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终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果你不喜欢沙滩 ▲ 沙滩,那你也尽可有别的选择。深刻的哲人和严肃的学者还有浪漫作家诗人,也许像是海岸上耸立的高山峭岩,令人仰目翘首、 ▲ ;更像是海中的绿岛礁石,可以立灯塔于上,照耀海上的迷途者。然而,悬崖与礁石永远孤独寂寞,任凭 ▲ ,却有无怨无悔的 ▲ 。
A.睥睨 拍案叫绝 风吹浪打 风度 B.睥睨 叹为观止 风吹浪打 风度
C.鄙夷 叹为观止 风生水起 风华 D.鄙夷 拍案叫绝 风生水起 风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每次传统佳节到来之际,举国上下的庆祝活动见诸于各大报端,随着网络科技的日臻完善,网络上的有关痕迹也呈井喷式展现。
B.随着“蓝鲸”游戏在全球蔓延,受害不浅的国家纷纷发出警告,中国网络管理部门也联合互联网企业行动起来,迅速对相关信息和组织活动进行防治排查。 C.《摔跤吧,爸爸》这部印度影片之所以意外走红,不仅因为演员演技出色、故事情节感人、摔跤场面扣人心弦,更是因为其题材的现实性和真实感。
D.美国部署萨德的目的是为了要重返亚洲,把全球反导系统建起来,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能力,以使自己在洲际弹道导弹领域独步天下。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阅读首先是一种个人行为, ▲ ; ▲ , ▲ ,由此阅读可以重塑个人的精神世界。亚里士多德曾经给人做出过最科学经典的定义:理性的动物。 ▲ 。 ▲ , ▲ ,而阅读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行为。这或许才是阅读的本质,由亚里士多德而来。
①是与个体经验的对接
②其次对于内容的感悟也基本是个体的
③那里面有切实的人生知识与过去年代人类理性智慧的积淀 ④你读与不读,读什么书,大多可以由你个人决定 ⑤而书本正是人类理性的结晶
⑥尤其是那些杰出的经典之书更是人类奋斗最为经久不衰的成果
A.④②①⑤⑥③ B.①②④⑤⑥③ C.②④①⑥③⑤ D.④①②③⑥⑤ 4.下列对课文中的句子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
出。(老舍《想北平》)
【赏析】这段文字直抒胸臆,作者以自己爱母亲但无法言传作类比,说明这种爱源自内心,
但很难以言语或文字表达,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爱不同寻常。
B.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赏析】这里借景抒情,描写“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悲凄荒凉之景,渲染了
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突出了旅愁,从而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的情状。
C.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鲁迅《祝福》) 【赏析】对鲁镇飞雪的描写,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乱成一团糟”
等语句透露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D.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 1 -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曹禺《雷雨》)
【赏析】当侍萍出现在面前时,周朴园相当警惕,三句话的潜台词是:来敲诈吗?是有人
指使你的吧?你可真有能耐啊!“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表现了侍萍内心软弱、逆来顺受、听天由命。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简能而任之 .B.女也不爽 .矫诏纷出 .C.一夫当关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先:表率,榜样 .
惟草木之零落兮 惟:思,想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解除 ..
爽:过失,差错 寡人之民不加多 .
加:增加
矫:假托,诈称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故交 .当:把守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过:责备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走:奔跑 .速:招致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美:美景 .
严:尊重,敬畏
简:选拔
无乃尔是过与 .D.始速祸焉 .
可谓智力孤危 智:智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
6.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不能一味地索取,而要懂得奉献与回报社会
B.有些人一生都在寻找很多东西,也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 C.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负担
D.顺着前人的脚印,不畏艰辛,也能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父珪,正员外郎。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此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邪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北之望。舅庾楷在江陵,欲得松之西上,除新野太.守,以事难不行。义熙初,为吴兴故鄣令。在县有绩,入为尚书祠部郎。
高祖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转治中从事史。既克洛阳,高祖敕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今召为世子洗马,与殷景仁同,可令知之。”于时议立五庙乐,..
松之以妃臧氏庙乐亦宜与四庙同。除零陵内史,征为国子博士。
松之反使,奏曰:“臣闻天道以下济光明,君德以广运为极。古先哲后,因心溥被。是以.文思在躬,则时雍自洽,礼行江汉,而美化斯远。故能垂大哉之休咏,廓造周之盛则。臣谬蒙铨任,忝厕显列,猥以短乏,思纯八表,无以宣畅圣旨,肃明风化,黜陟无序,搜扬寡闻,.
惭惧屏营,不知所措。奉二十四条,谨随事为牒。伏见癸卯诏书,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谨依事为书以系之后。”
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异闻,既成,奏上。上善之,曰:“此为不.朽矣。”出为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入补通直,为常侍,复领二州大中正,寻出为.南琅邪太守。十四年,致仕,寻领国子博士,进大中大夫,博士如故。续何承天国史,未及撰述,二十八年卒,时年八十。
(节选自《宋书·裴松之传》)
7.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皆南北之望 望:名望,声望 .B.不宜久尸边务 尸:主持 .C.猥以短乏 猥:谦辞,表谦卑 .D.复领二州大中正 领:兼任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革选名家以参顾问 焉用亡郑以陪邻 ..
