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下载本文

科技成果在杭产业化。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应用众包模式。实施新一轮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鼓励发展创新型企业,形成合理的企业梯队结构。 第三节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 突出“四众”新模式,力争创建国家级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培育特色小镇,着力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载体,打造一批科技创业街区,鼓励发展虚拟创新创业社区。推动杭州市众创空间联盟建设。完善“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加快链接全球孵化器资源,推进杭州硅谷孵化器建设。立体实施众扶,加快财政投入的科研基础设施和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鼓励倡导各类机构分享众扶,推动科技资源共享。 第十二章 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第一节 集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实施新一轮全球引才“521”计划,开展院士智力集聚工程,持续推进与“国千”、“省千”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战略合作,培育形成以浙商系、高校系、海归系、阿里系为主的人才队伍体系。加强国内外智力柔性引进,继续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探索建立专家工作站制度、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创新基地,开展“蓝眼睛工程师”计划。到2020年,全市集聚国内外顶尖人才20名左右、国家级领军人才5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2万名。 第二节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创新多样化培养模式,建立分类别、分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形成培养与引进并重的人才集聚体系。加快建设湖畔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程师学院,鼓励在杭高校建设一批创业学院。加快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六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培养,建立信息经济、跨境电商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办好培训企业当家人的新平台“杭商学堂”。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继续实施“高技能人才815培训倍增工程”,试点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以上。 第三节 完善人才培养和吸引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7条,积极推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未来科技城率先开展人才政策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和人才生态示范区,构建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健全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构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加快建立杭州科技创新发展院。探索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妥善解决各类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营造更好的环境。 专栏5: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名 称 1、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 2、西湖“双子星”杰出人才集聚计划 3、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 4、信息经济人才集聚计划 5、国际跨境电商人才培育计划 6、钱塘江金融港湾人才集具 体 目 标 引进20个海外优秀创新创业团队,100名带着重大项目、带有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0名以上海外留学人员,300个以上留学人员创业项目。 引进和培育30名左右致力于在杭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关键领域、引领杭州未来发展的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引进和培育30个左右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培育和集聚100名左右信息(智慧)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10个左右高端人才团队。 形成一支初中高多层次跨境电商人才梯队,其中高层次跨境电商人才30名左右。 引进3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5000名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名 称 结计划 型金融人才。 具 体 目 标 第十三章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第一节 强化资本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 深化国家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探索设立以科技与金融结合为特色的专业银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稳健发展众筹,逐步开发覆盖创新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形成“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债券融资+上市融资”的多层次创新创业融资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创业投资。建立创业者、初创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沟通渠道。组建杭州市再担保公司,完善科技担保体系。 第二节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利用能力 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加强核心技术和专利储备。探索建立专利转化平台,支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专利产业化。开展专利保险试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严格知识产权执法,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检察院,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民事、刑事案件“三审合一”试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机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网络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 第三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支撑体系 做好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健全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进高新区(滨江)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发展专业化的第三方科技服务。建设杭州“智慧孵化”云平台,培育创业孵化管理队伍。加快创业基地、创业项目、创业导师三库建设,形成创客、导师、企业家以及技术专家互动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完善政府购买创新服务政策,加大创新券的使用力度,推广创业活动券和服务券。 第四节 营造鼓励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开展“创新创业新天堂”系列创业品牌活动,推崇和培育创客精神,普及创客教育,筹备运作创客联盟;实施对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的容错机制,探索实施创业担保基金等创业失败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创业失败者的援助机制,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氛围。鼓励和激励持续创业,逐步形成“创业—成功—再创业”的良性循环和“创业—失败—再创业”的独特文化。 专栏6:安心创新创业服务行动 名 称 重点工作和目标 创建阿里“百川计划”、富士康“创新牧场”、“淘富成真”、腾讯创业基1、众创空间行动 地等100家左右市级众创空间,各类服务大众创业的载体达到500家,面积达到2800万平方米。 2、创业启明行动 3、全城创客行动 4、便捷创业行动 发展建设一批创业学院,培育创业导师队伍,到2020年创业导师达到2000人。 到2020年,各类科技创业者超过30万人,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2万家以上。 到2020年,全市创业服务机构达到1500家,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达到50家,提供零成本网络使用环境。 全市各类引导基金规模达到40亿元,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民间资本和风险资金超过2000亿元。 开展“创新创业新天堂”系列创业品牌活动,举办中国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6、品牌活动行动 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云栖大会等,筹备创业者大会,建设杭州路演中心。 7、知识产权行动 8、点赞创业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快速维权援助中心建设。 大力弘扬勇于创新、无惧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5、金融催化行动 第四篇 构建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

