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答案 下载本文

第一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选择题

1. 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

值总和。考察GDP的概念

A.所有经济交易 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 C.所有商品与劳务 D.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2. 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

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

A. 500和200亿美元 B.2500和2200亿美元 C. 500和300亿美元 D.1500和2200亿美元 3.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 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 C+I B.C+I+G C. C+I+G+X-M D.C+I+G+X

5. 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 C+I+G+X B. C+I+G+X-M C. C+I+G+M D. C+I+G+M-X 6. 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A)。

A.转移支付 B.利息 C.租金 D.利润

7. 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 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 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 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 8. 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购买公司债券 B.购买公司股票 C.购买国债 D.上述都不是

9.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A.属于消费支出 B.属于政府支出

C.属于投资支出 D.不计人国内生产总值

10. 如果A国2000年(基期)的GDP为2 000亿元,该国2001年GDP平减指数为

2,实际GDP比2000年增加了50%,那么2OOl年的名义GDP等于( C )。 A.8 000亿元 B.4 000亿元 C.6 000亿元 D. 3 000亿元

11. 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

GD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B)。 A.因各种原材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衡量是正确的 B.因重复记帐导致过高衡量 C.由于重复记帐导致过低衡量

D.由于各种原材料起初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故没有影响 12. 某国的消费支出为 8 亿美元,投资支出为 1 亿美元,间接税为 1 亿美元,

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 1.5 亿美元, 出口额为 2 亿美元, 进口额为 1.8 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B)

A. NDP 为 10.7 亿美元 B. GNP 为 10.7 亿美元 C. GNP 为 9.7 亿美元 D. NDP 为 9.7 亿美元

13. 某国200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元,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

元,基年的GDP平减指数为100,那么2005的GDP平减指数为( B )。 A. 660 B. 150 C. 220 D. 250

14. 就国民收入核算来说,实际经济活动当中没有售出的商品(C) A.计为消费支出 B.要在核算的GDP当中扣除 C.计为存货投资 D.计为政府购买支出

15. 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在 1985 年是 20 美元,在 1987 年是 24 美元,如果

以1985 年为 100,1987 年这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是( B ) A.20% B.120% C.104% D.102% 16. 如果1970年的名义GDP为7500亿美元,按照1960年价格计算是多少?(价

格指数1960年=100,1970年=120) ( D )

A.9000亿美元 B.6000亿美元 C.7300亿美元 D.6250亿美元 17.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下面哪些不属于私人投资? (ABD) A. 政府修建公路 B.私人购买股票 C. 厂商年终的存货大于年初 D.居民购买一套旧房产

二、多项选择题

1. 支出法核算GDP时,总支出中包含如下哪些选项 ( ABD )

A. 消费 B. 投资 C. 货币 D. 净出口 2. 收入法核算GDP时,纳入核算的项目为 ( ABCD )

A. 工资 B.利润 C. 间接税 D. 租金 3. 名义GDP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AC )

A. 当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 B. 基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 C. 商品当期的价格 D. 商品基期的价格 4. 实际GDP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AD )

A. 当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 B. 基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 C. 商品当期的价格 D. 商品基期的价格 5. 下列各选项,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 ( ABC )

A. 省政府购买的公车 B. 市政府购买的办公电脑

C. 乡政府雇佣瓦工装修办公室支付的工资 D. 镇长家雇佣保姆所支付的工资

三、判断题

( × )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 × )2.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只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

( × )3.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

化。

( × )4.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 √ )5.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和总收入是相等的。

( √ )6.某年的总投资是这一年中所生产的资本品的总和。 ( √ )7.净投资是总投资减去资本折旧后的余额。

( × )8.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如果总投资小于折旧,则净投资就是负数。 ( √ )9.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虽然净投资有可能是负数,但总投资不可能是负

数,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生产,只要有生产,就会有投资(请记住这是宏观经济学。微观个体有可能完全没有生产,即停产,那么只存在折旧,总投资为负数,但作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生产)。

( × )10.净投资与资本折旧相等,意味着资本品存量保持不变。总投资与资本

折旧相等,才意味着资本品存量保持不变。

( √ )11.存货的增加是一种净投资。

( × )1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工资是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核算中工资薪金

是税前的,税收并不是个人能得到的

( √ )13.公司所得税是公司在分配利润前向政府缴纳的税赋。 ( × )14.厂商在赢利的时候才需缴纳间接税。

( √ )15.间接税是厂商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将构成产品价格的一部分。 ( × )16.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蓄储之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与蓄储之和。 ( √ )17.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 × )18.花4万美元建造一所房子的行为是一种消费行为。 ( × )19.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额,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 )20.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属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 )21.购买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应当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是企业生产

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在产品价格中体现的。

( × )22.对退伍军人支付的津贴,应当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是转移支付

( × )23.家庭主妇家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非市

场交易行为不计入

四、计算题

1. 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单位:亿元)

a)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消费支出90 利润30 投资支出60 b) 政府购买支出30 政府转移支付5 所得税30 出口额60 进口额70 c) 试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 (5)计算净出口

(1)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y=100+10+30+30=170(亿元)

(2)支出法:GDP=c+i+g+(x-m),GDP=90+60+30+(60-70)=170(亿元) (3)政府预算赤字(bs)=税收(t)-政府支出与政府转移支付(g+tr) 即bs=30-30-5=-5(亿元) (4)s=yd-c=170+5-30-90=55(亿元) (5)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负数意味着存在贸易赤字

2. 某国企业在本国总利润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

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 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 求该国的GNP及GDP。

GNP= 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外的收入 = 200+50+120+10 = 380(亿元)

