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整理 下载本文

? 它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具有参与筛选对象的作用 ? 它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 它有助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与价值 一、真理与谬误 1、真理谬误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指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思想内容,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不真实的、歪曲的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真理和谬误是根本对立的

? 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 ? 它们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同 (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 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真理的基本属性

1、真理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真理的主观性:强调真理属于意识现象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它与反映对象的符合性 批驳主观主义真理观 2、真理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涵义 真理的绝对性:

指真理的客观性正确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指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是无限发展的世界是可知的 真理的相对性:

从广度看,已获得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还有待于扩展 从深度看,已获得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在相对中表现着绝对。

就真理是一个过程而言,真理又是永远处于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无限发展过程中。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人类认识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矛盾的表现。 (3)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主客观相符合

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直接现实性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指它的唯一性

不确定性: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有一定局限性 3、逻辑证明的必要性

它为实践检验过程提供理论指导。由普遍到特殊、由特殊到普遍 它可以证明实践无法直接检验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它还是实践检验的内在环节 ※逻辑证明不能代替实践检验标准

四、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 价值原则:就是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真理原则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1、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原则。

真理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而价值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 真理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则是多样性原则。 2、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1)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原因

两者都形成与人的实践活动中,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内涵。

它们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2)真理和价值统一的表现

真理和价值相互贯通。一方面它们互为前提,

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适用。

真理和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真理和价值检验标准的一体化

(3)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思维方法的本质和作用 1、思维方法及其层次性 (1)思维方法的含义

思维方法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一种认识工具系统。在这里仅指理论思维方法,它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正确进行理性认识的方法。 (2)思维方法的层次性

思维方法按起作用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

具体科学思维方法 一般科学思维方法 哲学思维方法 2、思维方法的作用

它规范着人们的思维如何发动及思维运行的方向和侧重点

它具有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功能具有信息处理和转换的内在机制 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以及把握客体正确性的程度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4、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

第五章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及其社会作用 1、地理环境的含义:

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2、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

(1)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2)它对社会发展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3)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

(二)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

? 主要代表人物:孟德斯鸠(法国18世纪) 巴克尔(英国19世纪) ? 主要观点:认为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性质、及人的心理、性格、品格等 ? 错误实质:片面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 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二、人口因素

(一)人口因素的含义

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迁徙和发展变动等多种因素的总和。 (二)人口因素的社会作用

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 2、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三)反对“人口决定论”

? 主要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英国)

? 主要观点:认为人口状况是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 错误实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四)目前世界及我国人口状况与政策分析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一)生产方式的含义

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1、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2、物质生产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3、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4、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生产力及其构成 1、生产力的含义:

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界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即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资料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1、劳动者:

? 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从事生产实践的人。 ? 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 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具有能动性和革命性的因素 ? 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2、劳动对象:

? 在生产中被加工制作的一切对象

? 分为两类——未被加工过的天然存在物 已经加工过的原材料

? 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3、劳动资料

? 是劳动者用来加工、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

?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二)生产关系及其构成 (1)生产关系的含义

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地位及其交换关系 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等

这三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是指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 ? 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起着决定作用: 其一,它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其二,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直至决定社会性质 其三,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其四,它觉得着产品的分配方式和消费关系 其五,在阶级社会里它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

? 社会政治结构,又称政治上层建筑: 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