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1、代数式是数学符号组成的语言,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重要工具。
2、在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常常可以用代数式表示: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代数值的值由代数式里的字母所取的值确定,它随字母所取值的变化而变化。 4、合并同类项、老弱病残括号法则是整式运算的重要工具。 5、在数学中,用代数式简化的方法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如5(x-2y)-3(x-2y)+8(x-2y)-4(x-2y),把(x-2y)看成一个字母a,使这个代数式简化为5a-3a+8a-4a.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工具)。 4.1从问题到方程
从现实世界的许多实际问题中,通常有已知的量和未知的量,这些数量之间常常有相等的关系。
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程描述,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用议程描述这种相等关系最简明。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它们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如1+2=3,x+1>2,x-2等式子都不是方程。
《中学教材全解》摘录:注意: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1)方程必须是整式方程,
1
即方程两端必须都是整式(方程中分母不含未知数,如 =10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
x数;(3)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指的是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都是1,如x+x=2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使议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a=b , a±c=b±c
第
9 页 共 24 页
江苏省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等式两边都乘或同时(都)除以同一个数或式(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ab a=b , ac=bc,或=(c?0)
cc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中学教材全解》摘录:注意:(1)去分母是易错点,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2)如果分子是多项
式,应该看做一个整体,在去分母时,不要忘记将分子用括号括起来。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多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去分母 →
去括号 合 并 同类项 两边同除以 未知数的系数 → 移 项→ →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4.3用一元一次议程解决问题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通常先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并用含有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相关的量,再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这个议程,写出问题的答案。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在本章里,我们经历了从问题到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思考: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关关键,是通过列表、画线形图、扇形图、柱形图……直观地揭示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2、用方程这个模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
4、代数式的值是随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字母的值确定,那么代数式的值也随之确定。如果代数的值确定,那么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求得字母的值。 5、生活中常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 10 页 共 24 页
实际问题 列方程 数学问题(方程) 解释、检验 解方程 方程的解 江苏省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
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里,多姿多彩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可分为:柱体、锥体和球体。柱体包括棱柱和圆柱;锥体包括棱锥和圆锥。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面有平面,也有曲面;线有直线,也的曲线。 在棱柱、棱锥中,任何相等两个面的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叫做侧棱。 棱柱的棱与棱的交点做棱柱的顶点。 棱锥的各侧棱的公共点叫做棱锥的顶点。
棱柱的棱长相等 ,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棱锥的侧面都是三角形。
几何图形由点、线、面组成。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称为平面图形。如桌面、墙面、平静的水面等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
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称为立体图形。如水管、易拉罐的侧面,地球仪的表面等给我们以曲面的形象。
如图是图①的正方体切去一块,得到图②~⑤的几何体. (1)它们各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
考点:截一个几何体.
分析:根据正方体原有的面数,顶点数,棱的条数,以及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面、棱、顶点的变化情况,形数结合求解;
解答:解:如图①正方体原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如图②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7个面,有15条棱,有10个顶点. 如图③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7个面,有14条棱,有9个顶点. 如图④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7个面,有13条棱,有8个顶点. 如图⑤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7个面,有12条棱,有7个顶点.
第
11 页 共 24 页
江苏省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2)举例说明其他形状的几何体也切去一块,所得到的几何体的面数、棱数和顶点数各是多少;
,
如图顶点数a、棱数b、面数c填入下表:
(3)若面数记为f,棱数记为e,顶点数记为v,则f+v-e应满足什么关系?
由(1)得:∵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7个面,有15条棱,有10个顶点. 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7个面,有14条棱,有9个顶点. 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7个面,有13条棱,有8个顶点. 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有7个面,有12条棱,有7个顶点. 即7+10-15=2,7+9-14=2,7+8-13=2,7+7-12=2, ∴面数记为f,顶点数记为e,棱数记为v, ∴则f+v-e=2.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截面.关键是明确正方体的面数,顶点数,棱的条数,形数结合,求出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的面数,顶点数,棱的条数. 5.1图形的运动
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线。
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玻璃上运动时形成扇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形成圆柱; (2)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形成圆锥; (3)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形成球。
图形的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图形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大小不变,改变的是图形的位置。 平移: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旋转:对应线段的夹角相等,这个夹角就是旋转角。
第
12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