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室”字,既有水、又有室,标明张氏家族对此地(湖)域的拥有,是亦湖亦地和姓氏拥有的统称或代称。
3、“张家渥”涵盖了张氏家族对该地南、北、西三面地(湖)域的拥有。《读史方舆纪要》(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编撰完成)载:“县东三十里有张家渥源出东北四十里之章山,流入江。”吾族在公元1600年至1692年的百年间,正值十世至十二世祖(自、其、士)三世旺盛时间,三世红丁共四百余人。现“张家湖”南、北两湖沿南、西、北六岸湾庄已广罗棋布,湾庄有四十余座,湖周少有他姓人氏,其开垦荒山,围湖造田,修筑塘堰和湖埂之局面广为展开,张氏宗族地域面积扩大一倍之余,两湖面为张氏拥有,名震冶邑。故大冶县将此地“张家氵室”的“氵室”改为“渥”,统称该地地名和湖名,亦标明张氏宗族地(湖)域拥有面积的扩大。
4、“张家湖”是张氏家族围湖一圈多张姓,湖、田、山地张家湖的名望实归。《大冶县志》1882年(光绪八年)载:“张家湖自白塔山下发源,由西而东三十里??”,再次将“张家渥”正名为“张家湖”,并明确白塔山以西没有湖面了。从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至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在近两百年间,张氏家族除“一、本、绵”三世旺盛外,又有“清、芳、德、茂、嗣、隆、昌”等七世相继问世,从荣四公起历二十二代。至1882年止,张家湖四周张氏家族建有湾庄近70座,人口近两万之多,靠湖一面所有山脉几乎无再建庄之地(均被各家族拥有)。其间,有两个阶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湖的北岸由西至东,张氏家族迁建湾庄新增二十余个,覆盖了牛尾巴山西南面、大众山脉和青龙山北麓一带,出现大片湖田、山地、塘堰、果林,形成张家湖北湖三岸遍地人烟和良田果林的状况。
二是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随着长江黄石港大堤和张氏宗族出人力再修胜阳港大堤(石灰窑——海观山段)和出财力建胜阳港闸的江堤建成,才形成现张家湖状况。由于胜阳港大堤及闸口是张氏宗族人力、财力所建,故对该湖及闸口拥有使用权和管理权。(注:有两点足以说明:①公元1947年,华新水泥厂扩建需通铁路要经过胜阳港闸,张氏宗族不同意。经协商,华新火车经过闸面时必须减速行驶,并每年交付400石稻谷作为补偿才同意其辅轨运行。②公元1977年,张家湖族民世代拥有的湖泊,由于南湖渔场发展的需要,经市政府、下陆区、南湖公社三级讨论协商,沿湖渔民不再从事捕鱼作业,政府按照上年产值照常发放捕捞费,并以每年
9
每人供应平价鲢鱼五斤作为对渔民的补偿,直至2008年止)。由于江湖经胜阳港连通后,张家湖东岸和青山湖(古磁湖)、沈家营小池湖等湖域周边,出现大面积湖滩(即现黄石港至石灰窑一段的市中心地域和石灰窑至李家坊段),原居住在黄荆山中端北面山脚下(石灰窑至李家坊为止)的各姓氏家族和张家湖张氏家族的泉塘湾、朱家咀、楢树下、茂信湾、庆堂湾、德照湾、牛尾巴庄、六家湾、张家湾、斗笠山湾等村庄迅速分别开发该地。从而将此地改造成田地和莲藕塘堰,直至解放后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分别归各村庄所有。至公元1882年止,张家湖张氏宗族各家族已分布在湖的东、南、西、北四方八面的湖岸居住并建有产业。故原大冶县志根据上述原因,并按张氏家族所占地(湖)域面积之绝对大的比重,将此地域及湖泊正名为“张家湖”,概括当地之名称。
综上所述,张家湖是张氏族民不断开发和筑堤建闸而成,其拥有权近千年历史,在建市之前所拥有地(湖)域面积几乎涉及了现黄石市的黄石港、西塞山、下陆等区的中心城区。
四、张家湖张氏宗族地(湖)域拥有概况
张家湖张氏宗族自荣四公迁居湖内(1366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黄石市区(1950年建市)之间,其拥有地(湖)域面积数万公顷。按不同方位计,其所开发的地(湖)域范围可归纳如下:
第一、田、地、塘、堰等地域:
