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 - 图文 下载本文

150多辆,其中上牌最多的时候每天超过250辆,预计到2030年全省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30万辆,是2008年的6.5倍。随着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城市道路,公路里程的增多,等级的提高,城市停车问题的解决,汽车需求量增长速度还会加快,汽车营销,汽车零部件的营销、汽车售后服务及配套服务等汽车商务业务也将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目前全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气氛,正从以往的简单价格战向价格、推广、品牌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进化。经过近年频繁的价格战,从上游的生产厂家到下游的4S店都意识到,要突破价格战的泥潭,必须放下简单的降价思维,将营销工作的内涵提升,使其呈现精细化、多元化的特点。而企业的经营思路的变化,将导致对高素质营销人才的需求增加。由于历史原因,汽车产品曾经长期供不应求,低压力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在营销方面的工作比较简单,企业的营销人员素质并不理想,随着近年企业行业竞争力度的加大和汽车整体市场销量的迅速上升,汽车营销企业大量增聘人手,根据我们的了解,本地不少汽车营销企业现有的人员专业性一般,很多都是从相关度较低的行业转行而来,如房地产、食品、化妆品、电子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比较少,这些转行人员缺乏理论知识体系,不能完全满足汽车企业的工作要求。

目前我省仅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家高职院校开办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年招生规模为100~150人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汽车消费已成为趋势,因此,从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也将日渐凸显,这也会成为制约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瓶颈。

从企业人才状态分析,随着当前汽车销售服务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存在大量人才缺口,急需大量的汽车人才;与同类院校比较,我院是高职教育,学生来源主要是本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企业就业上愿意从基层做起,愿意并胜任技术工人的工种;与同类专业本科院校比较,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是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综上所述,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大的长线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建设基础

1.初步形成汽车专业群共享的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

我院是2005年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同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青海省高职院校示范专业。学院通过自建、共建和援建等方式,现已建成300㎡的整车实训车间1间,汽车发动机等实验、实训室29间,占地面积达2000㎡。主要实验、实习设备有:丰田威驰等整车9部、丰田8A发动机等发动机检测台架、桑塔纳2000等发动机拆装台架、自动变速器检测台、ABS检测台、空调检测台、四轮定位仪等316台/套。建成“校中厂”青海海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青海海达汽车检测有限公司、青海通瑞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这三家“校中厂”是集教学实训、科研、专业检测人员培训和对外检测服务于一体的股份制公司,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实训、就业平台。2005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之下,学院又购置了360万的实训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校内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能基本满足现有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

近年来,本专业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与省内外维修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现与上海大众汽车青海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学生校外生产性实训的需要。

2.初步形成教学团队多元架构

汽车专业群现已形成了由汽车行业技术专家、专业带头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双师”素质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兼职教师1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6人,“双师素质”教师16人。本专业聘请了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王海林副院长(博士、教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苏志刚研究员(执行院长)、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康宏卓教授担任客座教授。在专任教学团队中,有2名教师参加全国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汽车碰撞估损领域D1模块)考试,获得了汽车估损师高级职业资格。有3名教师是青海省“135高层次

人才培养工程”创新科研骨干教师。

3.教学科研初见成效

自2004年以来,《汽车发动机模块》和《汽车底盘模块》被评为省级示范课程;《“汽车发动机模块”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和《“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用研究》获青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专业教师担任主编并正式出版的教材有《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4S店管理》等6本高职教材,其中《汽车电路分析》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2本教材列入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专业教师主持的《高原地区汽油机改装CNG后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双元制”教学方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应用研究》和《乙醇汽油在高原环境下的应用研究》三个厅级科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一个厅级科研项目《汽油车简易稳态工况排放测试系统工况模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评价》正在研究之中。

4.技能大赛促进课改

利用学院资源优势,先后四次承办“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先后承办和协办全国钣喷大赛青海分赛区决赛,西宁地区汽车维修工技能大赛等省厅级赛事。积极参加全国高职汽车营销技能比赛,自2008年以来荣获国家级奖8项。

通过承办、协办和组队参加省级及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引领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技能大赛把企业的实际工作模式和职业技能需求引入学校,适应了行业、职业的人才需求,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和课程体系改革。专任教师结合汽车营销服务实际工作过程完成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全部参加并通过了学院组织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使课程改革迈上了新台阶。

5.社会服务不断拓延

(1)利用教学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面向汽车维修服务行业企业开展了多层次的技术服务,仅2010年为青运集团、青海省运输管理局、二炮驻青海某部等单位承担各类培训1500人次。

(2)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服务机构开展社会服务。以青海海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青海交通驾校等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为社会开展各种服务工作。利用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汽车维修工、汽车驾驶员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仅2010年承担培训、鉴定1777人次。

(3)利用科技下乡送教上门服务。本专业教师每年参加团省委组织的科技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教师义务到农牧区普及农机使用与维修知识。

(4)开展玉树灾后重建科技服务。玉树发生7.1地震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玉树琼龙汽车检测站免费培训检测员,党员教师深入灾区进行政策宣传;与玉树州劳动就业与保障局签署协议,长期义务对玉树州职业教育师资和农牧民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以实际行动支援玉树灾区灾后重建工作。

(5)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服务。利用师资优势和专业建设经验,对口支援西宁市世纪职业学校、西宁市第一职业学校等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发展,在专业规划、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依照青海省教育、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以青海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建设结构合理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入市场调研,加强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构建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的“工作导向、能力渗透、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拓延社会服务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通过两年建设,将本专业建成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品牌专业,在区域内、行业内的同类高职院校中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以汽车销售及售后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在面向汽车销售、维修接待岗位培养的基础上,把专业培养岗位逐步拓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