- 2 -
B.与殷景仁同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因心溥被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上善之 公之逮所由使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出为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4分)
▲ ▲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2分)
▲ ▲ (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2分) ▲ ▲ 10.裴松之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3分)
▲ ▲ 三、古诗词鉴赏(9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①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5分) ▲ ▲ (2)作者的“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靡有朝矣。(《诗经·氓》)
(2)谨庠序之教,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3)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4)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5)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 (6)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 ▲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血绒花 筱 敏
在我的窗下,有许多肥厚的花,花色猩红,饱满欲滴。
花事总在最潮湿的一季。雾悠然罩在那里,薄时令花瓣生出细绒,浓时细绒就被犁开,大滴大滴沿犁沟淌下来,仿佛淋漓的血痕。
粘稠的空气扑面而来,使我呼吸愈渐粗重,我知道这是春天浓烈的腥甜,于是我知道窗下的血绒花已经开了。通常这时候我紧闭门窗,常识告诉我要紧闭门窗。天气报告也一再告诫我们减少以至停止户外活动,留在室内,何况我对花粉过敏,对雾也过敏。
然而门窗能保护什么呢?我分明知道,我的儿子走在户外,儿子的信息会辗转穿过雾气,润湿着来到我这里。
- 3 -
妈妈,今天学概率,好多猎人各开一枪,各人有命中猎物的概率,猎物中一枪死亡概率,两枪、三枪死亡概率,他们兴致勃勃把小动物的死亡概率算到小数点后好几位,他们怎么可以看不见小动物流血?
这个季节是生长的季节,我听见窗下的花粗重的吮吸之声,它们拔节的声音也很沉痛。地下的水粘稠,风低沉的呜咽在地下,潮水的啸声也在地下。这片土地掩埋得太多,太肥沃了,令人难以置信。
有一个白发人在我窗前,从早到晚,一推窗就可以看见,不推窗也可以看见。
她在花丛里徘徊奔走,从早到晚。已经被吮吸殆尽的身子,飘摇在肥硕的花间,没有重量。
我问她找什么,她说找她的儿子。我说这样的日子应该呆在家里,她说她是呆在家里,她的家就在这里。我说家是一个有屋顶的地方,有墙,有门,有炉灶和炊烟。她说家是一个有儿子的地方,有儿子的船和儿子的帆,炊烟是母亲召唤儿子的炊烟。我看见她眼睛里雾气茫然,时间在那里一层一层变黯,重重叠叠的黯淡令我骇异,原来我们已经茫然流逝了那么多的时间。
我安慰她说,您的儿子已经开出花来,那么丰硕,厚重,那么奇丽骄人。 她说,但是我要的不是花,我要的是我的儿子。
我说,儿子大了总是要去远方的,远方总是属于少年人,他们张翼飞起来,我们老了,我们没法看见。
她说,可是他没能走远,可能就藏在一棵花的下面。
飘渺的城,
在冬天早晨的棕色雾下
一群人流过伦敦桥,这么多人, 我没想到死亡毁了这么多人。 叹息,又短又稀,吐出了口, 每一个人的目光都盯在自己足前。
我回头张望,深为惊恐。雾在玻璃外面重叠成水滴,淋淋漓漓,我用窗帘把淋漓和猩红都关在外面,足前一摞消遣的新闻纸,让我努力把眼睛盯在上面。然而它们刚刚隔了一夜,就糟朽成尘。它们什么也不曾知道,而且什么也不愿知道,只是在足前窸窸窣窣不断升高,发泡,不断地淹没我们的空间,记忆,以及诗人的预言。
我窗下的花依然怒放,瓣、蕊、子房、花萼依然噼啪作响,雾在那里依然生出柔嫩的细绒,依然被划破,露出淋漓的猩红,雾依然会再次在猩红之上生出细绒。白发人依然坐在方砖上,看熙来攘往的陌生人,奔忙的陌生人,奔闲的陌生人,越来越使她陌生。
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许她会好受一点,她点起手中一支蜡烛,听着蜡泪悄然滴落,还有火花微渺的响声。
我问她在等什么,她说在等儿子。
她说她会等到星垂四野,等到一个接近童话的时辰。她将把蜡烛一路摆到天边,她随着烛光走到星星那里,就能找到她的儿子。 (选自筱敏《涉过忘川》,有删改) 13.开头两段对血绒花形象的描写,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 ▲ 14.请赏析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6分)
(1)她在花丛里徘徊奔走,从早到晚。已经被吮吸殆尽的身子,飘摇在肥硕的花间,没有重量。
▲ ▲ (2)我说,儿子大了总是要去远方的,远方总是属于少年人,他们张翼飞起来,我们老了,我们没法看见。
▲ ▲ 15.作品中的“白发人”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