GDP= 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外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 外国人在国内的收入 = 200+120+80+12 = 412(亿元)

3. 已知下列资料,国内生产总值6 0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300亿

元,消费400亿元,政府购买1 100亿元,政府顶算盈余300亿元,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人。(5)个人储蓄。

(1)NDP=GDP-重置投资=6000-500=5500(亿元) (2)NX=GDP-C-I-G=6000-400-800-1100=3700(亿元)

(3)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税收-政府购买性支出-政府转移性支出=300

T-TR=G+300=300+1100=1400(亿元)

(4)Yd=NDP+TR-T=NDP-(T-TR)=5500-1400=4100(亿元) (5)S=Yd-C=4100-400=3700(亿元) 4. 下列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请根据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单位:亿元。

居民个人消费支出:70906;政府购买:26012;总投资:79560;出口:68495;进口:58272; 资本折旧:28010;政府转移支付:716;间接税净额:16658;社会保险金:6969;公司未分配利润:38624;公司所得税:5344;个人所得税:838

(1)GDP=C+I+G+NX=70906+79560+26012+68495-58272=186701(亿元) (2)NDP=GDP-折旧=186701-28010=158691(亿元)

(3)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158691-16658=142033(亿元)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的转移支付=142033-38624-5344-6969+716=91812(亿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91812-838=90974(亿元)

5.假设某国共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2002年和2004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示。

产品 A B 2002年产量 2500 5000 2002年价格 1.50 7.50 2004年产量 3000 6000 2004年价格 1.60 8.00 C D E 4000 3000 6000 6.00 5.00 2.00 5000 3500 7000 7.00 5.50 2.50 试求: (1) 2002年和2004年的名义GDP。 (2)以2002年为基年,2004年的实际GDP以及该期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 (3) 2004年的GDP平减指数以及该期间的通货膨胀率。

(1)名义GDP2002=?p2002q2002=2500*1.5+5000*7.5+4000*6+3000*5+6000*2=92250 (元) 名义GDP2004=?p2004q2004=3000*1.6+6000*8+5000*7+3500*5.5+7000*2.5=124550 (元) (2)实际GDP2004=1.5*3000+7.5*6000+6*5000+5*3500+2*7000=111000(元) 年平均增长率=(2004实际GDP/2002实际GDP)1/2-1=(111000/92250)1/2-1=9.7% (3)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2004124550??1.1221

实际GDP2004111000期间通货膨胀率=( GDP平减指数-1)*100%=12%

五、问答题

1. 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因为计算的是同一产品---当年新生产的GDP,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支出法”是从支出角度进行核算,“收入法”是从要素分配角度进行核算)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所以结果必然是一致的。即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2.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能否计入我国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消费者购买2 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1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1)不计入,“二手”违背“一定时期”“新生产的”

(2)不计入,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计入,存货投资

(4)计入,净出口

(5)不计入,失业救济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社会总收入不变。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3.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剔除在外? 因为不是本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支出法核算时: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不应再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包括在内。(关键要说明核算的是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支出法计算过程中,各项支出含购买国外产品的支出,所以要把国外产品的购买支出即进口扣除) 4.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三者的一致性。 从宏观理论来说: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那么就可以从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产品与劳务的买方支出;产品与劳务的卖方收入三个方面来计算货币价值。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价值是以最终实现的销售收入来计量的,而卖方的销售收入就是买方的购买支出,也是卖方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所有成本支出加上合理利润的总和,这些成本支出包括支付工人的工资(构成工人的工资收入)、支付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构成土地所有者的租金收入)、支付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构成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因此三者计量的总量相同。

一国的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反映该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和劳务,还创造出了收入,收入又形成支出,支出又决定了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所以三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 从计算细节来说: (1) 支出法(买方)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通过交易实现的,交易有买卖双方,支出法核算就是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支出按买方一般分为四类:居民购买(消费),企业购买(投资),政府购买,国外购买(净出口)。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1) 收入法(卖方)

交易实现后得到的销售收入进行收入分配。收入法是通过各要素获得的收入,亦即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和劳务花费的成本加合理的利润来核算GDP。于是就可以从得到销售收入分配的项目来算。一般分为工资、利息与租金等生产要素所有者(职员,个人,设备土地拥有者)的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也被视作成本);资本折旧(必须付出的成本)。 (2) 生产法(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此法是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每个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向其他企业购买的材料、能源、工具等中间产品的价值;自己投入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价值。所以只需要计算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增加价值。故也被称为新增价值法。根据不同产业来算:第1,2产业的部门来说,增加值=总产出-中间产品;第3产业商业、运输、金融等服务按纯收入(盈利)计算增加值,政府教育、卫生(非盈利)、国防等按工资与薪金等支出成本来计算增加值。

5. 为何国债利息不直接以收入法计入GDP?

收入法指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利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国债利息来源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这些要素收入的税收和“间接税”,而这些都已计入GDP,所以不能再次计入。国债利息因源于税收,是把收入从一部分人群转移给购买国债的人群,全社会的总收入没有增加,因而被看做是一种转移支付。 6. 如果当你早上醒来时,发现名义GDP一夜之间翻了一倍,在你开始庆祝之前,你需要合适的统计资料是什么?为什么?

名义GDP增加前后的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名义GDP的增加可以由两方面引起,价格的上升可以使得名义GDP增加;同样,产量的上升也可以使得名义GDP增加。而人们期望的是产量增加引起的名义GDP的增长(即实际GDP的增长),因为只有这样才意味着经济的增长。

7.假设一个妇女嫁给了其男管家。在他们结婚之后,她的丈夫继续像以前一样照顾她,而且她也继续像以前一样养活他(但是作为丈夫而不是作为雇员),结婚如何影响GDP?