(1)团城山地区整体地域占90%以上。另由于湖标的提高,原为16.5m,现提高为18.5m,张家湖被淹没的田、塘、堰有近千亩。
(2)黄荆山北麓中段、楢树下、太子湾、朱家咀、张绵钗、枣子山、白马湾,大张儒、张万有等湾庄占上窑至李家坊段10%左右。从李家坊至肖铺段约占20%。
(3)张家湖北岸:从沈家营至皇姑岭段,占90%以上。
(4)黄石港中心城区:从南京路至沈家营向西延伸至张家湖边(东南端至现十六中止)约占70%以上。
(5)鄂州碧石、洋泽(明永乐年间)和汀祖刘畈(清同治年间),大冶牛角山颈(光绪年间)和大冶湖张清美庄(明万历年间)一带,老下陆上张儒(明朝中期)一带,市区花湖和老虎头、青山湖、青港湖等地亦有张家湖张氏家族大片山林和田
10
地塘堰面积。
第二、山、林地域:
(1)团城山青龙山山脉。包括湖心团山墩山脉整体部分,湖北理工学院全部,柯尔山等地,约占90%
(2)张家湖北岸大众山山脉。包括大众山主体山脉(从六家湾至皇姑岭止)、牛尾巴山西部、牛头山、枫叶山西部等地,占90%以上。
(3)黄荆山北面山脉。包括高椅山、陈家湾、太子湾、石料山以及胡家湾至肖铺段,约占20%。
第三、湖泊地域
(1)张家湖湖泊(按现状况)占90%以上。(2)青山湖(老磁湖)约占90%以上。(3)青港湖约占20%以上。(4)伯远公洋泽十三湾和张清美大冶湖等地亦有部分湖域。
五、张家湖“义门张氏宗祠”及“宗谱”续修概况
1、“义门张氏宗祠”续修概况
张家湖“义门张氏宗祠”自荣四公迁建仙湾后,经过多次兴建和重修。其中,现在“宗祠”于清朝嘉庆年间建在大屋湾,同时建有“万年台”和“风水塘”。 三修宗谱《祠堂记》载:“绵官、绵钗、绵钏、绵伟、绵贞、绵魁、绵辉、绵星、清璜、德玗等先祖们将先年共置之基捐入公基内听四大分造台演戏。”祠堂基购买于乾灿、德洪、德新等三公私地。其先祖们之功德铭记史册。至上世纪90年代初在大屋湾重修原建“宗祠”。直至公元二零零三年在原址基础上扩大重建。该次重建在以张昌友、张嗣林、张绍华、张昌虎、张嗣茁、张茂开、张新民、张家星、张宇卿、张昌尧、张庚生、张隆才、张绪平、张家安等人组成筹建指挥部,组织有近二十人的领导机构,通过捐资和市水产局一次性清算每年渔业补助金及其族民出资等形式,筹集人民币近400万元资金,折合时价黄金40斤,建宗祠1200平方米,万年台及配套房屋477.8平方米,重修风水塘近2000平方米。“宗祠”结构堪称“檐牙高啄、廊腰缦回,各抱地势、斗拱钩檐”(详见图表)。后幢神龛供奉志仁公、志和公和伯还公神像。为了铭记族人建祠功德,祠堂内建有祠堂组建人、捐资人和各湾族众出资等记事功德碑。
11
2、义门张氏宗族“宗谱”续修时间情况
张家湖义门张氏宗族自荣四公起源后至清乾隆年间,人丁十分旺盛。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开始续修族谱,至公元二零零六年止,共续修十次。即:一修于乾隆十六年,二修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三修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修于同治五年(1866年),五修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修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修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八修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九修于公元1989年,十修于公元2006年。从七修开始与大冶系张氏宗族同步。其宁公宗族资料主要来源于江西武宁“老籍”。
3、义门张氏宗族派系及辈伦情况介绍
民国三十六年八修宗谱载:“宗派:一世荣四、二世儒一、儒四遂以立户。老派:伯明文崇大,尚道自其士。续派:一本绵清芳,德茂嗣隆昌,家声宜克振,先必定伦常。新派:福善天心见,安良国运兴,贤才逢际会,万代庆同登。”
张家湖义门张氏宗族实为宁公后裔,但澹公派下宗谱派系历来与江西武宁“老籍”宁公派系不相融合,成为独立一派。(1)堂号不同;(2)辈伦不同;(3)久年未相往来;(4)续修宗谱次数不同(吾族少其十次)。十修《宗谱》,张家湖、大冶市、鄂州市、阳新县等四个地方组成《张氏大成宗谱》,才形成地域性六监大统。本次续修《张氏大成宗谱》为了统一辈伦,吾系与他系比较,少其六伦,故在统一辈伦前添加六世系,即在“先必定伦常”之后加辈伦为“义湖旺源紫岗”,从“新派”开始实行辈伦大统(详见重修《张氏大成宗谱》新派伦)。
