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申报材料 下载本文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研合作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练就实践能力、实现角色转换、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类单位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其类型可分为:

(1)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基本条件

(2)校外实习科研合作基地的建立应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校外实习科研合作基地的领导应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具备实习条件和管理环境;能帮助解决实习学生所需的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条件。

(4)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研合作能够选派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顺利完成教学实习计划。

(5)校外实习科研合作基地要求相对稳定,每学期或每学年有固定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

1.校外实践基地科研合作建设的原则

(1)满足教学需要的原则。实践基地建设要从满足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基地建设规划。

(2)坚持“互惠互利,双方受益”的原则。学校在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基地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3)动态合作发展的原则。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行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将实行动态的合作与发展。对于一些条件好、发展稳定并具有积极合作意向的行业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基地,有的实践基地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践基地使用效果。

2.学校实习科研合作基地职责

(1)在实习前把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送达实践基地,并与基地有关人员共商实习措施。

(2)根据实践基地的需求,提供专业对口、数量充足的实习学生。

(3)实习结束后学校可优先向实践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 (4)为实践基地来校宣传、介绍、双向洽谈提供便利。

(5)委派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检查工作,并践行好《实习协议书》中所赋予的职责。

(6)为实践基地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提供方便。 3.实践基地科研合作

(1)委派相应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生实习的日常管理、实习考核工作。学生若有违反实习纪律等情况,及时与学校联系沟通;学生实习结束前,按学校提供的《实习成绩评定表》做好每位学生的实习考核及评定工作。

(2)妥善安排实习师生的教学、实习工作以及住宿、生活等。 (3)负责实习师生的安全和规章制度教育,并签定实习安全协议。 (4)向学校提供本基地招聘实习生的需求信息及相关信息,如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工作时间、岗位要求等。

(5)对学生进行岗前考核筛选,确定基地实习学生,并与学校和实习学生共同签订《实习协议书》。

(6)根据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工作,并按照《实习协议书》做好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确保学生实习的顺利完成。

(7)为实习学生提供一定的岗位或生活补贴,具体金额由基地双方协商决定。

4.校外实习科研合作基地组织管理

(1)成立实践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由实践基地方任组长,学校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基地建设事宜。

(2)成立由校主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学校校外生产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外生产实习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有关生产实习方面的重要事项。

(3)学校委派实训处和实习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校外生产实习的管理工作。实训处主要负责与实践基地的联系、沟通、协调及生产实习过程的检查、督促。实习班主任是生产实习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管理该班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切事务。

(4)学生到实践基地顶岗实习后,由实践基地领导,实习车间主任、指导

师傅、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帮助实习生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组织管理实习过程,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

2.3把基地建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中心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训练,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实际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空间,使学生就业时,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设备、技术、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沟通、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2.3.1基地的实践条件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将实施如下措施:

1.组织教师及企业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实践教材编写小组,并聘请有关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成立指导委员会。

2.参考、选用国内现有的有关实践教学的教材,挑选其中的优秀内容,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

3.参考、选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实践教学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

2.4开发一体化课程,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1.积极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

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或一门课程、一个实践环节单独操练的做法,强调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

作用。

学院拟在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专业中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到若干项目之中。

2.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根本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肩负着重要使命,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取决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适应改革发展和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只有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根本保证。

2.4.1实践专业

汽车工程学院有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电子等专业,这些专业均可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实践。

2.4.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精湛、娴熟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生产实践及其他实践教学任务。 2.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学生通过在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规程和生产工艺,利于他们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非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3.通过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4.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事业单位,其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而且还能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