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运动的描述》

◆ 教材分析

运动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对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仅局限于相对于地面位置改变的运动物体,如正在奔驰的汽车,路上的行人等,对运动的相对性缺乏必要的认识。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能借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节内容由“机械运动”和“参照物”两部分内容组成。运动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其中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机械运动的知识是学习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进一步学习“速度”“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必备知识。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1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 课本 、文具盒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是在同一个路口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几张照片,你能告诉大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的吗?根据什么?你认为静止的物体就真的静止吗?

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并回答:

1.某某颜色的车是运动的、某某颜色的车是静止的。 2.根据它们在照片上的位置是否改变。 3.不是,因为整个地球都是转动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教师活动2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这几张照片上的物体运动了吗?又是根据什么?

2

学生活动2

思考,并回答:物体运动,他们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设计意图】拓展实例范围,反映运动的普遍性。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非常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很多观点也都与物理规律相一致,当然也有不同。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到底以什么样的规律运行着呢?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研究?

【设计意图】肯定大家的想法,又指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3

师:就像刚才大家总结的那样: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大家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 学生活动3

学生思考,并举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我们觉察不到:比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度在变化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其实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所以说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介绍运动分类知识,让学生对运动有更全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活动4

提出问题: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真的很容易吗? 举实例

3

事例一:坐在行使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的很快。

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慢慢后退。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

学生活动4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

感觉不同是因为观察的人用了不同的标准(或相对于不同物体)。 【设计意图】对生活中的问题深入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的能力。

归纳:要想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才成,物理学中把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教师活动5

那么怎样才是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了呢?或者说我们要观察那几个方面,才能确定物体位置是否变化了?

学生活动5

学生思考、讨论、归纳:观察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设计意图】将生活经验明确为物理过程和方法。

总结: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 教师活动6 提出问题:

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呢?

平时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都不说参照物,为什么? 学生活动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