结婚减少了GDP。由男管家变成了丈夫,其劳动成果由原来计入GDP的市场交易行为变成了不计入GDP的家务劳动。

8. 在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就GDP讲了以下一段话: 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没有包括诗歌的美好,也没有包括婚姻的稳固,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也没有包括公务员的正直。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与智慧,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不包括使我们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肯尼迪的话有道理吗?如果有道理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关注GDP?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价GDP指标。

肯尼迪的话是正确的,他看到了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然而为什么还要关注GDP?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GDP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二是为国家以及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工具和依据;

三是GDP为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检测工具; 四是GDP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因为在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指标,很多与GDP有关,每年,联合国都要根据各国的“人均GDP”进行排名,来提供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依据。可以说GDP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权利,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五是GDP的统计比较容易,其具有统计数据准确、重复计算少等优点,作为总量指标,它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这三个主要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都有密切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三大指标中最基础性的指标。

总之,GDP能够提供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帮助国家领导人判断经济

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过热之中。甚至有人认为该指标像灯塔一样,能使政策制定者不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9.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下列情况之间有什么差别:

(1)厂商为某经理买一辆轿车,以及厂商给经理一笔钱让他自己去买车之间有什么不同? (2)雇佣你的配偶看管房屋,而不是无偿的让他/她担任此工作,两者有何不同? (3)你买一辆中国国产车,与买一辆在德国生产的汽车,两者有何不同?

(1)主要是两个区别:一是计入GDP的项目不同,二是对GDP的影响可能不同。厂商直接买车属于实物补贴,作为厂商投资需求的一部分直接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厂商给经理钱让其自己买车属于货币补贴,构成经理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经理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一款车,形成消费需求,并且将多余的钱作他用,可以增加其他商品的消费,也可以作为储蓄。两者对于总需求的影响不一定是相同的(实物补贴全部形成需求,货币补贴可能仅仅是部分形成需求),所以对GDP的影响也不一定相同,即:使GDP增加的幅度可能有差异。 (2)雇佣配偶看管房屋,是市场交易行为,这项收入计入GDP,直接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无偿的工作则不计入GDP,这是家庭内部的活动,无市场交易。 (3)买中国的国产车在计算GDP时是作为消费的一部分,会导致GDP的增加;买德国产的汽车在计算GDP时是作为进口的一部分,抵消了消费增加的部分,对GDP无影响(进口不计入GDP)。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坐标图上,表示收入和消费关系的45°线上所有的点意味着(C )。

A. 消费等于储蓄 B. 收入等于储蓄 C. 消费等于收入 D. 以上都不正确 2. 消费曲线位于45°线上方表明,储蓄是( C )。

A. 正数 B. 零 C. 负数 D. 不能确定 3.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C )。

A. 是大于1的正数 B. 是小于1的正数 C. 等于1 D. 等于零 4. 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的时候,边际消费倾向等于(B )。

A. 20% B. 80% C. 30% D. 120% 5. 居民的收支相抵点是消费曲线( C )。

A. 与纵轴的交点 B. 与横轴的交点 C. 与45°线的交点 D. 在坐标原点上

6. 在同一个坐标系中,总需求曲线位于消费曲线的( A )。

A. 上方 B. 下方 C. 重合 D. 位臵关系无法确定

7.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储蓄曲线向下平行移动意味着总需求曲线( A )。

A. 向上移动 B. 向下移动 C. 不会移动 D. 没有影响

8. 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提高往往被认为是下列哪项的增加所引起的?( B )

A. 进口 B. 计划投资和消费 C. 税率 D. 私人储蓄 9.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

则均衡收入将( C )。

A. 保持不变 B. 增加3美元 C. 增加1美元 D. 下降4美元

10.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 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幅度 B. 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 增加,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 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11.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D )。

A. 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 B. 乘数的值就越小,kt=-β/(1-β) C. 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 D. 总支出曲线就越陡。 12. 国民收入中的边际储蓄倾向越大,则( C )。

A. 边际消费倾向也越大 B. 乘数的值越大

C. 总支出曲线越平坦 D. 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

13. 决定国民收入原来的均衡被投资的增加打破,在国民收入形成新的均衡时,

国民收入将(B )。Δy=Δc+Δi

A. 减少 B. 增加 C. 没变化均衡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原来的均衡被投资的增加打破,并形成新的均衡,意味着总供给、总需求都有相等的增量,排除了总供给不变的可能D. 不能确定

14.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增加投资将引起(B )。

A. 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 国民收入的增加,同时消费水平也提高了Δy=Δc+Δs C. 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了

D. 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消费水平的变动无法确定

15.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有同样大的影响( A ) ?

A. 消费的变化不是国民收入的变化带来的,而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应该是自发消费,消费乘数=投资乘数

B. 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的变化带来的,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C. 既不是答案A也不是答案B D. 消费和自发投资相等时

16. 在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 C )。Δy=Δi×ki=Δc+Δs

A. 储蓄数量没变 B. 储蓄数量减少 C. 储蓄数量增加 D. 无法确定 17. 在某封闭经济里,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2000亿美元,消费支出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是1700亿美元,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在任何国民收入水平上都等于2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3/4。均衡国民收入( C )。c=α+βyd=α+(3/4)*(2000-t)= α+(3/4)*2000=1700 α=200 y=(α+i+g-βt)/(1-β)=(200+200)/(1-3/4)=1600

