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和练习五
一1.什么词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什么词语可以充当谓语?
?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都可以充当主语。名词性主语在用法上一般不受限制,只有一些词语,例如代词、量词短语,做主语时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做主语的例子如: 名词性词语作主语的例子,如: 名 词:月亮‖升起来了。 代 词:他‖是正确的。 偏正短语:白衬衣‖容易脏。 联合短语:爸爸和妈妈‖都来了。 同位短语:他们俩‖都来了。 量词短语: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的字短语:先进的‖帮助落后的。
谓词性词语作主语对谓语有—定限制。谓语性短语作主语的例子,如:
动 词:提高‖要有一个基础。
形 容 词:认真‖是对的。 偏正短语:努力学习‖是每个学生的任务。 过分仔细‖不是件好事。
联合短语:集合、跑步是新兵连最基本的训练项目。 轻巧、灵便‖是这辆自行车的特点。 主谓短语:他‖去比你去强。 动宾短语:掌握一门外语‖是必要的。 中补短语:学得快‖不如学得牢。 连谓短语:推着小车买菜‖是张大妈每天的功课。 兼语短语:让他去‖是正确的。 ?能做主语的一般都能做宾语。 先看名词性词语:
名 词:小王喜欢|美术。 代 词:小王喜欢|他。 偏正短语:小王喜欢|老实人。 联合短语:小王喜欢|游泳、射击。 同位短语:小王喜欢|他们几个。 量词短语:小王喜欢|这本。 的字短语:小王喜欢|红的。 再看谓词性短语:
动 词:小王喜欢|跑步。 形 容 词:小王喜欢|清静。 偏正短语:小王喜欢|快跑。 联合短语:小王喜欢|发明创造。 动宾短语:小王喜欢|打篮球。 主谓短语:小王喜欢|衣服整洁。 中补短语:小王喜欢|住在学校。
连谓短语:小王喜欢|下海游泳。 兼语短语:小王喜欢|求人帮忙 ?谓语性词语能自由地作谓语。 动 词:老师‖来了。 形 容 词:劳动‖光荣! 代 词:你‖怎么了? 偏正短语:我们‖马上出发。 这孩子‖真聪明! 联合短语:这姑娘‖聪明能干。 主谓短语:这种水稻‖生长期短。 动宾短语:我‖喜欢读书。 中补短语:你‖来晚了。 连谓短语:我‖乘飞机去北京。 兼语短语:老师‖请你过去。
名词性词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作谓语: 名 词:导演:张艺谋。 数 词:她‖十八了! 偏正短语:鲁迅,‖浙江人。 量词短语:儿子‖三岁。
2.什么词语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补语?三者各修饰或补充什么成分?
?定语
除副词性词语外,其他实词和短语一般都可以做定语。 名词性词语如: 名 词:(学校)的花园 代 词:(他)的课本 偏正短语:(一位工人)的建议 联合短语:(爸爸和妈妈)的意见 同位短语:(我们工人)的住房 量词短语:(一封)信 方位短语:(学校里)的树木
谓词性词语如: 动 词:(游泳)的学生 形 容 词:(明亮)的教室 偏正短语:(已经毕业)的学生 (非常漂亮)的眼睛 联合短语:(明亮整洁)的书房 (又哭又闹)的孩子 主谓短语:(鲁迅写)的小说 动宾短语:(运送货物)的汽车 中补短语:(跑得快)的学生 连谓短语:(去海滩捡贝壳)的游客 兼语短语:(招人喜爱)的孩子
定语主要是修饰后面的名词性中心语。有时候,特别是书面语里,中心语也可能是
谓词性词语,例如:
动词中心语: (管理上)的失策 形容词中心语:(海底)的奇异 ?状语
经常作状语的是副词、时间名词、形容词、能愿动词和谓词性代词,短语里的介词短语可以自由做状语,其他一些短语也会用做状语。 副词性词语: 副 词:不来 介词短语:向他说明 谓词性词语:
能愿动词:能够掌握 形 容 词:认真学习 代 词:怎样学习
偏正短语:非常认真地检查了一遍 联合短语:愉快而及时地接受检查 主谓短语:头脑冷静地分析问题 动宾短语:有目的地检查 量词短语:一次一次地询问 名词性词语
名 词:现在开始 偏正短语:这时候回家
状语主要是修饰后面的谓词性中心语。名词性成分如果做谓语,也可以用状语修饰,例如:
明天又星期一了。 ?补语
经常做补语的是形容词、动词、疑问代词和介词短语,一部分其他短语也可以做补语,
谓语性词语,如:
形 容 词:说〈清楚〉 动 词:吃〈完〉了 代 词:考得〈怎么样〈 偏正短语:写得〈非常好〉 联合短语:分析得〈清楚透彻〉 量词短语:迟到了〈十分钟〉 表演了〈三次〉 主谓短语:讲得〈天花乱坠〉 动宾短语:吓得〈尿了裤子〉 中补短语:演得〈好极〉了 介词短语:放〈在讲台上〉
3.主谓短语和联合短语能或不能充当哪些句法成分?试说明并举例。
(一)主谓短语能作多种成分: ①两国总统互访意义重大。(作主语、谓语) ②我看见两国总统在谈判。(作宾语)
③两国总统谈判的时间,上月就定了。(作定语) ④他头也不回地走了。(作状语) ⑤这件事弄得他心神不安。(作补语) ⑥他的确胆子大。(作中心语) (二)联合短语能作多种成分: ①我和他都是北京人。(作主语) ②他又高又大。(作谓语) ③她去买醋和盐。(作宾语)
④他继承并发展了我国民歌的优良传统。(作动语) ⑤到处都是又高又大的树木。(作定语) ⑥他做得又长又宽。(作补语)
⑦他的聪明才智都得以发挥出来(作中心语)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说明用哪种功能类的词语充当。
