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 图文 下载本文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l0=k?m?h。故:

?'0.9??R732073207320?i2???'2经比'22'20.9??R?(?0)(0.9??R)?(?0)(0.9??R)?(??h)2'k?0.9??较可见:R?1.333?1.155。

经以上变换,脚手架立杆设计计算公式写为: 1.2NGk+∑1.4NQk≤??A?f 允许搭设高度计算:

结构自重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力:NGk=NG1k+NG2k,其中NG1k—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力,其值等于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gk 和架体总高度H的乘积:NG1k=gk·H;NG2k—脚手架上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力。代入脚手架立杆设计计算公式:1.2(gk·H+ NG2k)+∑1.4NQk≤??A?f 可以求出:[H] =3、

??A?f?(1.2NG2k?1.4?NQk)1.2gk

双排脚手架的使用成熟、经验丰富,本次修订中改动很少。主

要改动内容:

1) 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不应低于0.01kN /㎡。 2) 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Φ不宜小于0.8。

3) 取消了当26m≤Hs≤50m时,对允许搭设高度限制的

Hs调整:[H]?1?0.001H

s4) 强调连墙件的重要性,对连墙件的计算写得更明确:

a)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第 9 页 共 25 页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Nl=Nlw+No

强度:

??Nl≤0.85f Ac稳定:

Nl≤0.85f ??A式中: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

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o——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单排架取

2kN,双排架取3kN ;

?——连墙件应力值(N/mm);

Ac——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mm);

2

2

; A——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

?——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本规范附录A

2

表 A.0.6取值;

f——连墙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应按本规范表5.1.6

2

采用。

b)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连接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Nl≤NV

式中:NV——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应根据相应规范规定计算。

第 10 页 共 25 页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c)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扣件抗滑承载力的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Nl≤Rc

式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一个直角扣件应取8.0kN。

5) 加强了对扣件的质量控制,增加了相应的强制性条文。

8.1.4 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6)

对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的阶段检查验收由每搭设完

10~13米高度后改为6m~8m高度后。 单排脚手架的使用已经很少,接近淘汰。

四、 悬挑脚手架挑梁结构及其锚固

规范中推荐以双轴对称截面钢梁做悬挑梁结构。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超过20米。悬挑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60mm。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钢拉杆作为附加安全措施,在悬挑钢梁受力计算时不考虑其作用。悬挑梁尾端应有不少于二点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拉结锚固,用于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

第 11 页 共 25 页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验算内容:悬挑梁的强度;悬挑梁的挠度;当无有效支撑体系时悬挑梁的稳定性;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的强度;压点处楼板承受锚固负弯矩时的抗弯强度;悬挑梁前端支点下混凝土梁(板)的承载力。

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计算公式:

第 12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