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 1 下载本文

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体会)同时理解: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B、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学习文化知识,获得学问的句子。 出示:“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和听课、读书、作业同样重要的学习。” 结合理解句中的“这”所指内容。 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讨论“你将怎样做”并适当拓展延伸:除了课文上说的,你还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学问进步?

4、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筑起( ),学习上认准( ),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 ),认真负责地做好( ),要学做( )。这样就可以( )。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 5、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问”读正确、流利。 四、布置作业。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并用带点的关联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因为??所以?? 即使??也?? 虽然??但是?? ...

不但??而且?? 既??又?? 如果??就?? ..

⑴根本一坏,(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⑵每个人( )要讲究“公德”,( )要讲究“私德”。 ⑶( )健康是生命之本,( )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⑷这些工作( )都是一些小事,( )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

2、按课文内容填空。 陶校长要我们“每天四问”,是希望我们每天都这样地( )和( )自己,从而在( )、( )、( )、( )各方面都有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复述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演讲;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好问精神; 3、学习本文的写法,围绕一个话题练习写演讲稿。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演讲;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法,围绕一个话题练习写演讲稿。

教学准备:

1、搜集陶行知的名言。

2、搜集几篇200字左右的演讲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说说2—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教师小结。 二、指导演讲

1、简介演讲特点。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听众 受到启发)

2、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问”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2) 指名演讲,评出小演讲家。 三、实践拓展

1、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自己些什么问题,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学生可能会问:

⑴今天我有没有进步? ⑵最近视力有没有提高?

⑶今天我有没有做到文明守纪? ⑷今天我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

⑸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有没有认真做? ??

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 ╳有没有提高?

有,提高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 怎么看待这问题,以后准备怎么做。 3、迁移练笔:(任选一题)

⑴仿照课文某一问的写法,有条理地写一段演讲稿。 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4、交流评议。

5、欣赏两篇短小的演讲稿。 四、布置作业

1、修改自己的演讲稿。

2、把陶行知的每天四问讲给身边的人听。

3、课外延伸:继续搜集并阅读有关陶行知的资料。 4、诵读与积累: 陶行知的名言:

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⑶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⑷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⑸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的意思,能准确说出诗句中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并能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寻隐者不遇》描绘的情景,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试着理解诗的意思。

2、搜集表现孩童天真可爱、顽皮活泼的古诗。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我们的土陶艺术,我们的国画,我们的书法,我们的民乐,我们的文学,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绚丽斑斓的瑰宝。你们听——

2、课件出示:笛声悠悠,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漂亮的童体字从四面八方飞入,经过一番碰挤后,排列成整齐的四行,还熠熠生辉。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响起??

3、简介作者贾岛。 4、理解诗题。

访: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5、师:能与老师一起轻声朗读吗? (师生配乐朗读这首诗)

6、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境来学习这一首古诗呢?

二、小组自学,理解诗意

1、下面同学们按四人小组,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看谁对诗句的意思理解正确。

2、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说说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只:只是 深:深度,指云雾很多。 “只在此山中”之前隐去了一句问话。

我寻隐者,在松树下遇到了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傅的去向,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师傅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

三、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假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2、教师范读,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3、反复练习,背诵课文。 四、观察图画,引导想象

1、(出示课文插图)

看图中这位年长者,他就是唐代诗人贾岛。同学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看到诗人在跟一个小孩说话,诗人可能是在向小孩问路。 我觉得诗人在向小孩打听一个人,问小孩是不是这个人。)

2、同学们看图想象一下,近处古松耸立,松下诗人与童子问答,远处山高林密,云雾迷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隐者年纪这么大了,他为什么不辞辛苦地到深山密林里采药呢?你又想对隐者说点什么呢?

4、正是隐者一心为别人想的高尚品质打动了诗人,诗人才去寻访隐者。可这次诗人没有遇到隐者,但我想,诗人以后还会去寻访,也一定会遇到隐者。

5、根据诗中的内容,结合插图,大胆想象一下,诗人与童子的语言、动作、神态会怎样呢?

6、交流评议。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看图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2、全班交流。 3、拓展阅读:

寻隐者不遇 [宋]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 香风不动松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