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动宾) ②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的头脑。(联合‖偏正)或(联合‖状中) 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量词短语‖量词短语) ④康熙皇帝‖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同位‖偏正)或(同位‖状中)
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已经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自治县发现。(偏正‖偏正)或(定中‖状中) ⑥越王勾践‖独自坐在石室里。(同位‖偏正)或(同位‖状中)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未尝不是件有益的事。(偏正‖偏正)或(状中‖状中)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偏正‖主谓)(定中‖主谓)
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30年。(偏正‖动宾)
三、指出下面句子的宾语和补语1/2 ①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趋向补语、情态补语) ②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趋向补语、处所宾语) ③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表存在事物的中性宾语)
④这些见解道〈出〉了|古代东方学术精神的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结果的中性宾语)
⑤树上掉〈下〉|一个苹果〈来〉。(趋向补语、施事宾语、趋向补语) ⑥老雷找〈到〉了他的同学。(结果补语、受事宾语)
⑦我们走〈进〉了|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趋向补语、表处所的中性宾语) ⑧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表时间的中性宾语)
⑨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数量补语) ⑩一条船可以坐|五十人。(施事宾语)
四、五、试指出第三题的宾语、补语的意义类别 1/2
①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 趋向补语 状态补语 ②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处所补语
③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宾语
④这些见解道〈出〉了|古代东方学术精神的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结果补语
受事宾语
⑤树上掉〈下〉|一个苹果〈来〉。 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
施事宾语 ⑥老雷找〈到〉了他的同学。 结果补语
受事宾语 ⑦我们走〈进〉了|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 趋向补语
⑧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
当事宾语 ⑨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想|从左边长廊走出去。 数量补语
语
⑩一条船可以坐|五十人。
施事宾语
在家里看〈几天〉|病。
数量补语
当事 受事宾 受事宾语
当事宾语 〈上〉,是|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你的埋怨。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 当事 当事
六、指出下面句子的定语、状语是用什么词语充当的(短语指出结构类)
量词短语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名词 联合短语 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代词 形容词 名词 ④这是(一件)(刚买来)的(呢子)大衣。
量词短语 偏正短语 名词
⑤他 [用胳膊] [轻轻]地 触着我,眼睛 [却仍然在兴奋
介词短语 形容词 副词 副词 副词 形容词 地望着外面。
⑥宏儿听得这话,[便[却松松爽爽同他 副词 副词 形容词 介词短语 [一路出去。 量词
七、定语是说明性质、领属、数量等等的,试指出下面句子里每个定语所表示的意义类别以及是描写性的还是限制性的。 ①(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 事物的领有者/限制性 ②(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 时间 数量 性状 限制性 限制性 描写性 ③(西湖)的风景非常美。 处所/限制性 ④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数量 性状 限制性 描写性 ⑤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数量 性状 限制性 描写性 ⑥(四个)战士都来了。 数量/限制性
⑦(铜)茶壶放在桌子上。 质料/限制性
⑧(那件)衣服已经晒干了。
指量/限制性
八、下面句子里的状语,哪些既可以放在主语后,又可以移到主语前?哪些只适宜于放在主语前?哪些不能放在主语前?
