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承担着育德的职责。

(1)把爱国情感的培育融入书法课程体系。汉字以其线条曲直适宜、纵横有度,结构间架疏密自如、整散天然。而书法正是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他把汉字的形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我们应把硬笔书法的巨大思想价值的解析与熏陶编入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书法艺术实践中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无比崇拜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

(2)把品德情操的哲理精髓的领悟融入书法课程体系。所谓“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在课程体系中,我们应收编历代书法名家的典故,增强书法艺术对品德情操的导引功能。

(3)把良好行为习惯与意志力的养成融入课程体系。书法艺术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双姿的养成及运笔的灵动变化都需在反复的训练之中得于形成。应而,我们试图把硬笔书法与写字结合,不仅做到提笔便是练时,更增强其实用价值。

(4)把“真、善、美”的体验融入课程体系。作为书法作业,作品内容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也大多言简意赅地体现了真、善、美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滋润。因而,硬笔书法的教材内容必须精心选择:关于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有教人求真求实、有深厚文化内涵、能正心养品等具有育人价值的文本。这样,学生在练书法的同时,既丰富文化知识,又升华了精神境界,培养高尚情操。

2. 育德——硬笔书法教育组织实施的出发点。

(1)以硬笔书法的形式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具体策略:开辟全方

- 5 -

位的硬笔书法宣传阵地(形成教室、楼道、宣传橱窗和校牌、校报题字等多种文化板块,构成生生不息的文化长廊。这种育人环境,不但提高了校园文化的艺术品位,而且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

(2)练笔与养性相结合。硬笔书法教学不应只把艺术涵养作为终极目标,更应关注学生其平淡、荣辱不惊等品性的养成。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沉浸于书法训练之中,在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的同时,推动其心平气和、敏锐思维、善解人意等性情的养成。

(3)练笔与书法名家的典故交流相结合。在书法教学时,有意识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介绍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解困,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如颜真卿、岳飞等的故事,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4)练笔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书法艺术是高雅的超越表象模而直指心性的艺术,在练习与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情感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而那一笔一画的书写也让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启智功能的开发

研究发现,书写操作可以提高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调活动性,从而促使右脑反应能力提高,进而影响智力水平的发展。而且,书写水平越高,其大脑右半球的反应灵敏则更为明显。因为书法是线条艺术,是千变万化的线条组合艺术。书法教育通过临摹、创作等实际活动,对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创造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6 -

1. 临贴流程的构建:

书法离不开模仿。通过对范本的结体、章法的观察和揣摩、想象,可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思维的敏锐。天长日久,使之能体会出每一点画用笔的精到之处,感悟到框架的精巧之法,领悟出通篇书法的气韵。长期心摹手追,便函能掌握运笔结体的规律和技巧,从而培养学生悟性,激发学生灵感。况且汉字笔画长短、精细、曲直,用笔的涩疾、提按,结构的高低、大小、整齐与错落、匀称与布白等等,无不是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体。在临贴的过程中,其思维的训练价值不可低估。因而,我们试图根据硬笔书法的特性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中构建一个临贴流程。

(1)观察:贴中字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 (2)对临:边观察边写,从记一笔写一笔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

(3)背临:从记住一个字写过渡到一行或一段;

(4)意临:根据所学临字贴的风格、特点自己创作新的作品。 2. 把创造力的培养引入课程体系。学书法不能因循守旧,一味承袭而不思创新,即便临摹得形神毕肖,也无多少价值。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在师承范本,包括对临、背临、意临时,在于领悟、掌握、记忆运笔、结构、章法的基本内涵和规律的特征,最终实现在书法中流露出自己的认识、理解与创意。在教材中,我们试图采取:鉴赏名家名作,寻取精典运笔技能;多留空白点,让学生发挥创造才能;设置争议点,让学生交流争辩;开放章法结构处理,拓展学生的创意空间等策略。

3.教学组织策略。硬笔书法教育的启智功能的开发,需要学生主体的

- 7 -

不断实践。因而,教师必须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而不能以指导者的身分主宰课堂。临贴要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运笔要符合学生的肌肉发育特点,书法个性要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章法的构建与创造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书法个性的养成。(1)书法实践的分类:目标分类(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及同年级的学生,结合奥苏伯尔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分类制定。);施教分类(硬笔书法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培养几个书法高手。因而硬笔书法教学更需要施教。 具体操作:①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构建培养兴趣——初步领悟运笔——学会合理处理结构——学会运笔——掌握章法创作——形成风格的指导流程;②对同年级学生,则针对其结构的把握、运笔的方式技巧等优势特点引领。);书法个性分类(抓住学生的优势特点激励性评价;抓住关键字进行指导性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运笔方式与技法等特点,形成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张扬其艺术个性。(2)到了中高段的硬笔书法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爱好,按“楷、行、草”三档确定临贴的基本范围,让学生自主选择,专攻一体,同时也要用一定的时间临习同范围内的其他字体,达到博采众长,直至形成自己的风格个性。

(三)健体功能的开发

古人云:“书法静以修身,俭以养性,身性具养,内外兼修,身自强健”。因此让小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1. 课程编排指导思想:

硬笔书法课程应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充分开发硬笔书法的健体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