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美容及装饰等方向。推行职业化标准,实施“专门化”培养模式,深化工学结合的力度。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达到业内1年工作经验水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构建实施“工作导向、能力渗透、专门化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工厂文化进课堂”的特点和需要。选择省内知名汽车服务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综合企业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专业技能要求、职业综合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求;教学活动以职业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设计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进行项目化训练,将专业基本能力、单项业务能力和职业能力拓展培养融入到各个任务和项目中,有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深入调研,完成企业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调查,作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要求为标准, 实施“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的任务驱动、能力渗透”课程体系,针对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展开, 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以及职业能力设计任务,以职业岗位实际操作过程为线索, 以项目任务来构成教学的组织过程。
3.教学资源及资源平台建设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按照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三同时”的原则建设。以“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建设→素材资源建设→资源平台建设”的思路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建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校企共同设计和研发特色鲜明、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件、文本、图片、音像、视频、动画、虚拟教学、案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成《汽车
销售业务实训教程》、《客户沟通与投诉处理》2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并完成2本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实训教程)。广泛收集教学和企业生产一线的资源,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资源进行整合,将资源转化成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的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此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使用和上传资源,并自主组织学习效果的测试与评价,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可实现向企业员工及其他社会学习者开放。
4.师资队伍建设
以校企合作共建的汽车营销服务综合实训区建设为基础,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培养本专业人才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罄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专任教师参加国内培训,通过企业轮岗机制及参与企业生产环节等途径,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专任1名、企业兼职1名),培养4名专任骨干教师和4名兼职骨干教师,从企业和行业遴选并培养兼职教师,在现有的11名基础上再培养4名,兼职教师总人数达到15名,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数达到5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体制机制建设
依托青海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学术水平较高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和指导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在推动、合作、交流、激励、就业、评价等机制建设过程中,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以保证校企合作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依据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建设的总体规划,完善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使教学管理全程化、责权对等制度化、监控信息公开化、动态调控及时化的“四化”运行模式,使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设有保障、教
学实施有标准。
6.实训基地建设
在青海海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指导和参与下,在现有实训条件基础上,新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于一体的汽车营销服务综合实训区。在原有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重新调研、考察、遴选,按一般合作、重点合作、深度合作三种层次的模式建设28家校外实训基地。
7.社会服务能力
扩大对外服务范围,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对口支援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师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工再就业、在职职工培训、社会化考评、职工技能比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设内容
根据汽车服务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的任务驱动、能力渗透”的课程体系;建设“技能熟练、善于引导”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和科技服务五位一体,设备先进,结构合理,管理有效的校内实训基地;按“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校企共建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内容见图1-1。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及目标见表1-2。
图1-1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内容
表1-2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目标表
建设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29 优质核心课程 教材及实训教程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 兼职教师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制度工学建设 结合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机制建设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 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 资金 (万元) 17 建设目标 探索实施 “工作导向、能力渗透、专门化方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的任务驱动、能力渗透的课程体系 完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完成2本优质核心课程教材、2本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 完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其中企业1人) 培养骨干教师8人(其中企业4人)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15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5%以上 专兼职教师教学课时比例达到50%。 组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委员会 建立健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制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细则(暂行)》、《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办法(暂行)》等相关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的一系列制度。 人才培养信息的收集、调控、反馈机制 完善动态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多方评价机制 完善信息发布机制 扩建发动机、底盘拆装实训室2个 新建形体礼仪实训室1个、微格教学实训区1个 新建汽车营销服务综合实训区1个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8个 职业技能鉴定1500人次/年 为省内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提供专业规划和师资培训,校企合作举办省内汽车服务类技能大赛。 面向社会开展汽车营销服务业务知识和日常工作流程等培训,每年不少于200人次。 33 15 22 16 19.8 4 4 4 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职业技能鉴定 专业对口支援 245 3 26 6 社会服务培训 合计 500万元(含实训耗材26万、学生实习意外伤害保险30.2万) (一)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构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导向,能力渗透,专门化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活动以职业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设计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按照完整的工作流程模式来组织教学,将专业基本能力、单项业务能力和职业能力拓展培养融入到各个任务和项目中,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达到业内1年工作经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