①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怕不惊。
状语“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分别表处所、范围,可以移到主语后。只是状语比较长,而要突出状语所表达的意思,最好放在句首。
②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已经传播到中国。 状语“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表时间,可以移到主语后。状语“已经”也是表时间的,不过这个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不能移到主语前。
③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五十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约占95%以上。 句中有两个状语,每一个都有可能移到主语后,但是这一句的状语较长,为了句子结构的紧凑,状语不宜移动。 ④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状语“几百年来”表时间,不能移到主语后。一移动,意思就变了,变成主语“很多人”用几百年的时间去做某事,而人是活不了几百年的。 ⑤一会儿,瘦李一阵风一样飘进来。
状语“一会儿”指一件事以后,过了很短时间又出现另一件事,它不能移到主语后,否则变成表主语在很短时间内做了一事又做一事,意思不同。 ⑥今天回国的难道是三个被俘的士兵!
状语“难道”表加强谓语部分的反问语气;可以移到主语前,这时加强整句的反问语气。
⑦李记饭馆的买卖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莲蓬勃勃。
状语“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是比喻,一般用在谓语中心前面,因为要出现在比喻本体的后头,不宜移到主语前。 ⑧这地方本来就低洼。
状语“本来”表时间,可以用在主语前。 ⑨你不妨对他直说。 这一句有三个状语,“不妨”表示可以怎样做,“对他”是引出动作的对象,“直”表示动作方式,都只宜用在动词前,不宜用在主语前。 ⑩我从年轻时就希望有个强大的祖国。
状语“从年轻时”表时间,可以放到主语前。 九、指出下面句子里的独立语表示的意义,并指出结构上是哪一类的词或短语。
①哎呀!漏水了,怎么办?
△△ (感叹语,表惊讶、突兀/叹词) ②同义词,例如“看”和“瞅”,大都是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 △△ △ △ △ (插入语,用于举例/动宾短语) ③你想想,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 (插入语,引起注意/主谓短语) ④看来不会下雨了。
△△ (插入语,表示推测/中补短语)
⑤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的。
△△△ (插入语,表肯定或强调/偏正短语) ⑥这个礼堂,充其量只能容纳一千人。
△△△ (插入语,表推测/动宾短语) ⑦小张,快点来。
△△ (称呼语,引起注意/名词) ⑧听说你昨天来过三次。
△△ (插入语,表示话语的来源出自他人/动词)
思考和练习六 一、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①窗下一幅繁华的街景。 (主谓句,名词谓语句) ②他给我们以武器。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不是双宾句)
③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子里。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 ④这种野兔子,我一次能捕获两三只。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⑤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⑥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⑦勤劳让你有钱花。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⑧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⑨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⑩从南口经居庸关到八达岭,尽是崇山峻岭。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他们在渺无人烟的野草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现句)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着我前进。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忙回家吃饭。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天哪!(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
二、 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果有语气词,
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①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②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 (祈使句)
③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 (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④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 (感叹句,“哪”表感叹语气,增加感情色彩) ⑤你来取呢,还是我送去呢? (疑问句,选择问句,“呢”在这句里表示疑问语气) ⑥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 (疑问句,正反问句) ⑦快往屋里搬东西吧! (祈使句,“吧”表示商量、请求) ⑧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 (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 ⑨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 (陈述句,“的”表示确定语气) ⑩当心上小李的当! (祈使句)
三、把下列句子变换为别的格式的句子。 ①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 ——小伙子们的嗓子喊哑了。 ——小伙子们喊哑了嗓子。 ——小伙子们把嗓子喊哑了。
②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
——谁都能把诚实和忠厚的分量估价出来。 ——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来。 ——谁不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呢? ③你认识刚才进去的那个人? ——刚才进去的那个人,你认识?