六、张家湖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六十五载,张家湖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的四周高楼林立,夜间绚丽多彩,恰是“昼似西湖张家湖,夜疑香港团城山”之美景。张家湖全体族民在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首先成立张湖乡人民政府,后经过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社、人民公社,直至转化为现在的城市社区,由农民转为菜农,农村户口转至城镇户口,张氏宗族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基本消除。族民由农村走向城市,经过私有制经济过渡到集体经济,再走向国有全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区80%以上湾庄拆迁还建,住进了新的生活小区,过上了小康生活。原张家湖的湖、田、山地绝大部分因国家建设被征用,建成了生态旅游公园和政府企
12
事业办公大楼、休闲娱乐广场、市区街道和商店以及生活小区。张家湖张氏“宗祠”和各湾庄祖堂再次重建,焕然一新,终止了部分旧的续《宗谱》宗规,提倡男女子孙均上《谱》记。义门张氏宗族归宁公六监大统,续为《张氏大成宗谱》,统一辈伦,合成较大的区域性张氏宗族。
目前,张家湖义门张氏宗族于二零一一年又成立了“义门张氏宗族理事会”。理事会以嗣林为理事长,绍华、嗣茁、茂开为副理事长,理事有水生、隆旦、昌禄(长房)、昌明、昌美(二房)、充闾(伯远公系)、茂福、隆柏(三房)、桂生、华斌(四房)、永胜、东华、冬生、国政,国政为办公室主任。其理事会主要事务是:理清吾族派系之宗亲关系,义务配合党和政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好“宗祠”资产,保证各张氏家族《宗谱》的延续,负责衔接张氏各大家族及其他有关联的社会关系,尽力帮助族民疏通族内之间的人际交流渠道,为“张家湖张氏”贡献微薄之力。
公元1988年3月30日,黄石市政府民政局地名科在全国第三次地名普查时,在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不尊重历史史实的情况下,将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张家湖改名为磁湖。但张家湖是义门张氏家族族民经过千年的开发和耕耘而形成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张家湖在族民心中是永远无法更改的,古湖旧庄(湾)仍铭载着张家湖张氏家族近千年的辛苦劳作、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等历史变迁的深刻忆念。张家湖曾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传记,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列保护的文物古迹,以及风情特色的传统礼节等等,将为黄石市地方文化史、旅游业的发展充实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如今,张家湖碧波荡漾,湖畔高楼林立,已成为黄石市政治、文化中心。望吾族族民传承先祖“忧国虑民、扶危济困”之美德,遵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古训,弘扬宗祖道德之精神,广交“张家湖张氏”之朋友,恭迎外迁同系之宗亲,力争事业发展之壮大,人才代有之辈出,将张家湖“义门张氏宗族”发扬光大,并将张家湖历史传承后世,继往开来,为国富族壮民强,再创辉煌。
编审人:嗣林、茂开、嗣甲、复卿、桂生
隆旦、昌禄、国政、充闾、树平
撰稿人:宗祠文史组、昌美
公元二零一四年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