教与伊斯兰教并为主要宗教的多宗教共存格局。除这两个宗教外,还有祆教、道教、摩尼教和景教等;第三阶段(16世纪至今)是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除伊斯兰教外,还有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较大的影响。

教学难点]

本问题的教学难点是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发展和现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

一、外来宗教传入前的新疆宗教 1、鬼魂崇拜 2、自然崇拜 3.动植物崇拜 4、图腾崇拜 5.生殖崇拜 6、祖先崇拜 7、萨满教

二、祆教传入新疆

三、佛教传入新疆和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 1、佛教 2、道教

3、摩尼教(明教或牟尼教)

3、景教

第二节 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演变

一、伊斯兰教传入新疆

二、伊斯兰教与佛教在新疆的角逐 三、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演变

第三节 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发展

一、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发展

二、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与东正教在新疆的传播 1、藏传佛教

2、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 三、当代新疆宗教概况 思考题

1、简述新疆地区宗教发展演变的历史面貌。

2、说明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发展、影响和现状。

第五专题:发展新疆经济 弘扬民族文化 (涵盖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问题教学,使学生们了解新世纪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任务,及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突出表现。明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资源、人口、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意义。及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和繁荣发展。同时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学重点

新世纪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任务 难点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资源、人口、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问题:发展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2课时)

第一节 新世纪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任务

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从普遍贫穷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 2、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 3、发展是新世纪民族问题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2、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实现资源、人口、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坚持国家扶持、兄弟省市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第二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现状(2课时)

1、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力量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