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第一章练习 下载本文

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动义的命题。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概括总结科学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的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从而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及其概念区别开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它以“客观实在”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这就建立了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飞跃,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关于世界统一性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世界上多种多样的事物有没有统一性。②如果世界万物存在着统一性,它们统一于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成果,以各门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对世界统一性问题作出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科学回答。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明确地提出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命题,并与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或含混不清的提法划清了界限。②辩证唯物主义不是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理解为机械的、死板的同一,而是理解为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的统一;多样性的事物和现象统一的基础也不是特殊的“原初”物质或不变的粒子,而是统一于一切具体物质形态所共同具有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性。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统一的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因此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也是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每前进一步,科学的发展每出现一次重大的突破,都将使人们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因为:第一,实践是社会主体存在的基础。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满足人生存需要的根本条件是劳动。作为社会的主体,人以其持有的活动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通过实践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进行物质交换,获取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维持自己的生存;人自身生产的社会结构,即婚姻形式也是在实践中形成,

5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的。

第二,实践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意识的关系。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物质生产是实践的首要形式和根本内容。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关系即改造社会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这三种形式的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即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

第四,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在社会外部,而在于社会的内部矛盾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基本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都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展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新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答:因为: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新事物能够迅速成长壮大,最终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腹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此,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就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

5、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矛盾双方都从对方吸取和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第一,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在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造成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使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事物发生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才有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起作用,但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6、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

6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7、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理矛盾。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

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思想导。

8、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透过现象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所谓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人通过实践按照自己的尺度去安排原来的客观世界。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⑴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为了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的活动就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不能实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 五、材料分析题

7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案要点]

(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

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 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答案要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