④我耳边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 ——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了。
⑤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 ——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在万绿丛中闪耀着。 ——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闪耀在万绿丛中。 ⑥墙上挂着横幅。 ——横幅在墙上挂着。 ——横幅挂在墙上。 ——横幅被挂在墙上。 ——把横幅挂在墙上。
⑦战火把这个村的树木烧尽了。 ——战火烧尽了这个村的树木。 ——这个村的树木被战火烧尽了。 ⑧我把纸糊了窗户了。 ——纸,我糊了窗户了。 ——纸让我糊了窗户了。
⑨“非典”被我们战胜了。
—— ?我们把“非典”战胜了。 ——我们战胜了“非典”。
⑩他告诉我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拿了32枚金牌,居第二位。
——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拿了32枚金牌,居第二位,是他告诉我的。
四、分析下面各句并指出其句型(附加成分内部可以不分析) ? ?
? 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 ? 的(民族)英雄。 ? ?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 ? ? 负)的知识青年 进入 橡胶园。 ? ? (主谓句,兼语句) ? ? ? 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演变和发展。 ? (主谓句,兼语连谓连用句) ? (住 ?
? 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
? (带宾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 ?
? ? ? ? ? (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 ? ?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 ? ?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 ? ?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 ?
?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 ! ?
? (变式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 ? ?
?
?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 —— ?
? ?
?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英雄的姐妹”与“玉龙和龙梅”是同位语) ? ?
?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五、按照下面的格式造句。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是方言的句子要指出何处不合和为什么不合普通话语法规范。
眼看离高考没几天了,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介词“把”介引的成分应是谓语中心动词“扑”的受事,但“二十四小时”不能成分“扑”支配、关涉的对象,不将“扑”改为“用”。 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一般不能是孤零零的动词,“考虑”后应加补语“一下”,或者把“考虑”重叠起来。
我们不应该指责别人而辩护自己。 “辩护”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受事宾语。应把“辩护自己”改成“为自己辩护”。
不坚固的房子被地震倒塌了。
“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要求是及物动词。句中“倒塌”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支配“不坚固的房子”,“倒塌”就改为“震塌”。
这时,高蓓的心脏跳动被停止了,血液循环的总枢纽被阻断了。 “高蓓的心脏跳动”不是被动者(受事),本句头一个“被”字应删去。 老雷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直到解放后才识几个字。
“剥夺”前应添个“被”字,构成被动句,否则就成了老雷剥夺自己上学读书的权利了。
作者把要求改正文章中某些错误的信件,没有寄给编辑部,而寄给某同志。 在否定式“把”字句里,否定词应该放在“把”字前而不能放在“把”字后,因此句中的“没有”应该移动“把”字前。此外,“把”字短语后头的逗号应该删去。还有,这一句是叙述已经实现的事情,第二个“寄给”后头应该加助词“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文化素质”包含“法制观念”,二者不能并列,应该删去“和法制观念”。 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或: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
“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是方言廉洁,去掉动词前的“有”字并在“吗”前加“了”才合普通话语法。“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也是方言廉洁,把动词前面的“有没有”去掉,或同时在句末加上“了没有”才是普通话说法。但是动词前加“有没有”表示疑问的格式,已见于某些书面语,有被逐渐吸收到普通话里的趋势。
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或:这个人强似那个人。
“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是方言说法,它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人比那个人高”。应把形容词后的“过那个人”改为“比那个人”并且移到形容词前头作状语。“这个人强似那个人”改法同前句。 你讲少两 句好不好?或:你讲先。
“你讲少两句好不好”和“你讲先”是方言说法,应把“讲”后头的“少”、“先”移到动词前头。
你去学校不(唔)去?
“你去学校不(唔)去?”是方言的正反问句,普通话中一般应说成“你去不去学校?”或“你去学校不?” 我给(畀、拨)一本书你。
“我给(畀、拨)一本书你”是方言的双宾句;普通话应说成“我给你一本书”。指人的宾语“你”,应放在指物宾语“一本书”的前头。
思考和练习七 一、下面几组句子中的甲乙两种说法都对吗?为什么?
