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下载本文

国电福建南埔电厂二期工程复核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众参与简本

2011年8月

1 项目概况

南埔电厂二期工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柯厝村北侧的红土台地上,西南距泉州市老城区约55km,距惠安县城约25km,西距福厦公路(324国道)约11km,东北距莆田市约26km,东偏南距湄洲湾电厂约10.5km,东南距湄洲岛约23km。

南埔电厂一期工程2×300MW机组已于2005年投产运行,拟建二期工程为2×6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复(环审[2005]699号),由于批复已超过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本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复核工作。

本期建设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采用低氮燃烧及SCR脱硝、静电除尘、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不设烟气旁路,不加装GGH),烟气通过一座240米高烟囱排放。

本期工程的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均仍为晋北烟煤,采用铁海联运,由大秦铁路铁路运输至秦皇岛港,再由海船经水路运至湄洲湾电厂煤码头。二期工程拟利用一期工程已建成的5万吨级煤码头,不用新建煤码头。二期工程主厂房位于一期主厂房的西面,目前是一期工程的施工安装场地。二期的输煤栈桥从一期的主厂房煤仓间引接。煤场在一期已预留的场地上扩建。二期扩建3个灰库,布置在一期灰库的西面,气化风机房靠近灰库布置,渣仓靠近锅炉房布置。

二期工程的温排水排放口位于一期西侧约200m向海修建250m的涵管,然后改为两侧建导流堤的明渠排放,明渠的出口处设置在-4.0m等深线(黄零)附近排放。

工程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各股废污水经处理后在正常工况下全部回收复用,不对外排放。

工程采用“干湿分排、粗细分排和灰渣分除”的原则,为综合利用创造条件。采用正压浓相气力除灰系统输灰,湿式机械除渣。飞灰的收集系统拟采用正压气力输送方式将电除尘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灰斗收集的飞灰送入灰库内,供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灰经调湿后由汽车送入灰场碾压后贮存。灰渣输送采用汽车运输。协议灰渣利用率为100%。

2 环境现状评价

2.1 环境空气

根据福建力普环境检测有限公司2011年1月10日~1月16日在评价范围内11个监测点7天的监测资料表明,SO2、NO2小时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36mg/m3、0.037mg/m3,分别占二级标准的7.2%、15.4%;SO2、NO2、PM10日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21mg/m3、0.028mg/m3、0.131mg/m3,分别占二级标准的14.0%、23.3%、87.3%;灰场TSP测点的日均浓度最大值为0.283mg/m3,占二级标准的94.3%。

2.2 噪声

电厂厂界噪声昼间和夜间所有测点测量值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限值。昼夜声环境敏感点柯厝村各监测点位噪声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69-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

2.3 海水水质

评价海域除个别站位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监测值均能符合相应的海水水质要求。超标的站位基本处于养殖区内,超标原因可能与养殖区内大量投放饵料的分解以及海洋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的分解有关。

南埔电厂二期工程区排水口附近海域海水水温除距离排污口较近的几个站点外,其他站点均能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总体而言,评价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2.4 海洋沉积物

评价海域海洋沉积物除个别站位中汞的监测值超过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外,其余站位各监测项目测值均符合相应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从总体上来看,评价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

2.5 海洋生物

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评价海区除下朱尾海洋生物牡蛎铜含量超三类生物

质量标准,汞含量符合二类生物质量标准;柯厝牡蛎符合三类生物质量标准;锌含量仅符合三类生物质量标准;镉含量符合二类生物质量标准,铅含量符合国家二类生物质量标准,石油烃含量除符合二类生物质量标准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一类生物质量标准的要求。

2011年监测结果表明,评价海域柯厝牡蛎样品砷含量符合二类生物质量标准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一类生物质量标准的要求。

牡蛎的铜、锌、铅、镉、石油类的含量均较高,这可能与牡蛎生物对海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有关。

2.6 海洋生态

(1)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

春季南埔电厂附近海域春季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比秋季低;春季底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比秋季低0.49mg/m3,表、底层叶绿素a在季节变化上均较大。春季南埔电厂附近海域秋季的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仅略高于春季。从分布上看,春季与秋季初级生产力存在一定差异。从总体上看,南埔电厂附近海域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平均值均比较低。

(2)浮游植物

春、秋两航次共记录2个门类75种,其中硅藻71种,甲藻仅4种。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呈现秋冬季的特征,主要以圆筛藻和底栖性的直链藻等种类为主,而角毛藻和根管藻藻等暖温性种类几乎绝迹。具槽直链藻在本海区占绝对优势,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42.23%,对浮游植物数量的平面分布起主导作用。春、秋两航次浮游植物丰度均较低,其平均为71.60×102cells/L,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较高,分别为2.02和0.81;而春季下降为1.69和0.56,表明春季浮游植物开始进入萌发季节,其群落结构较不稳定。

(3)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共记录浮游动物31种,秋季和春季各为19种和15种。种数百分比中,秋季以桡足类居首位(38%),春季则以水母类居首(46%);但在密度百分比中,秋、春季均以桡足类占绝对优势(52%和84%)。秋、春季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和总个体密度均值分别为81.8mg/m3和30.3 ind/m3。在平面分布上,秋季总生物量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测区的北部和东部水域,春季高值区仍位于调查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