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下载本文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努力的调动学生对新年的美好回忆,利用了一些图片及喜洋洋的乐曲给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很快的进入角色,沉浸在了喜庆的气氛中。在本节课中,我充分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老北京人是如何过年的使之与文本产生共鸣。

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老师们的评课,感觉教学中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纵观《北京的春节》这堂课,感觉教师的引导过多,课文的每个方面都想要学生掌握到,重点句子、表达方法、语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开,结果却适得其反。一堂课下来,重点没突出,难点更不能突破。可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详略,运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过程实而有效。此外,在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如果教学中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课堂气氛可能比较热烈、浓厚。

7.藏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黑格尔的话: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 二、读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2.这三个都是什么句?回忆一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调什么?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3.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4.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

5.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

6.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7.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1.自读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美丽的故事。 2.指名说,学生评议、补充。

3.说到藏戏的起源,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什么是?开山鼻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藏戏的创始人。(课件出示补充材料)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什么?(板书:为民造福)

4.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5.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六、拓展延伸

1.除了藏戏,咱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优秀的剧种,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七、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形成 传说 唐东杰布 为民造福

藏戏

特色 戴面具 没舞台 时间长

教学反思:

今天上这节课觉得效果还不错。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导入部分简洁、生动,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有点?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

其次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清晰,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安排材料的,重点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特色。

第三,给学生留足自读自悟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四,我觉得这节课和平时比起来,自己的课堂语言的速度、声调的高低控制得较好。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我让学生找概括写藏戏的特色的句子 时,很大一部分孩子找错了。课后反思一下,觉得这都是自己引导不利。如果初读前,我让学生先读学习提示,然后让他们围绕学习提示找出课文写藏戏的形成和特色分别是哪几段,理清课文的结构,这样学就能自然发现第一段是概括写藏戏的特色的。还有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得也不够紧凑,以至于后来时间不够,学生复述故事的环节没能在课堂上完成。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