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下载本文

2、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3、基本不等式与恒成立问题

4、均值定理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第33页(共59页)

【解题方法点拨】 技巧一:凑项

点评: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 技巧二:凑系数

例2:当0<x<4时,求y=x(8﹣2x)的最大值.

解析:由0<x<4知,8﹣2x>0,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此题为两个式子积的形式,但其和不是定值.注意到2x+(8﹣2x)=8为定值,故只需将y=x(8﹣2x)凑上一个系数即可. y=x(8﹣2x)=[2x?(8﹣2x)]≤(

)2=8

当2x=8﹣2x,即x=2时取等号,当x=2时,y=x(8﹣x2)的最大值为8. 评注:本题无法直接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凑系数后可得到和为定值,从而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 技巧三:分离 例3:求y=

的值域.

解: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基本不等式,不妨将分子配方凑出含有(x+1)的项,再将其分离. y=

=

=(x+1)+

+5,

+5=9(当且仅当x=1时取“=”号)

当x>﹣1,即x+1>0时,y≥2技巧四:换元

对于上面例3,可先换元,令t=x+1,化简原式在分离求最值. 技巧五:结合函数f(x)=x+的单调性.

第34页(共59页)

技巧六:整体代换

点评:多次连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出错.

技巧七:取平方

第35页(共59页)

点评:本题将解析式两边平方构造出“和为定值”,为利用基本不等式创造了条件. 总之,我们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基本不等式.

9.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或Sn=

(n∈N+),另一重要特征是若p+q=2m,则有2am=ap+aq(p,q,

m都为自然数)

例: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a2<a3<…<an且a3,a6为方程x2﹣10x+16=0的两个实根.

(1)求此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268是不是此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多少项?若不是,说明理由. 解:(1)由已知条件得a3=2,a6=8. 又∵{an}为等差数列,设首项为a1,公差为d, ∴a1+2d=2,a1+5d=8,解得a1=﹣2,d=2. ∴an=﹣2+(n﹣1)×2=2n﹣4(n∈N*).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4. (2)令268=2n﹣4(n∈N*),解得n=136. ∴268是此数列的第136项.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等差数列题,第一问告诉你第几项和第几项是多少,然后套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求出首项和公差d,这样等差数列就求出来了.第二问判断某个数是不是等差数列的某一项,其实就是要你检验看符不符合通项公式,带进去检验一下就是的.

【等差数列的性质】

第36页(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