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
实习报告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09级1班
***
0911101
2010年10月6日
第一章
一、实习目的
绪论
实地观察柳江盆地的构造地貌,研究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质组成,学会利用地质罗盘 、地质锤、放大镜等地质实习工具进行地质测量和研究!同时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二、秦皇岛地区综合概述
第一节 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市区长50 km,宽6 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秦皇岛市交通发达,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秦沈高速铁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和京秦高速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港口运输商品皆
为煤、石油、粮食等大宗货物,秦皇岛地区产业结构重型化,促使了该市包含服务业、商业的发展,成为世界最大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民航开通了至上海、广州、杭州、大连、黑河等国内数十条航线。从北京、沈阳到秦皇岛只需两个多小时。
第二节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1、水文
秦皇岛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地处燕山迎风坡山前多雨区,大气降水充沛河流水系较发育,主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我们重点实习的是大石河。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流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多为1.68亿m3,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所以平时流量很小,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涨,且暴涨暴落。 2、气候
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东部的南侧,濒临渤海,地
势起伏,北高南低。按中国的自然区划的气候分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七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至1000毫米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3、生物 (1)植物
本区位于华北植物区的北部,背山面海。独特的地理环 境决定了本区植被的分布特征。根据地貌,土壤等条件,可将秦皇岛地区的植被划分成以下4个区:
① 北部山地棕壤——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区 ② 中部丘陵台地褐土——农田残存落叶阔叶林植被区 ③ 南部冲积洪积平原褐土、潮土——农田残存草本灌木植被区 ④ 滨海盐土——盐生植被区
其中农田残存草本灌木植被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有: 以马唐、苔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以芦苇、稗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以白茅、旱苗蓼、节节草、芦苇为主的野生植被 沙生植被
湿生植物和水生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