A. 等于2000亿美元 B. 等于1900亿美元 C. 少于1900亿美元 D. 等于1700亿美元

18. 在某封闭经济体中,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2000亿美元,消费支出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是1700亿美元,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在任何国民收入水平上都等于2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3/4。要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投资的增量应该( B )。∵α=200∴y=(α+i+Δi+g-βt)/(1-β)=(200+200+Δi)/(1/4)=2000∴Δi=100或由17题均衡收入为1600,Δi=Δy/ki=400/4=100

A. 多于100亿美元 B. 等于100亿美元 C. 少于100亿美元 D. 无法确定 19. 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 A )。

A. 边际储蓄倾向较小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 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 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 投资数量越大

20. 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增加100万美元投资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

( B )。

A. 200万美元 B. 500万美元 C. 800万美元 D. 100万美元

21.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购买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A )。Δy=Δg×kb=20×1=20

A. 增加20万美元 B. 保持不变 C. 增加12万美元 D. 减少20万美元 22. 某国经济最初处于均衡状态,现在该国自发投资增加150亿美元,不存在引

致投资,投资乘数等于4,那么在国民收入形成新的均衡的时候( A )。 A. 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450亿美元Δy=Δi×ki=150×4=600=Δi+Δc=150+Δc∴Δc=450

B. 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600亿美元 C. 投资增加了4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150亿美元 D. 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750亿美元

23. 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 ( D )

A. 政府购买支出和出口封闭条件下不存在出口乘数B. 引致消费和投资 C. 政府减税和投资 D. 政府购买支出与投资

24. 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是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

到6000亿美元,在MPC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B )。 A. 500亿美元 B. 50亿美元 C. 10亿美元 D. 20亿美元

25.某国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减税100万美元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A )。

A. 400万美元 B. 500万美元 C. 80万美元 D. 200万美元 26. 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得最多( A )?

A. 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护养开支增加250亿美元政府购买的增加 B.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 C. 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

D. 企业储蓄减少250亿美元转化为个人收入的增加,可以增加消费、储蓄和个人所得税

27. 在某封闭经济中,政府只征收定量税,且将新征税收100亿美元全部用于政

府支出。这一举措的净效应是( A )。

A. 该经济的GDP增加100亿美元Δy=Δg×kb=100×1=100 B. 该经济GDP增加量等于100亿美元乘以财政支出乘数 C. GDP增加的同时,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 不能判断GDP增加程度

28. 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哪些项目的增加不会引起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提高

( B )?

A. 进口 B. 意愿的自主性支出 C. 税收 D. 私人储蓄 29. 其他条件不变,下面哪些项目会使国民收入提高( ABC )?

A. 政府国防开支增加 B. 个人计算机出口增加 C. 消费者娱乐支出增加 D. 公众购买的政府债券增加 30. 下面哪些情况可能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CD )?

A.出国旅游 B.政府增发救济金 C.个人所得税减少D. 企业储蓄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消费的是 ( ABC )

A. 小明下课时买的零食 B. 老张下班去理发 C. 约翰买的新轿车 D. 露西家建的新房子 2. 下列属于投资的是 ( AC )

A. IBM新建的办公楼 B. 张大爷买的200股阿里巴巴股票 C. 小李的淘宝店刚采购的一批货物 D. 马太太新买的法国香水 3.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下列变量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的有 ( AC )

A. 边际消费倾向 B. 边际储蓄倾向 C. 平均消费倾向 D. 平均储蓄倾向 4. 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小相等的有 ( A B )

A. 自发消费的乘数 B. 自发投资的乘数 C. 税收乘数 D.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5. 可支配收入取决于哪些因素 ( ABC )

A. 总产出 B. 税收 C. 政府的转移支付 D.投资

三、判断题

( × )1. 在短期内,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也等于零。消费总是大于零。作为生命体,人不能不吃不喝

( √ )2. 消费支出大于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储蓄是负数。 ( × )3. 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储蓄是正数。 ( √ )4.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将递减。

( √ )5. 假定可支配收入不变,平均消费倾向越大,消费支出就越大。 ( √ )6. 在短期内,居民的消费支出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 × )7. 按照凯恩斯的短期消费函数,消费增量大于收入增量。 ( √ )8. 假如居民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增加消费支出,消费曲线将向上

移动。

( √ )9. 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 × )10. 边际储蓄倾向是大于1的正数。

( × )11. 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 √ )12. 假如居民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减少储蓄,消费曲线将向上方

移动。

( × )13. 当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的时候,消费支出等于储蓄。

( √ )14. 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消费曲线的位臵和形状一旦确定,储蓄曲线的

位臵和形状随之确定。

( √ )15. 在某一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如果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储蓄曲线一定

与横轴相交。

( √ )16. 假设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均为外生常数,那么,总需求曲线

与消费曲线平行。

( × )17. 假设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均为外生常数,那么,总需求曲线

的斜率大于消费曲线。

( √ )18. 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收入锁在钱柜里,这种行为是储蓄。可支配收入

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为储蓄

( × )19. 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收入用于买股票,这种行为是投资。只是产权交

( × )20. 假如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钱建造一所房子,这个人在储蓄。资产增加

( × )21. 假如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一所旧房子,这个人在投资。只是产

权交换

( √ )22. 某公司保留部分利润的行为是储蓄,把这部分未分配利润用于购买新

设备的行为是投资。

( × )23. 均衡的国民收入必然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 )24. 国民收入不仅有可能,而且往往是在失业的情况下形成均衡。

( √ )25. 在两部门经济中,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投资支出一定等于储蓄。 ( √ )26. 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支出大于储蓄,总需求将大于总供给。 ( × )27. 假如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的数量,注入量和漏出量

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发生变化。政府支出的乘数大于政府税收的乘数,所以平衡预算时均衡国民收入是变化的。

( √ )28.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的增加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从而导

