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四课《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下载本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雠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

B.课文《伶官传序》揭示的深度比本文更深,因为它总结了历代帝王成败的一般规律。 C.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都揭示了同一主题。 D.本文的语言史学味浓,而《伶官传序》文学味更浓。

重点4:分析文章写作手法

【要点解读】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或侧重于哪一方面;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2)修辞手法,一般考虑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同时要答出对应的该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语言特点,包括长句、短句、骈散、语言风格等。 【考向】分析文章写作手法

【例题】本文属于史论,运用例证法选取典型事件进行论证,中间又通过对比进行论证,试结

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答案】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

选择典型事例。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但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但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对比论证法,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

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

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论证方法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的事例进行分析。 【名师点睛】

论述文常见论证方法 有(1)举例论证,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2)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3)对比论证,给人印象深刻。(4)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5)归纳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6)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 (7)类比论证,形象生动证明某一论点。⑧因果论证,可以 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对点练习】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些文不对题?

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 ...B.伶官(línɡ) 盛以锦囊(chénɡ) 誓天断发(fà) ...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 仓皇东出(huānɡ) 乱者四应(yínɡ) ...D.吾遗恨也(yí) 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 泣下沾襟(jīn)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仓皇东出 .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3.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任上。元珍:丁宝臣,字元珍,

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本诗作答。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1)请概括诗歌前两联所描绘的景象,并简要说明概括的依据。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巍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范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

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台谏论执中过恶,而执中犹迁延固位。修上疏,以为“陛下拒忠言,庇愚相,为圣德之累”。未几,执中罢。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摘自《二十四史?欧阳修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诲:教导、指教 B.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 游:交往 C.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 尚:崇尚 D.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 诘:查办 (2)下列全部表现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 )

①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 ②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

③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④陛下拒忠言,庇愚相,为圣德之累 ⑤凡如是者辄黜 ⑥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勤奋好学,很早成名。四岁时即死了父亲,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

在地上学习写字。等到成年时,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B.欧阳修与名流交友,以文章著称。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互为师友;结交梅

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以文章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