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演示(汽车轮子在路面上、划船、写字、火箭上天、走路),仔细观察、思考:摩擦力在哪,是帮助还是阻碍? 4、学生描述、分类。
5、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交流。 既然摩擦力有功也有过,那我们就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从而使摩擦力扬长避短,尽可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评析】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在描述、举例中亲自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找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种类、不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块比较平滑的木板上,逐渐倾斜木板,比较它们下滑时的摩擦现象。 学生观察并汇报。
利用放大镜观察这几种物体的表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进行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的重量、表面的粗糙程度、速度、用力大小等) 提问:怎么证明你的假设呢?
各小组成员选择一个问题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同时要求每个实验连做三次,记录员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评析】在课堂中教师要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放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这里组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自己的意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惟有交流,才能让学生表达更清楚,推理更严密。带着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开始了他们的幻想之旅、探索之旅、创造之旅。
(三)认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方法
1、课件演示(自行车刹车装置、自行车把手上的花纹、机器加润滑油、滑雪板等)分辩观察生活中哪些是增大摩擦,哪些是减小摩擦力。说说其依据。 2、还有这样的例子吗?交流。 3、练习:
A.为什么要给机器加润滑油?
B.体操运动员为什么要在比赛前擦镁粉呢? 4、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雪地里的汽车行路问题。
【评析】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 三、质疑问难: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摩擦力有了哪些认识?还想研究一些什么问题? 2、拓展:
A 出示一辆四驱车:你们玩过吗?你现在有吗?
B我想组织一个四驱车比赛,你想参加吗?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调整自己的小车?
【评析】课堂教学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能划上句号,儿童的最爱——四驱车的和比赛机制的引入,激励学生保持对摩擦力的研究兴趣,不断深入地研究摩擦现象,同时也为下节课《小车的运动》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
57 / 72
教学片断:
师:刚才说是桌面给我们的手产生了摩擦力,准确地说应该是,手和桌面之间产生了摩擦力。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摩擦力呢? 生:汽车轮胎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生:我们的鞋底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生:手和笔之间有摩擦力。
生:我们滑冰时,溜冰鞋和地面之间也有摩擦力。 ……
生:哇,刚才大家举了这么的例子,可见大家在生活中都是有心人。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当我们站在冰面上和站在水泥地板上时,哪里站得稳呢?为什么? 生:地板上。
生:我也认为是地板上站得稳,因为冰面上很光滑,产生的摩擦力比较小;水泥地板比较粗糙,产生的摩擦力就比较大。
师:这位同学很爱动脑筋,也很善于表达。可见啊,在我们生活中,有时摩擦力比较大,有时摩擦力又比较小,那摩擦力的大小会和什么有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好不好?(板书:摩擦力的大小)
【评析】在同学们举例之后,教师用评价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家在生活中都是有心人”,这样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自己得到肯定的同时,会更融入到老师的课堂中。适时地利用反问地语气,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更接近,而变得更亲切,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不是强迫性地学习,而是我们师生共同的任务,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动手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别人已经总结的事实、概念等好得多。因为学会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探究过程远比学习知识重要得多。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作用,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时无刻都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学生也可能在成长中经历过某些力学现象的应用,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学生对摩擦现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我便从学生的亲身活动——用手擦拭桌面来感觉较费力,从而知道阻碍手向前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
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需要自主权,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我个人觉得应该包括从预测到实验整个探究的全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经历像科学家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我能较合理地运用好评价机制,用评价来激励学生的探究。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引入成就动机原则,哪怕是学生只答对一个问题或自己解决了一个很小的问题时,我也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我能行”。
总之,科学学科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强科学专业素质的提升,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58 / 72
5、降落伞
旅顺龙头中心小学 王莉 教学资源开发: 《降落伞》一课是小学科学四下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五课内容。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操作、研究降落伞的机会,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在科学课和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有关力和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增进参与意识和交流意识。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请学生展示自己在课下完成的降落伞,并重复教师在同学们动手做时的要求:有创新精神,开动脑筋去想。学生在展示降落伞时,发现有的降落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第二部分,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于是孩子们主动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降落伞降落速度快?”“降落伞降落速度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并作出几种预测:“降落伞降落速度可能与降落伞材料有关系”、“降落伞降落速度可能与降落伞伞绳有关系”、“降落伞降落速度可能与降落伞伞面面积有关系”……教师把他们的想法一一列出,然后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第一步先制定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实验步骤。第二步到老师设置的“免费超市”去选取材料。第三步自觉完成实验。整个过程中分工合作写好研究记录。
第三部分,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对各组方案进行修正,着重关注各组是否正确控制实验的变量与不变量。提示学生获得降落伞的下降速度的数据不能仅凭一次实验,要通过多次实验获得多个数据后再求得平均下降速度,体现科学研究获得有效数据的严谨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现有材料设计、制作和玩降落伞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并能通过实验验证降落伞下降快慢与伞面大小、伞绳长短及挂物的轻重等条件有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与分享他人智慧的快乐。
3、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重要因素。知道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变,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才能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探究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实验中控制好变量的产生。 教学准备:
1、环境创设:把教室分为三个区。
材料区:两张桌子上摆放各种实验材料。
制作区: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制作的场所,六人一组围成一桌。 实验区:进行实验的场所,每个实验组都摆放一张桌子一张板凳。 2、材料准备:
伞面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塑料若干张。 伞绳材料:长短不同的棉线若干根。 配重材料:每组夹子4个。
粘剪材料:剪刀每组1把、双面胶若干卷。
59 / 72
计时工具:电子停表每组1块。 计算工具:计算器每组1个。 测量工具:卷尺每组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每个组制作的降落伞拿到前面展示一下,教师倡议:我们一起放一下,让同学们看一看。
2、你们看完后,发现了什么?(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随机提出本课研究的主题:降落伞降落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评析】学生课前的制作可谓五花八门,从材料到样式都各不相同。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降落伞到前面讲台上展示,旨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经验猜想
1、教师谈话:那依你的经验,说说降落伞降落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3、那么,我们的猜测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评析】在研究降落伞以前学生就已经有了一些朴素的理解,它是原有的经验和体验。重视他们的猜想,对于本课概念的形成有益于形成联系,自己建构知识体系。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教师谈话:比如,我们要研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是不是与伞面的大小有关,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实验?
2、教师:还有其他要注意的条件吗?
3、教师强调:这种实验方法叫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求,当很多条件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时候,我们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4、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们认为有价值、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来研究,写一写实验方案。
5、教师: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组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6、教师:大家的方案都很棒。在做实验之前,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醒大家? 7、教师提示:那么,所谓相同的高度,指的是降落伞的那一部分呢?考虑到伞绳可能不同,哪个更合适呢?(重物),我们就统一让重物的高度作为统一的高度。为了使实验更准确,我们还应该多做几次实验,算出平均数,好不好? 【评析】设计好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师此时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应该挑起来,引起争论,最后达成共识。另外强调对比实验的条件,使学生时时注意科学的内涵,为将来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四、探究实验
教师:大家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我们现在就开始实验吧。如果研究的内容结束,可以再选择内容研究。(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十分钟后,提醒大家完成实验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评析】制作完成后,学生进行展示比赛。需要明确分工,记录、放伞、计时、裁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手脑并用、群策群力锻炼了学生规划、组织的能力,而且学生需要团结合作方能完成任务,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尤为重要的。 五、汇报得出结论
1、各组进行实验汇报。教师:善于总结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谁能代表
60 /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