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精品教案 下载本文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20城市,它的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丽江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写景抒情。这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柳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通过描写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表达出作者深沉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2.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3.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的叙述方法。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 1 -

【情境导入】

同学们,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民族多、历史久、旅游资源丰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起观赏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掌握重点词语。

3.丽江古城为什么名扬天下? 明确: 1.字音字形

轻盈(yínɡ) 喧哗(xuān) ..铺展(pū) .

草甸(diàn) .

驿道(yì) .砚池(yàn) .

蘸水(zhàn) 模样(mú) ..矗立(chù) .

柏树(bǎi) .

翡翠(fěi) .

2.掌握词语

蜿蜒(yán) .

闸口(zhá) .

目眩(xuàn) .硕大(shuò) .

映照(yìnɡ) .

徘徊(huái) .眺望(tiào) .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声音、节奏)轻松。 草甸: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2 -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看。

亭台楼阁:泛指建造在园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赏的建筑。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3.一方面,丽江古城历史悠久,重峦叠嶂,风景秀美,景色宜人。另一方面,名人墨客的欣赏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精读课文——探究内容

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1.文章以第一人称“我”叙写,有何好处? 2.文中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何意义?

3.为什么“小水滴”一睡就是好几百年?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4.“小水滴”在城中经历了什么?

5.文章中说“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1.用“我”代表一滴水,亲切感人,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可令读者感同身受。 2.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本文把“小水滴”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又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有表现力。

3.潭水的流动性差,导致了小水滴久久的沉睡。承上启下的作用。

- 3 -

4.(1)小水滴进入了浇花妇人的大水壶中,被洒在兰花上;(2)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幸运地跳回浇花壶中;(3)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小水滴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

5.总结全文,紧扣主题:小水滴经过丽江。小水滴充满了满足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2.自主品析,然后组内讨论。 明确:

(1)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赏析:用拟人的手法,风趣幽默地介绍了这一滴水的变化,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赏析:小水滴充满憧憬,满怀信心去旅行。为下文做铺垫。

(3)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赏析:运用排比,描写了在水车转轮上看到的古城景色,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赏析:借“小水滴”之口,表达了作者珍惜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美好愿望。

四、回读课文——研究写法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