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下载本文

文言文汇编 (东城)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①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而其才亦龊龊碌碌,无纤毫之用于天下。夫惟杜机葆贞,凝定于渊默之中,即自弢【1】其才,卒不得不显。盖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也。今夫花萼蕃郁,人睹木之华,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而先溉其根,何也?所培在本也良玉韫于石不待剖而山自润明珠含于渊不待摘而川自媚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有本在焉其用自不可秘也。

②而晚代文士,未窥厥本,呶呶【2】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单辞偶合,辄气志凌厉;片语会意,辄傲睨千古。谓左、屈以外,别无人品;词章以外,别无学问。是故长卿摛藻于《上林》,而聆窃赀之行者汗颊矣。康乐【3】吐奇于春草,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下逮卢、骆、王、杨,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本不立也。本不立者,何也?其器诚狭,其识诚卑也。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其器若万斛之舟,无所不载也;其识若登泰巅而瞭远,尺寸千里也。故方其韬光养嘿【4】,退然不胜,如田峻野夫之胸无一能。而比其不得已而鸣,则矢口皆经济,吐咳成谟谋;振球琅之音,炳龙虎之文;星日比光,天壤不朽。岂比夫操觚属辞,矜骈丽而夸月露,拟之涂糈土羹,无裨缓急之用者哉!

③盖昔者禹、尹、虺、召之徒,皆备明圣显懿之德,其器识深沉浑厚,莫可涯涘。而乃今读其训、诰、谟、典、诗歌,抑何尔雅闳伟哉!千古而下,端拜颂哦,不敢以文人目之,而亦争推为万世文章之祖。则吾所谓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者也。信乎器识文艺,表里相须,而器识狷薄者,即文艺并失之矣。虽然,器识先矣,而识尤要焉。盖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浅浮;而包罗一世之襟度,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大其识者宜何如?曰:豁之以致知,养之以无欲,其庶乎!(取材于袁宗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注释:【1】弢:掩藏。【2】呶呶(náo):多言,即唠叨。【3】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4】嘿:同“默”。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 无论:更不必说 B.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 树木:种树

C.口不言文艺 文艺:写作的学问

D.则矢口皆经济 经济:经世济民(的道理)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 B. 呶呶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然力足以至焉 C. 则吾所谓其本立 D. 信乎器识文艺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夫惟杜机葆贞

只有杜绝机巧保住纯真 B. 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回转光采而照亮内心,收敛锋芒而隐藏名声 C. 星日比光,天壤不朽

像星星和太阳比光亮,像天与地一样永垂不朽 D. 大其识者宜何如

扩大自己学识的人应该怎么样

1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左、屈以外”中的“屈”指战国末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

B.第②段中的“康乐”与“谢公宿处今尚在”中的“谢公”指的是同一个人。 C.第②段中的“卢、骆、王、杨”指“初唐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D.第③段中的“训”、“诰”是《尚书》中一些篇的省称,《尚书》是“四书”之一。 13.请把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4.请用“/”给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5分)

15.孔子认为读书学文的基础是做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而本文作者认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请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6分)

(西城)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

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

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

(取材于《明皇杂录》)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臾,裁决俱尽 俱:全都。 .B.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C.以济明皇太平之政 济:救济。 .D.近者稍倦于勤 稍:渐渐。 .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自以才不及崇 / 皆以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而从之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 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13.请把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14.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4分)

(海淀)

二、本大题共六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5题。

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甲)而蔽障于谗。(乙)心烦虑乱,(丙)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①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

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②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③,喔咿嚅唲④,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⑤,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取材于《楚辞·卜居》)

【注释】①太卜:官名,掌管占卜。②悃悃款款:忠实诚恳的样子。③哫訾栗斯:阿谀逢迎。④喔咿嚅唲:强颜欢笑的样子。⑤突梯滑稽:态度圆滑,善于迎合世俗好恶。

10.在第一段甲、乙、丙的哪一处,填入“而”字最符合文意?(3分)

11.根据文意判断,下列选项与屈原之“所疑”无关的一项是(3分)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取材于《楚辞·渔父》)

12.下列诗句中“渔父”形象与《渔父》中的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B.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C. 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范成大《携家石湖赏拒霜》) D.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杨慎《临江仙》) 13.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喻指屈原生活的社会不辨贤庸,人才弃置不用,庸人煊赫一时。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詹尹劝解屈原,人各有长短优势,皆有可取之处,不必求全责备。

C.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沐浴后要弹冠振衣,屈原借此表达洁身自好的心态。 D.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以之劝说屈原与世推移。

14.《卜居》和《渔父》中“清”“浊”有多层意思,请分别解释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