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即对无产阶级或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的确定。
同以前所有革命相比——不仅包括运动规律已经被充分研究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主要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的研究),还包括那些迄今为止尚未得到系统分析的革命运动(例如农民革命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奴隶暴动和宗族社会反抗蓄奴社会的起义;发生在古老的亚洲生产方式瓦解时期的农民革命,等等)——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由于四个特征而不同。这使它具有特有的性质,但同时,正如马克思预见到的[3],也使它变得异常艰巨。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地由社会最底层发动的革命。这个阶级支配着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力量,但实际上这经济力量极其有限,而且被排除了分享任何社会财富的可能(而不是指仅占有那种日常消费品)。无产阶级与那些夺取政权的时候已经掌握了社会实际经济力量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情况完全不同,与没有能力进行成功的社会革命的奴隶也完全不同。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的以推翻现存社会为目标的革命,即它不是要事物恢复到从前的状态(就像过去奴隶革命和农民革命那样),也不是要简单地将在经济领域中已经获得的权利合法化,而是要实现一个从未有过的全新的过程,一个一直只被当作―理论‖或―计划‖的过程。[4]
像历史上其他的社会革命一样,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于社会内部的阶级对抗和现存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一般来说,过去的革命会满足于将阶级斗争一直推进到达到某个顶点——因为对这些革命来说,问题并不是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关系,一个通过自觉的计划而建立的社会关系——而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经历了一个巨大而漫长的过程之后才会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是对全部人类关系的系统地自觉地改造,这一过程首先产生于无产者的独立活动,其次(在无阶级社会的初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独立活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资产阶级变成了保守的阶级(资产阶级仍然能够在技术和工业领域实现变革,并且,客观地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挥进步的作用,但由于与被它剥削的无产阶级之间不断积累的矛盾,资产阶级变得越来越反动,
不再积极的改造社会生活),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却是这个现代劳动阶级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活动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这一改造活动只有当无产阶级将自己连同其他社会阶级当作阶级消灭之后才会结束。[5]
一般来说,以前的社会革命发生于一国范围内或更小的地区范围内,与之相比,无产阶级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国际革命,并且只有在世界范围内建成无阶级社会时才能实现。尽管最初革命会在一国范围内取得胜利,但是只要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对资本主义给予决定性的打击之前,这一胜利就是暂时的,并始终处于危险之中。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世界性的革命过程,既不是直线式的,也不能一式展开。帝国主义在最薄弱的环节断裂,不连续的革命的涨潮与落潮与不平衡综合发展规律一致。(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经济,而且适用于阶级力量的对比;但这两者的一致绝不是机械的。)列宁主义的组织理论将无产阶级革命的所有这些特点都考虑进去了。在所有其他特点中,它考虑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和矛盾。最重要的是,它公开表达了马克思只是暗示过的东西,而这
些东西他的信徒几乎完全没有理解,即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会自动被推翻,也不会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自行瓦解。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独特的意识特点,所以不仅要求―客观‖因素的成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深刻的社会危机),而且要求所谓的主观因素(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和它的领导的成熟)。如果这些―主观‖因素不存在,或者还不够成熟,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不会在那时胜利,而且革命失败后,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暂时巩固。[6]
从广义上说,列宁主义的组织理论是对社会上层建筑(国家,阶级意识,意识形态,党)的分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在罗莎·卢森堡和托洛茨基的贡献下(在有限的意义下还包括卢卡奇和葛兰西所做的贡献),列宁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主观因素的科学分析。
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无
产阶级阶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