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

( √ )29. 在消费和投资支出不足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国民收入水平的下降,政

府应该增加支出和鼓励出口。

( × )30. 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投资乘数将越小。

( × )31. 假如边际储蓄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将小于1。 ( × )32. 只要边际消费倾向是正数,投资乘数将小于1。 ( √ )33. 不仅投资支出有乘数作用,政府支出、消费支出和出口也有乘数作用。 ( √ )34. 减税将促使消费支出和储蓄增加。

( √ )35. 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般来说小于投资。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投

资乘数

( × )36. 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四、计算题

1.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80+0.8(y-t),投资为190,政府购买支出为250,税收为1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30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投资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2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80+0.9(y-t),投资仍为19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200 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1) y=c +i + g c=180+0.8(y-t) i=190 y=2500 g=250

t = 150

y=2500

c=180+0.8(y-t) c=2060 t = 150

三部门均衡时 i + g = s + t→s = 290 (2) y=c +i + g

c=180+0.8(3000-t)

y=2910 i=190

g=250

t = 150 IU=3000-2900=100 (3)y=c +i + g

c=180+0.8(y-t) i=200 y=2550,△y=50 g=250

t = 150 (4)y=c +i + g

c=180+0.9(y-t)

y=4850

i=190 g=250

t = 150 y=4850

c=180+0.9(y-t) c=4410 t = 150

三部门均衡时 i + g = s + t→s = 290

y=c +i + g c=180+0.9(y-t)

y=4950,△y=100 i=200

g=250

t = 150

(5)ki=△y/△i=1/(1-β) ki1 =5,ki2 =10

边际消费倾向变大,投资乘数变大,投资变动导致的收入变动更大

2.假设一个萧条经济的消费函数为 c=15+0.75yd,投资i=20,政府转移支付tr=2 ,政府购买g=10,税收函数t=6 (1)求均衡收入。

(2)若充分就业产出为288,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3)政府购买增加对消费需求有何影响? (4)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转移支付? (1)

y = c +i + g

c = 15+0.75(y + tr -t) t= 6 y=168 g= 10 i= 20 tr = 2

或: s+t-tr=i+g (s=yd-c)解得y=168 (2)

△y=288-168= 120=△g* kg kg= 1/(1-β) △g=30 β=0.75 (3)政府购买增加直接增加总需求使收入增加,yd增加。又由于c=α+βyd且β>0,所以c增加。△y=△yd+△t=△c+△s+△t △t=0

△yd-△t =△g* kg △c=0.75×△yd=0.75×4=3,政府购买增加1,可以增加消费需求3. (4)

△y=288-168=120

ktr = △y/ △tr

△tr = 40 ktr = β/(1-β)

β=0.75

或 y= c +i + g=15+0.75(y + tr –t+△tr) +i + g

即288=15+0.75*(288 + 2 –6+△tr) +20 + 10 得△tr = 8

五、简答题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c/△y或MPC=dc/d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c≠0,即MPC≠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c<△y,即MPC<1),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y=△c+△s,因此△c/△y+△s/△y=1,所以,c △c/△y=1-△s/△y。只要△s/c=α+βy △y不等于1或0,就有 0<

E △c/△y<1。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人们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

45° 向就会大于1.

y

y0 例如,在图中,当收入低于y00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

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2.分别利用45o线法和投资-储蓄法,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形成。 如下左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总支出。总支出曲线和45o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相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总需求过度,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反之企业会存在存货投资。故只有E点才是均衡的。

如下右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相交于E

45 °线法 c+i

E IU>0 s,i c+i

投资--储蓄法

s

E IU<0 45°i

y

0 y* y

y*

0 点,与E点相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反之企业会存在存货投资。故只有E点才是均衡的。

3.为什么厂商非意愿存货为零是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的条件?(作图)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

IU>0

均衡产出。在国民收入c+i 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E 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c+i 投资。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IU<0 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

y 0 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y=AD=c+i, ∴IU=0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当位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

IU>0 c+i 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

c+i 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E c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厂

商为确保生产正常运行的必i 备的存货,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因此计划存货投资不IU<0 一定是零.如图所示: c为消费,i为计划投资,只有在E 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y

0 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

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 点投资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而在E 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s2 5.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分析储蓄增

s0 s,i 加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s1 如图,交点E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y。

E 由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是一对互补i 函数, 假设消费函数是c(y)=α+βy,则

y 储蓄函数为s(y)=- α+(1-β)y。则增加储0 y2 yy1 蓄也就是减少消费,总需求减少,均衡收入减少。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α

值,储蓄曲线向上移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也就是均衡收入下降。 ∵s=y-c,y=c+i,∴s↑→c↓,y↓

6.作图分析政府支出变动、税收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左图:政府支出增加,总支出增加,总支出(c+i+g)曲线上移,与45°线的交点(均衡点)右移,均衡收入增加。

c+i+g c+i+g’

c+i+g

450 y y y政府税收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均衡产出减少。表现在右图中,s+t曲线上移,与i+g曲线的交点(均衡点)左移。

7.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在短期,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社会总消费倾向,提高社会总消费量,∵ y=AD= c+i ∴c↑y ↑ 8.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 kg=1/(1-β),kt=-β/(1-β),ktr=β/(1-β),0<β<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9.要求:请就所给材料,根据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和地方政府配套投资计划 路透社北京11月17日电(2008年)---中国政府日前宣布了4兆(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以下是各部门及地区已公布的具体规划: (1)行业层面的投资计划

电网--今后两至三年内将建设规模为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26万公里、变电容量13.5亿千伏安。新华社援引专家称,这一计划总投资将达1.1万亿元。(国家电网公司)

机场--在2010年底前投资4,000亿元人民币建设机场.民航局局长李家祥称,这笔钱将用于建造50个新机场,改良或搬迁90个其他机场.(民航局)

交通--第四季度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100亿元,力争明後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达到1万亿元水平.(交通运输部)

铁路--今年将争取超额完成50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6,000亿元,这一数字是今年投资规模的两倍.(铁道部) (2)地方政府层面的投资计划

北京市--今後两年将加大投资力度,初步测算市、区两级共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元至1,5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

江苏省--2009年底,江苏省可完成政府性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带动全社会投资1.2万亿元;2010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6,5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2.5万亿元.

