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整理 下载本文

第二节 运动 时间和空间 一、运动

(一)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二)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存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设想存在无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共同点是……?

都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二)相对静止

? 什么是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在一定的空间内不位移

? 相对静止有哪些基本情形? 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质变 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

? 研究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才能认识、利用不同事物

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

?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中有静 静中有动

二、时间和空间

(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特点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一维性、不可逆性的特点。 空间: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 具有三维性的特点:长 宽 高

(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 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 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三)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四)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爱因斯坦相对论:对于揭示时间和空 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之间的深刻联系,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节 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一)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 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作为思维(理性)的形式推动了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和语言促进了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的形成。

二、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说,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机能,只不过它是一种高度组织

起来的特殊物质——人的大脑的机能。

? 意识的产生是经过人的大脑对客观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 第一信号系统(人和动物共有)产生感性反映+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特有)产生的

理性反映=意识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器官,而物质世界是意识产生的唯一源泉。 ? 意识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内容,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从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来看

? 从意识反映的差别和其形成的根源来看 ? 从意识反映的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1.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指导作用 2.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 使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 在认识世界中具有创造性,使物质变精神 ? 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使“精神变物质” ? 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调控作用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方法论意义)

1. 社会实践是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根本途径 2. 必须借助有利的客观条件和物质手段

3. 必须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根本前提,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关键 5.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6. 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要反对唯意志论又要反对宿命论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的实质:是思维模拟

? 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存在本质区别: ? 人工智能不具备高级的生命运动形式 ? 人工智能没有社会属性和功能

? 人工智能没有人的意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 人工智能没有人的意识的主导地位,它永远不能成为主宰者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世界的统一性是一种承认多样性的统一 3、世界的统一性是一种在运动、发展中的统一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方法论)

1.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 2. 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自觉地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做无神论者。 3. 它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辩证状态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和核心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之一 ? 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种种关系。

? 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系统性 系统及其基本特征

1.系统的含义: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 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层次 性; 结构的趋优性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从外延来看,运动的外延最大,其次是变化,再次是发展。

? 向上的质变=发展 ? 质变=变化{

? 运动 ↑ 向下的质变 ? 量变

? (运动、变化、发展关系图) 联系构成运动

(一)联系能构成运动的原因—相互作用 联系的作用和意义就是联系能引起运动

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 发展的观点 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的含义: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表现 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辩证法 形而上学

1.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和对立 2. 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3. 发展观点与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4. 坚持矛盾观点和否定矛盾观点的对立

第二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对立统一规律

(从含义、关系、意义等方面把握下面各问题)

1.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2.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3. 内因和外因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6. 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 7. “两点论”与 “重点论” 质量互变规律

1. 质、量、度 2. 量变和质变:

? 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 方法论意义(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统一) 3. 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 量变和质变的多样性:量变形式的多样性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 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质变中渗透着量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1. 肯定与否定的含义及其关系 2. 辩证否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