? 第一组
? 甲、艰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 乙、担任艰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 第一组甲句说法不对。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搭配。 ? 第二组 ? 甲、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多么美妙地引起人们的遐想。
? 乙、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引起人们 ? 多么美妙的遐想。
? 第二组甲句说法不对。语序不当,定语错放于状语位置上。 ? 第三组 ? 甲、他甚至连车窗外的茂密的青松、起伏的翠岗和遍地的野花也无意观赏。
? 乙、他甚至连车窗外的株株青松、道道翠岗和束束野花也无意观赏。
? 第三组乙句说法不对。定语“束束”不对。
二、下面句子中的动语和宾语是否都能搭配?谈谈你的看法。
①我国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的科研人员,在国内首次分离到能稳定传代的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病原体。
“分离??病原体”动宾不搭配,可改“分离到”为“查出”。 ②那就要遣责和依法严肃惩处肇事者,医治和保护受害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治和保护”(联合短语)中的“医治”与“安全和健康”(联合短语)动宾不搭配。可删去“医治和”三字。
③人体耳朵与全身器官经脉相连,“魔针”实现了在耳朵上自动选穴探测治疗全身各种疾病。
“实现”是名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不能带谓词性的以连谓短语为中心的偏正短语作宾语,应把宾语中心“(的)愿望”补出来,使之变成名词性宾语。
④看完电影后,除了银幕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印象外,我仿佛还感到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感到”是谓宾动词,不能带名词宾语。应该在“感到”后头加一个“有”字,或改为“一个人物没有出场”。 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德国队中场队员积极抢断,破坏了巴西队的一传到位率。 B.科技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韩国《千看历史人物》称:“成吉思汗的驰马驿站,是当时通讯业的最佳最快形式,是当今世界超前的因特网。”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A项动宾搭配不当。“破坏”和“到位率”不搭配,应修改为“破坏一传”或“降低一传到位率”。
B项语病有两个:一是联合短语作宾语,有部分宾语与谓语中心搭配不录。“表示……兴趣”没法搭配,“表示”就改为“产生”。二是语序不当。按逻辑顺序,应该是先“产生……兴趣”,然后才是“表示……关心”。应将二者的位置调换一下。
C项语序不当。“超前”应放在“当今世界”的前面。
四、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 ①张钰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有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 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 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 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 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
? 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 ⑤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 “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迸发”,或“去瓦窑堡”。
? ⑥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
? 文艺作品的词语用的是地方自然是好不是坏,因此应删去多余的“好坏”,把“的”字移到“语言”的前头。
五、试分析比较一下下面三种说法,看看其中有没有病句,能不能都合法存在。
①在老师的教育下,使我提高了认识。 ②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提高了认识。 ③老师的教育,使我提高了认识。
答 :后两句都是合乎规范的。对于句①,有人认为“使”前是个介词短语,句子的主语残缺,是个病句;也有人认为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主语,或看作“使”前有意会主语,这类句子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大量存在,可以视为“合法”。
六、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残缺或多余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
由。
? ①5月3日,分局又在《解放日报》上刊登了“招认无名女尸”广告的当天,近100万份《解放日报》及时发至全国各地和本市的街头巷尾。
改 例①只说主语“分局”和状语“又在……当天”,就另起一个分句,因此第一分句谓语残缺。删去头一个“的”字,加个逗号,第一分句就有了谓语。
? ②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命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劳动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改 介词“通过”和方位词“中”不搭配,使句子缺主语。可删去“通过”和“中”,让“多年……活动”做主语;也可以把“通过”改成“在”,或者删去“中”,让主语承前省略。
? ③贺兰县接到文件后,立即在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一致认为,文件说出了广大农民和干部的心里话。
改 第二分句缺主语,“一致”前应加“会议”做主语。
? ④大热天劳动,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消耗得也多,不随时补充上去,容易发生中暑。
改 “发生”多余,可删去。
? ⑤目前正值印度黄金季节。全国游客纷至沓来,这种盛况为“黑市”生意提供了机会。
改 “黄金季节”前缺定语“旅游”,其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游客”前的定语“全国”也多余,应删。“机会”前也应加定语。
? ⑥ 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改 状语残缺,缺介词“与”。“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是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不能作动词性词语“分道扬镳”的状语。要作状语必须在这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前加介词“与”,让它们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才能作“分道扬镳”的状语。
? ⑦ 在俄罗斯社会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而其巨大的生命力正来源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改 状语“正”多余,应删。“方兴未艾”中的“方”,意思就是“正”。 改 ⑧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改 “的殊荣”多余,因为前文已经有了“荣获”。
改 ⑨我们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发射运载火箭。
改 状语不完整,缺少介词“以”。应在“太平洋”的前面加上一个介词“以”,这样才能与后文中的“为”照应。
改 ⑩我们要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美丽前程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改 “的美丽前程”是多余的,“一份”也是可有可无的。
改 ⑾他说他要写出三部巨著来反映改革开放前后以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改 “来”字多余,“以及”也是多余的。