福建省--从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将安排省级以上财政性资金700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00亿元以上.

中国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和地方政府配套投资计划表明政府利用政府购买的大幅度增加带动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摆脱因出口下降、总需求下降而导致经济衰退的愿望与努力。这是凯恩斯需求管理思想的具体应用。事实表明,这些投资计划促进了内需的增加,使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保八”目标成功实现。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 投机性货币需求的理论表明( B )。

A.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越是会下降,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

B.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可能性越大,因而越是愿意更多购买债券

C.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为购买债券需要的货币就越多

D.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可能还要上升,因而希望购买更多债券

2.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B )。

A. 变得很小 B. 变得很大 C. 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 不发生变化 3.如果货币需求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A )。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变动不大 C. 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4. 当政府购买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出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A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相关 5. 若中央银行在政府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 D )。

A. 利率必然上升 B. 利率必然下降

C.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

6. IS曲线为y=500-2000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曲线上?

( AD )

A. r=0.02,y=450 B. r=0.05,y=400 C. r=0.07,y=360 D. r=0.01,y=300

7. 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B )。

A. 一个 B. 无数个 C. 一个或无数个 D. 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8.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B )。

A. 右移10亿美元 B.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左移10亿美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9. 给定消费c=40+0.8yd,净税收tn=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

IS曲线( D )。

A. 右移10单位 B. 左移10单位 C. 右移40单位 D. 左移40单位 10. 净税收和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相同数量,使得IS曲线( B )。

A. 不变 B. 向右平移kb·△g单位

C. 向左平移kb·△g单位 D. 向右平移单位 11.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

加时( A )。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2.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

表示( A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3. 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 B )。

A. 与利率不相关 B. 与利率负相关 C. 与利率正相关 D. 随利率下降而下降

14. 如用kt表示税收乘数、kg为支出乘数,则外生的税收增加△t会使IS曲线( A )。

A. 左移kt△t B. 左移kg△t C. 右移kt△t D. 右移kg△t

15. 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 C )。

A. r=10%,y=7580 B. r=10%,y=800 C. r=10%,y=950 D. r=10%,y=900

16. 如果人们突然在每一利率水平下更多地持有货币,则( D )。消费具有稳定

性,所以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具有稳定性,而名义货币突然增加,意味着物价上涨,要维持原有的生活、生产水平,需要更多的名义货币。通货膨胀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减少,LM左移,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均衡国民收入减少,L1左移,L左移

A. 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B. LM曲线将向上(向左)移动 C. 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D. 以上都正确 17. 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D )。

A. 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B. 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C. 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D. 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18. 政府支出增加1美元将( D )。

A. 使意愿的支出曲线上移1美元 B. 不会使 LM曲线发生移动 C. 使IS曲线向右移1/1-MPC个美元 D. 以上都正确 19. 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变得很敏感,则( B )。

A. IS曲线变得更陡峭 B. IS曲线变得更平坦 C. LM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D. LM曲线会变得更平坦 20. 货币供给的增加( C )。

A. 使LM曲线向左移(上移) B. 使IS曲线右移 C. 使LM曲线向右移(下移)变得更平坦 D. 使IS曲线左移 21. 若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则(D )。

A. 货币需求曲线相对平坦 B. LM曲线会变得相对平坦

C. 收入变化导致货币需求的变化只会使均衡利率水平发生较小变化 D. 以上都正确

22.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将( B )。

A. 使IS曲线右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降低 B. 使IS曲线右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提高 C. 使IS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同时降低利率 D. 使LM曲线下移(右移),提高收入水平同时降低利率 23.税收增加将( A )。

A. 使IS曲线左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降低 B. 使IS曲线右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提高 C. 使IS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同时降低利率 D. 使LM曲线下移(右移),提高收入水平同时降低利率 24.IS曲线表示满足( ABCD )关系。

A. 收入—支出均衡 B.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 储蓄和投资均衡 D. 非意愿存货投资为零 25.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处( ABC )。

A. 实际支出与意愿支出相等

B. 实际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需求相等

C. 收入和利率水平同时满足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D. I=S=M=L

26.当一国的货币供给增加时,在哪种情况下,能够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最多(B)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 B.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C.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 D.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27.下列哪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C)

A.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 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28.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的水平距离,则必须 (A)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29.下列哪种情况能够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更显著 (A)

A.投资对实际利率变化更敏感 B.投资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C.边际消费倾向变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

30.在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大 (D)

A.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化也更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化也不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化更敏感 31.在哪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C)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 B.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二、多项选择题

1.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货币需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AD )

A. 国民收入 B. 利润率 C. 投资乘数 D. 实际利率

2. 下列哪些情况会促使投资增加 (ABC )

A. 经济运行越发景气,投资的边际效率上升 B. 名义利率没变,但通货膨胀率上升了 C. 通胀率没变,但名义利率下降了 D. 实际利率上升了

3. 下列那种情况一定会使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 (ACD )

