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设计 读书报告 下载本文

后记—外部空间的构成与建筑空间论的动向

作者将建筑外部的两个方面分别概括为:一方面基于三次元的欧几里德空间而研究其存在形式,而这一方面的具体阐述则是本书的第二、三章节:是研究外部空间构成的语法;另一方面由其存在形式所带来的空间属性及内容,这一方面则由本书的第一、四章节具体阐述:其基本概念为“P、N”与“内部、外部”的领域问题。

这样有条理的明晰的方式完成了作者的观点和表达的外部空间设计的具体内容。

相关观点、书籍:

作者早年在哈弗就学时期,就对空间构成的设计问题以及创造性涵养的姿态问题深有研究,这期间,有关人物、观点和书籍也对芦原义信先生的观点产生了影响,这其中包括吉迪恩的《空间.时间.建筑》、赛维的《建筑空间论》以及拉斯姆逊的《经验建筑》。

所以外部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学问,它不能单方面的考虑单一的变化与影响,对于全局的掌控与把握也决定了外部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否。

不能忽视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角度出发的空间论述:这也是艾德瓦特.霍尔在《沉默的语言》和《潜在次元》以及罗伯特.索玛的《人的空间》中所提出表明的观点。

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的精神》一书中也提到人对于场所存在空间与建筑空间的需求:对于栖居的需求发展到存在空间的对于具体的特定的地点的场所的概念需求,这就表达了人对于追求个性、寻找场所感的心理要求,这也就是建筑现象学所表达的内容:“凭直觉从现象中直接发现本质。”

这种非物质的设计即为场所的精神:是人情化+地方化,具体的特定的地点。而这一表达的内容与芦原义信在本书中表达的外部空间设计的观点又相一致。 感悟:

芦原义信先生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书,创造性的将空间分割分析,在提出自己概念的同时又举出实例进行实际的验证与分析的方式使人能更加明确的理解作者书中所阐述的理论,无论是东方式还是西方式的外部空间设计,都是为了达到设计者想要的纪念性或者人性化的设计初衷,而得以达到这些效果的目的手法即

为本书所阐明的内容,不但使得无从下手的开始从根据理论得意明确,而且不同手法、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影响对于人在其中的身心感受也有独到详细的分析,这些都是十分难得的。

就我个人而言,其中对于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可逆性的逆空间的表现以及应当考虑设计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这种从人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是的内外部空间都得以设计考虑的人情感和严谨态度令我受益匪浅,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考虑内部或外部的具体设计而忽略的这两者之前相互转换影响的可能性,从而在空间的流动方面不尽人意,通过具体分析作者实例: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内外部空间流动规划的研究,才将这一理论的具体内容得以切实的体会,当然这也跟作者提出的尺度、质感与距离的关系相呼应。

人在空间中的活动总是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表达之前应该首先考虑到如何在动态的环境前提下表现建筑和空间设计,不同的尺度、不同的材质,在随着距离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心里与感受,而如何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设计初衷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开端。

作者在书中也多次提出设计的人情化与人心理的感受,这也是一种精神依托与情感对于构筑物的要求,人类的活动总是时刻变化的,人的心理需求在现今越来越多的被重视起来,因而,通过本书在内外部空间、环境尺度对人心理感受的影响具体说明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