改 ⑿文字字数最多不得超过3000。 改 “最多”是多余的。
七、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指出并加以改正。
※ ①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改 “许多”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领属性定语“党的”之后,以免产生歧义。
※ ②两个感叹句,仿佛使我们看到郭老写这段文字时那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的喜悦心情。
改 “郭老的心情”怎能“看到”?动宾不搭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也不能做“喜悦心情”的定语,意思重复。可把“喜悦心情”改作“神情”,“仿佛”也应移到“我们”之后。
※ ③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
改 “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是把两种结构套在了一起,可改作“把小岛建成美丽的花园”,或改作“把小岛建设得花园一样美丽”。
※ ④考试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改 这句也是两种结构杂糅。可改成“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或改成“考试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进行”。
※ ⑤红萍具有繁殖快、肥效高的特点,但在生产上长期采用季节性稻底养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改 “采用”与“稻底养萍”搭配不当。可在“养萍”后加上“的方法”三字,或改“采用”为“利用”。另外,“发挥”之后也以加“出来”做补语为好。
※ ⑥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改 “相互”是副词,不宜做“身子”的定语,可把“相互”移于“暖和”前做状语。此外,“对方”应删去。
※ ⑦只有弄清30年来教育战线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才能改革教育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改 第二分句因成分残缺而使两个结构杂糅在一起,可改成“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 ⑧他奋然而起,挪开床,刨着泥土,汗水湿透了里外衣衫。几层用厚塑料布严密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末句的定语“几层”语序不当,应移到“用”字后面。
⑨“心连心”艺术团到来的消息传开后,街道里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了出来。
“许多”是数词,不能作“跑”的状语,可把“许多”移到“妇女、老人和孩子”前作定语。
⑩他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这个民族的民众习惯、政治制度和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服饰打扮。
状语语序不当。“详细地”就应移到“介绍”前,说的是如何介绍。
八、用层次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两句的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指出为什么不对,为什么对。
①绿色的念头愤怒地睡觉。
(绿色)的念头|[愤怒]地睡觉。
②安娜的妹妹 正在安静地睡觉。
(安娜)的妹妹|[正在][安静]地睡觉。
九、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经常出现“通过……使……”或“通过……”这样的句式,下面三句都用了这种句式,请分析哪句是正确的哪句是错误的。为什么?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艰苦环境对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思考社会问题和现
象的能力。
③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能够帮助学员明确目标,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①句是正确的,②、③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句式的特点是“通过??”的行为主体
必须与“使??”的行为主体一致。一致的就是正确的,不一致的就是错误的。
思考和练习八
一、下列各句哪句是单句,哪句是一重复句,哪句是多重复句,哪句是紧缩复句?为什么?并指出复句内分句间的关系,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
? ①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 一重复句,并列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 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 ? ③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 一重复句,条件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 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 一重复句,条件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 单句。“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
主谓中间有停顿。 ?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 紧缩句。“你跑得再快”和“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
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 单句。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
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 ⑧那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 一重复句,并列关系。“你瞧”是插入语,“那边绿油油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栽
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 ? 一重复句,顺承关系。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 单句。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 ? ? 单句。“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
前表示必要条件。
?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进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
的革命家。
? 多重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有两个层次。第一分句与第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
层次,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二个层次。分析如下:
?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进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和伟大的革命家。
? 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
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 单句。双宾语中的远宾语是个多重复句形式。 ? 附:单句分析
? 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
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 附:复句形式分析