A. IS曲线和LM曲线都向右移动 B. IS曲线和LM曲线都向左移动 C. IS曲线不变,LM曲线向右移动

D. IS曲线向右移动,LM曲线保持不变

4. 下列那种情况一定会使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增加 ( CD )

A. IS曲线和LM曲线都向右移动 B. IS曲线和LM曲线都向左移动 C. IS曲线不变,LM曲线向左移动

D. IS曲线向右移动,LM曲线保持不变

5.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处满足 ( BC )

A.劳动市场均衡 B.货币市场均 C.产品市场均衡 D.股票市场均衡 6.下列哪种情况能够增强货币政策效果(ABD)

A.投资对利率更加敏感 B.边际消费倾向变大 C.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加不敏感

7. 下列哪种情况能够增强财政政策效果(BCD)

A.投资对利率更加敏感 B.投资对利率更加不敏感 C.货币需求对收入更加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二、判断题

( × )1. 托宾的“q”说认为股票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厂商投资需求下降。 ( √ )2. 投资需求曲线越平缓,IS曲线也越平缓。 ( × )3. 投资需求曲线越陡峭,IS曲线也越平缓。

( × )4. 在 IS曲线的右上方和 LM曲线的右下方的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

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

( √ )5. 投资的减少使IS曲线向左方移动。相反,投资的增加导致IS曲线向右

方移动。

( √ )6. 货币需求曲线越平缓,LM曲线也越平缓。相反,货币需求曲线越陡峭,

LM曲线也越陡峭。

( √ )7. 货币供给的收缩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 ( × )8. 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 × )9. 假如投资和货币供给同时增加了,利息率将趋于上升。 ( √ )10. 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 ( √ )11. 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 × )12. IS曲线右上方的点都意味着在产品市场中投资大于储蓄。

( √ )13. LM曲线的右下方的点都意味着在货币市场中货币的供给小于货币的

需求。

( × )14. 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时候所形成的均衡国民收入,一定是充分

就业的国民收入。

(√ )15. 国民收入水平越高,交易量就越大,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就越大。 ( ×)16. 人们所以持有投机余额,是因为债券的年收益是经常变化的。债券的年

收益是固定的。收益等于面值和利率的乘积,债券价格的变动是实时利率的变化引起的。至于为什么持有货币,和以货币作为投资的载体,则是由货币的特性决定的。

( × )17. 当人们预期利息率要下降的时候,他们将出售债券。 ( × )18. 当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要下降的时候,他们将购买债券。

( × )19. 在非均衡的第I区域,要使的经济达到均衡应该同时扩大生产,增加

供给;同时,下调利率,增加货币需求。I区:产品市场供过于求,货币市场供不应求

( √ )20. 在非均衡的第Ⅲ区域,要使的经济达到均衡应该同时扩大生产,增加

供给;同时,上调利率,减少货币需求。Ⅲ区: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货币市场供不应求

四、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体由三部门经济构成,其消费函数为c=20+0.8yd,投资i=600-400r,政府购买g为420,税收t为100,货币需求L=25+0.4y-400r,货币供给量为345,求:

(1)求IS和LM曲线方程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1) IS:y=c+i+g=20+0.8(y-t)+600-400r+420

=20+0.8(y-100)+600-400r+420 y=4800-2000r

LM: L=25+0.4y-400r=345

y=800+1000r

(2) 解方程组y=4800-2000r

y=800+1000r y=2200 r=1.4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 c=100+0.8y,

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亿美元)。 (l)求IS和LM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货币需求为L=0.20y-2r,货币供给为150,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①由产品市场上的均衡可得y=c+i=100+0.8y+i,变形得到y=500+5i,由i=150-6r代入得y=1250-30r;LM曲线为货币市场上的均衡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得:0.2y-4r=150,变形得到y=750+20r. ②解联立方程组

?y?1250?30 ?y?750?20r?得到y=950,r=10.

③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由y=c+i+g=100+0.8(y-0.25y)150-6r+100得出

y=875-15r。IS曲线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得出y=750+10r,解这两个方程得出y=800,r=5。 3. 假定:(1)消费函数为 c=50+0.8y,投资函数为 i=100-5r;

(2)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10r; (3)消费函数为 c=50+0.75y,投资函数为 i=100-10r。 1)求(1)(2)(3)的IS曲线; 2)比较(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

化。

3)比较(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

化。

①r??0.04y?30,r??0.02y?15,r??0.025y?15为了方便比较斜率

②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斜率绝对值变小 ③边际消费倾向变大,IS曲线斜率绝对值减小。

4.假设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为100(单位:美元)。

(1)计算:情况①当消费 c=40+0.8y,投资 i=140-10r,税收 t=50,政府支出

g=50和情况②当消费c=40+0.8y,投资i=110-5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①和情况②中均衡收入和利率

各为多少?

(3)解释两种情况的不同。

① LM曲线:由L=0.2y-5r=100整理得y=500+25r,情形一的IS曲线由y=c+i+g=40+0.8(y-50)+140-10r+50整理得y=950-50r;情形二的IS曲线由y=c+i+g=40+0.8(y-50)+110-5r+50整理得y=800-25r,2种情况下的均衡收入、利率、投资分别为:650、6、80,650、6、80。 ②把g=80代入1中,情形一的IS曲线由y=c+i+g=40+0.8(y-50)+140-10r+80整理得y=1100-50r;情形二的IS曲线由y=c+i+g=40+0.8(y-50)+110-5r+80整理得y=950-25r,解IS-LM方程组,2种情况下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

为700、8,725、9。

③在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两种不同的投资需求函数对利率上升的反应不同(构成的IS曲线斜率不同),但它们构成的IS曲线移动量相同(支出城市均衡点变动相同),所以挤出效应不同。

d↓,IS曲线变陡,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右移,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更有效,即

LM不变,g↑,AD↑,y↑,L1↑,L2↓,r↑;d↓,r↑,│△i│小,财政政策效果好

5. 有这样一个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体:货币需求L=0.2y-200r,投资i=1000-200r,货币供给量M=1000万美元,消费者对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β为0. 8,自发性消费α与政府购买支出g均为1000万美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求IS曲线与LM曲线方程,并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 ②暂不考虑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即仅考虑产品市场),假设政府对本地产品的购买支出增加1000万美元,该地区的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多少?是否与1000万美元相等?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其内在机制是什么?

