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赋》及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情诗 下载本文

推出一个伤心到痴病程度的不幸妇女形象,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接着便从两方面说明原因:一是配偶食言,转移了恩爱;二是自己于痴情,盼望夫君回心而终于失望。第二层从“廓独潜而专精”起到“怅独托于空堂”,具体写陈皇后被弃的痛苦——孤独和寂寞。文章用漂漂的风,沉沉的云,窈窈的天,殷殷的雷渲染出一种遭受压抑、情不能舒的沉闷的气氛。恍惚中她错把雷声听作君王的车音,似乎在弄清牵动帷幄的是风而非人时,才从错觉中惊醒。于是,桂树枝条的纷密交接以及群鸟的翔集、猿啸的呼应均使她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她承受着可怕的孤独徘徊在深宫。但是,那冷落的宫殿里没有任何可使心灵感到温暖的东西:殿体壮大庄严,难以接近。东厢有无数琐细玲珑的饰物,却徒有炫美之意而不会生出同情。殿门上,锁环声若宠钟,没有亲昵的温柔之音。堂顶是椽梁欂栌等物,虽然美丽,却有如积石山般高峻,休想攀附儇依。地下是五色错石,花纹美好整齐,却因帐幔空垂而显得苍白。抚着门楣外望,是与未央宫(皇帝的政事堂)相连的曲台殿,辽远而难以企及。这一切构成一种广大但却空阔,华美但却幽冷的意境,使人神凄肤寒。所以,“声闻于天”的鹤鸣,她听来象是哀号;黄昏残阳里枯杨上独栖的雌鸟,她看来象自己一样可怜。她该有多少寂寞呀!第三层从“悬明月以自照”起到文末,具体写陈皇后精神痛苦的另外两个方面:凄凉、空虚。晚上是昔日鸾凤和鸣的时候,她习惯地悬镜自照,虽然妆扮齐整,却只能独度清宵。她借鸣琴来宣泄悲愁,琴声竟催落使女们淋漓的眼泪,其所含哀愁的分量自可想见。她怎能不一再叹息,一再哽咽?她把造成不幸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历数自己的过失,羞愧得以袖掩面,无地自容。这种自责自怨固然表现了她的贤淑,更主要

的是表现了她无计摆脱的囚徒式的生活痛苦。所以,她“颓思就床”就不是卸掉负担后心理平静的行为,不是斩断了情思“勿复相思”;而是无可奈可的表现,是痛苦中的喘息,是气急时的撒手。惟其如此,她才在恍然入梦时似觉君王仍在身旁,才在梦醒后又跌进失魂落魄般的空虚巨壑。而静夜里那荒鸡的啼鸣使她感到声音的缥缈空漠,历历繁星使她感到天宇的深邃空旷,中庭的月色使她感到深宫的清虚空阔,连熬不完的长夜也给人以时间的步子太不实在的感觉。它用具体的事物写出了“空虚”的声音、颜色和形貌,使陈皇后愁怀郁郁的痛苦成为读者可以听得见、看得清的东西,获得了人们的同情。

赋文的结构是完整的,层次也非常清楚。它的第一层是总写、概括写,第二第三层是分写、具体写。第一层写痛苦的起因,第二、三层写痛苦的表现。文章把痛苦具体化为孤独、寂寞、凄凉和空虚四种感受,又把这些感受贯穿在陈皇后一天的活动里。这样,全文就有一条把不同感受并列排比起来的横线,也有一条按时间顺序展示人物活动的纵线。这些活动是:从“白昼”到“黄昏”,登兰台遥望,下兰台周览。从“清夜”到“复明”,援雅琴抒怀,梦醒后彷徨。文章末段说“荒亭亭而复明”,暗示了随后的日子也象赋文具体写了的那一天一样无聊和难熬,做到了言已尽而意未穷。

赋文的主人公唤起读者的感情,不是对她的喜爱和尊敬,而是同情和怜悯。因而她的真正动人之上不是根据所谓“中和”的汉代美学原则刻划出来的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等性格品德,而是她的不幸遭遇引发出人们类似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是她的复杂感情同居处环境氛围有机谐合并且相得益彰的那种高度和谐的美,

即这一形象的生活概括力和艺术感染力。

赋文主写陈皇后的内心痛苦,这是十分抽象的描写对象,要把它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并留下深刻印象是非常困难的。为了避免抽象化、概念化,赋作没有采用一般汉赋作品那种刻板的陈述,而是借景抒情,把主人公各种复杂的感情融进清晰的景色画面里,变成读者可以感知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在这方面,它继承了楚辞,又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它与宋玉的《九辩》,同是情景交融的名篇,但《九辩》的写景是为人物的直接抒情渲染气氛的。而《长门赋》则是把自然景物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摄入复杂的生活图象里,让读者体味浸透在景物里的感情,从而感知主人公的思想情绪。它写的几种图景是:(一)陈皇后登台所见风云鸟树的自然景象。特点是阴沉烦郁,给人以窒闷不舒之感,用以表现主人公的孤独。(二)周览所见高大幽深、精巧华丽的宫观之景。特点是庄严工细,给人以闭塞和烦琐之感,最宜于渲染主人公的寂寞。(三)洞房清夜哀音泪面、愁煎气结的生活图景。特点是清冷惨戚,情调同人物的凄凉之感完全一致。(四)冷宫残更、月白星寒的空庭夜景。特点是寥落虚静,烘托出居人心灵的空虚。总之,每一景都有人物活动在其中,都透过主人公的感觉展示出来,便以景与情的统一融合表现出高度和谐的美。在这里,所有的景物都染上一层浓重的悲愁色彩,而悲愁又在沉郁、幽闭、凄惨、寂寥的境界里增加了分量,加大了浓度,显示了同楚辞的“以悲为美”基本一致的美学风格,而不同于大赋的夸诞恢廓。朱熹说“此文古妙,最近楚辞”,大约就指它的这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