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实施一批重点改革项目,争取一批重量级改革试点,构建可充分激发、利用浙江乃至全球(民营)企业活力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十四章 建设阳光服务型政府

第一节 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

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完善改革配套举措,努力推进政府在依法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和权力事项,厘清市、区县(市)两级职权边界,探索实施更加科学高效的分级管理。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设立大数据管理机构,构建政务云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孤岛”。

第二节 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按照事前指导、宽进严管、全程服务的要求,加强对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管,加大公共安全、资源开发利用、能源消耗、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实施推广社会信用体系、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等监管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事前信用承诺机制。健全部门间“先照后证”改革后协作机制,构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监管信息体系。

第三节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建立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推进预算全面规范、公开透明 。健全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逐步完善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改变政府扶持企业方式,从直接扶持向间接扶持转变,规范专项资金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分配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管体系。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

第十五章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一节 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

加大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力度,探索设立以行业板块为依托的产融结合的新型投融资平台,打造一批大型市级投融资平台。深化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融资合作。创新投融资方式,推进投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加强与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的合作。支持融资平台赴海外招募股权投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 第二节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调整政府资金投资方式,推动杭州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实质性运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特许经营、股权投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参与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成立PPP支持基金,加快实施一批PPP项目,建立市级PPP项目推进联审机制,形成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第三节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全面开展竞争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业务同类、资产同质国企重组整合力度,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率。注重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完善以落实董事会职能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和员工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全面实行市属经营性资产的统一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

第十六章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

第一节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盘活存量、优用增量,建立新增用地指标分配与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规划空间、耕地占补平衡资源挂钩制度。完善创新产业用地管理机制,建立低效工业用地市场化

退出机制,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镇推进试点。探索盘活指标和增减挂钩指标市域统一交易、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启动并有序推进房屋、土地、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市区村级留用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深化农村“三权”制度改革。在法律授权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逐步形成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资源退出机制及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开展土地整理,推进垦造水田和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第二节 健全竞争性价格获取机制 按照“亩产论英雄、节能论英雄、节水论英雄、环境论英雄”的理念,全面推进资源要素差别配置改革,综合考虑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等指标,建立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差别化定价和“腾笼换鸟”倒逼机制,继续推进水电气阶梯累进的有偿使用制度,实施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惩罚性资源价格政策,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行业、优质企业流动。 第三节 构建资源要素交易体系 加快发展科技大市场,加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形成供给、需求、中介、市场运营主体四方合力,线上线下融合的市场体系。拓展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整合搭建以杭州产权交易所为基础的综合性要素交易平台,推动土地使用权、排污权、用能指标、水权等自由交易、市场化配置。完善农村产权市场化流转交易机制,提升县级交易平台功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 专栏7:重点改革项目 名 称 1、“四张清单一张网” 主 要 举 措 深化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 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审批服务最优的城市,健全完善事前指导、宽进严管、全程服务的事中事后监管办法。 加大现有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力度,注入拥有稳定回报、具有增值潜力以及适宜抵押、质押的土地和资产,整合打造一批大型市级投融资平台。 推动杭州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实质性运作,成立PPP支持基金。4、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 建立市级PPP项目推进联审机制,建立启动PPP项目中心。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推进工业用地“亩产倍增”计划、“空间换地”行动。探索建立农村集5、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争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差别化电价、非居民用水超6、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 计划累进加价、污水处理复合计价收费、用能总量核定和指标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 7、商事制度改革 落实好商事登记制度“新九条”,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 全市国有资本80%以上集中于基础设施企业、公共服务企业和金融产业;8、国资国企分类改革 竞争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户数比重达到80%以上,资产证券化率达到60%以上。 9、金融体制改革创新 构建和运作一批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内2、宽进严管的审批监管体制 3、市级投融资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