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 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 重视实验和实践; 要有勇 气怀疑并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二、指出下列复句的各种类型。(关联法,意合法?联合。偏正?并列,递进,因果……)
①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②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③两亿人可以同时通过一条线路打电话而互不干扰,听得清清楚楚。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④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
起来的。
关联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⑤行李太多,每个人都要拿一些。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⑥他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⑦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有牺牲精神。 关联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⑧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三、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成任务。
四、按照复句内各大类的关系,每种类各造一个复句。 五、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缺少同启下连词“不但”相搭配的承上连词,应在“提高”前添而且”。
②我虽然下决心要学好数学,成绩总是提高不了,老师也经常给我个别辅导。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应当把“下决心学好”和“老师经常个别辅导”两个学好数学的条件放在一起说,然后再说同预期相反的结果。为了实现转折关系,要在“成绩”前加上“但是”。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 ④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 错用关联词语。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⑤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他完成了一个一个的任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分句顺序不对。应该是先“克服困难”,然后才是“完成任务”。 ⑥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错用关联词语。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⑦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也”。
⑧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不管”表示五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如果“天气如此变化多端”不改动,就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
六、下列四组复句的后一分句,有的能加上“但”或“却”,有的不能加。能加的请加上,并说明意思的变化;不能加上的请说明原因。
①a他这个人既聪明,又能干。
b他这个人既聪明,又黑心眼。→他这个人既聪明,却又黑心眼。 ②a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另一方面又说你心眼好。 b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另一方面又说你蛇蝎心肠。 →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但另一方面又说你蛇蝎心肠。 ③a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都尊重你。 →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却都尊重你。 b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都记在心里。 ④a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也是个聪明人。 b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就是个笨蛋。 →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却就是个笨蛋。
思考和练习九
一、简要说明句群与复句、段落的区别。
? 句群和复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
? (1)构成单位不同。句群由句子构成,复句由分句构成。
? (2)关联词语使用情况不同。有些复句使用的成对的关联词语,在句群中一般不能
使用。
? 句群和段落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 (1)句群是语言使用单位,属语言学范畴;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语意上的向心性、逻
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应的关联词语。自然段是文章结构单位,属文章学范畴;它的划分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文章的内容、风格、体裁、流派,作者的个性、习惯等等。二者相比,自然段具有更大的任意性。
? (2)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句群主要是为了研究句群的结构规律及其表达效果;划
分自然段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眉目清楚,结构显豁。 三、举例说明哪些复句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哪些句群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
一般地说,限选关系复句常用成对关联词语“不是……就是”关联,决选关系复句常用成对关联词语“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关联,这两类复句一般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例如: 句群中的问答句式、连问句式、连叹句式等都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因而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例如: 头。(问答句式) !这简直是乘人之危!(连叹句式) 四、分析下列句群的句际关系类型。
五、改正下列句群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在海外,我是个穷孩子,当时不必说读书,就连日常生
活都不能维持。我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替资本家做苦工给折磨死了。爸死以后,我就没有书读了。 前后矛盾。从第一句看,“我”没有读过书;从第三句看,“我”是读过书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②她已经完成了硕士论文的撰写。导师劝她留校执教。她的论文答辩已经通过。她不肯,一心要去较艰苦的新疆工作。 语序不当,有的地方啰嗦。可改为:“她已经完成了硕士论文,并通过了答辩。导师劝她留校执教。她不肯……” ③“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这是一部分同志摆出的一对矛盾。雷锋同志是怎样处理学习和业务这对矛盾的呢?他说:“我们在学习问题上,也要提倡‘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前后语意不连贯。前面谈的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后面谈的是“学习和业务”的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④今年暑假是我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假期。在放假前夕,我正在考虑如何度过这最后一个假期时,我收到了我在南京的老同学小李的来信,邀请我
在假期内到南京玩,因此我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决定到南京去度过这最后一个假期。
语言重复啰嗦。可改为:“……放假前夕,我正考虑如何度假时,收到了在南京的老同学小李邀请我去他那里玩儿的信,我高兴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⑤经1976——1984年临床使用,该药对阻止细胞癌变有效。因此维尔康饮料具有清凉解渴、健胃强身、提高视力和强身的功能。
句群内部因果不明。起始句一个功能,终止句多种功能,显得不连贯。应改为:
维尔康饮料具有清凉解渴、健胃强身、提高视力的功能。1976——1984年经临床使用,该饮料对阻止细胞癌变也有效。因此维尔康饮料又是防癌的良药。
⑥朋友,你有小四轮拖拉机吗?它一定是你的心爱之物。
前句是有疑而问,后句却自行做出判定,一疑一信之间形成语义抵牾,答非所问。
⑦逐步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是我们长远的方针。而且我们决不能用限制知识分子继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方法,来缩小这种差别。 错用关联词语。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应当是转折,不应当是递进,“而且”应改为“可是”或“但是”。 ⑧光学而不“习”,所学的知识是不牢靠的。有人不理解“习”的重要,学了很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却不肯付出经常温习的时间,结果是随学随忘,收不到成效。要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习”,经常反复地温习。任何新的知识,取得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但是学了,懂得了,并不等于掌握了这些知识。 语序混乱,层次不清。应调整为:
任何新的知识,取得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但是学了,懂得了,并不等于掌握了这些知识。光学而不“习”,所学的知识是不牢靠的。要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习”,经常反复地温习。有人不理解“习”的重要,学了很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却不肯付出经常温习的时间,结果是随学随忘,收不到成效。
思考和练习十
一、简述句末点号同语气的关系。
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示陈述语气要用句号,表示疑问语气要用问号,表示感叹语气要用叹号。但是,语气有四大类,句末点号只有三个,两者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句子的祈使语气与句末点号是一对二的关系,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可用句号。
二、解释下列各段文字中每个标点符号的使用理由。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逗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并列的两组分句之间的停顿。冒
号表示下文是总括语。句号表示这个陈述句的停顿。
②我们的孩子不会了解19世纪俄罗斯小说家契诃夫的沉痛的话:“我小时候就没有童年。”
冒号表示下文是直接引语。引号表示引用的原话。句号表示陈述句后的停顿。(引用的话是个陈述句)
③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 ——不,是他毕生的心血!
头一个逗号表示第一个分句后的停顿,破折号表示语意的转换,第二个逗号表示非主谓句后的停顿。叹号表示感叹句后的停顿。
④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等光辉的名字,像一颗颗美丽的宝石,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顿号表示并列人名之间的停顿。第一个逗号表示主语后的停顿,因为这个主语内有很长的定语,需要停顿。第二个逗号表示分句间的停顿。句号表示整个陈述句后的停顿。
⑤《母与子》的作者——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
书名号表示《母与子》是一本书,破折号表示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说明。间隔号表示音译的名和姓之间的分界。句号表示整个陈述句后的停顿。
三、标点下列几段文字。
①当年,焦裕禄同志调到兰考后,经过调查研究,找张副书记交换意见。他问:“改变兰考面貌的关键在哪儿?”张说:“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对!”焦裕禄说,“但是应该在‘思想’前面加两个字:‘领导’。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转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在这里,焦裕禄仅用了短短几句话,就把如此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说得一清二楚,内涵深刻,这才是简洁朴素的语言。
②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以极其丰富的事实、无可辩驳的证据指出:现在的生物界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最原始的祖先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发展进化来的。各种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③A.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B.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④A.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慌了。 B.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慌了。
四、改正下列句中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加以说明。 ①“行喽,”小陈停了一会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后两个引号中的文字是一句话,这里的冒号只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它不能统领前一引号里的“行喽”。 ②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 “教育学”、“心理学”是课程名,不是书名,应将书名号删去,并在中间加上顿号。 ③他家里的人说:“自己家里的炉子用多少煤,你从来不管,对火车烧煤却这样认真”。他说:“国家的事要一丝不苟”。
句中的两个句号都是表示直接引语之后的停顿,所以不能放在引号之外,应放在引号之内。
④贵报《中外名人故事》专栏内刊登的“刻苦自学的华罗庚”一文,我们都很喜欢读。
报刊专栏名不应用书名号,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刻苦自学的华罗庚”是文章篇名,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⑤我回到家乡一看。嗬!一幢幢美丽的瓦房;一片片葱翠的农田;一条条笔直的渠道;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和“嗬”后都应改用逗号。三个分号也都应改为逗号,因为这几个分号隔开的不是并列的三个分句。
⑥国家体委领导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为国争光”。 “水平”之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虽然它处在宾语内部,却相当于分句之间的停顿。
⑦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种植什么样的药材?老农了如指掌。 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句不是疑问句。
⑧一个时期,诗人对于季节:春夏秋冬的自然描写特别多。
应将冒号改为破折号,这儿“春夏秋冬”是对“季节”的注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