③在考虑货币对经济影响的条件下,假定地方政府还是增加1000万美元支出购买本地产品,该地区的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多少?与②相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

①IS:y=c+i+g,c=1000+0.8y,i=1000-200r,g=1000;得IS曲线为y=15000-1000r

LM:M/P=L(y,r),M=1000,P=1,L(y,r)=0.2y-200r;得LM曲线为y=5000+1000r

联立曲线方程,求得均衡r=5,y=10000

②仅考虑产品市场时,政府购买乘数kg为5=1/0.8,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 △y△g=kg×△g=5×1000=5000;国民收入增量远远大于1000,因为政府购买具有乘数效应,增加的初始购买会引起后续一轮又一轮消费和收入的增加,进而使得总需求增加,直至达到均衡。

③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2500(将g=2000重新代入①中计算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12500;或者算得财政政策乘数kF=1/(1/kg+dk/h)=5/2再进行计算国民收入增量△y=kF×△g=5/2×1000=2500)

考虑货币市场以后国民收入增加量2500,小于(不考虑货币对经济影响(即仅考虑产品市场)时的)5000,因为考虑货币市场以后会存在挤出效应。当政府增加政府购买,增加了总需求,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货币需求增加,为了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不得不上升,利率上升会降低私人投资。因此增加的政府购买,挤出了私人投资,均衡收入就会比光考虑产品市场时小。

五、问答题

1.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 IS曲线变动:

投资需求变动:增加向右移,减少向左移,变化量为投资变化量乘以乘数。 储蓄函数变动:增加向左移,减少向右移,变化量为储蓄变化量乘以乘数。 税收和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增量乘以乘数的量。增加税收使IS曲线向左移增量乘以乘数的量。 LM曲线变动:

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向左上方移动

价格水平变动:P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m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向右下方移动。

L2的移动:m不变下,L2右移,L1左移,LM曲线就向左方移动;反之向右方移动。

2.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 IS曲线变动:

投资需求变动:增加向右移,减少向左移,变化量为投资变化量乘以乘数。 储蓄函数变动:增加向左移,减少向右移,变化量为储蓄变化量乘以乘数。 税收和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增量乘以乘数的量。增加税收使IS曲线向左移增量乘以乘数的量。 LM曲线变动:

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向左上方移动

价格水平变动:P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m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向右下方移动。

L2的移动:m不变下,L2右移,L1左移,LM曲线就向左方移动;反之向右方移动。

3、什么是交易的货币需求?什么是投机的货币需求?影响它们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交易的货币需求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出于这种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商业制度,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定为固定不变,所以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的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货币需求越大。 投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人们会买进证券,利率越低人们会卖出证券,这样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量就会随之减少和增加。

4.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而社会的总需求主要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正是消费和投资的经常不足导致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

减的,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②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 流动偏好。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心理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随时作交易之用,可随时用于应付不测,可随时用作投机,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大,从而持有货币,以至于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结果,无论货币供给有多大,货币市场的利息率都不会再下降。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利率下降是有限度的这两点共同决定投资需求增加也是有限的。由于这种心理规律的作用,利息率居高不下。当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厂商就不愿意进行投资,从而也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从以上三个心理规律中可以看到,是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关键,由此,凯恩斯主张,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为保持充分就业,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作用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需要用国家消费和国家投资来弥补社会中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5. 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和LM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供求相等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形成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也只是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国民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这也会使较低的国民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离坐标原点0较近的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国民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

6.用IS-LM模型说明当政府减税时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当政府减税时,IS曲线将向右侧移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分三种情况: (1)凯恩斯区域。LM水平,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存在大量的生产剩余,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税,只会使剩余生产力得到充分利用。而利率不变,国民收入增加,所以,财政政策明显。

(2)中间区域。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会引起利率和收入同时增加。愿意在于减税意味着可支配收入增多,因此,消费增加,因此,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中间区域,利率上升,会使投资减少,存在挤出效应,从而使国民收入的增加幅度小于凯恩斯区域的幅度。

(3)古典区域。货币需求仅仅是由国民收入决定,与利率无关。在这个区间实行扩张性政策。IS曲线向上移动,只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国民收入不变。

7.试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体系。 书本(第五版)432页框架图

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等;

消费由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决定。国民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经济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通过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额数倍于投资的变动。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呈同向变动关系。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货币供求)

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8.用IS-LM模型分析,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处于非均衡的条件下,市场是怎样实现均衡的?(作图并分析)

可以位于非均衡条件下的点分为四个区域Ⅰ,Ⅱ,Ⅲ,Ⅳ(按书上的分法,见左图)。

在区域Ⅰ中的非均衡点有超额产品供给即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同时,超额货币供给即货币需求小于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这样原非均衡点就会左下方向运动到IS曲线上再继续调整到均衡的E点。

在区域Ⅱ中的非均衡点有超额产品供给和超额货币需求,会导致收入下降利率上升,所以非均衡点会往左上方向调整,先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再继续调整到均衡点。

在区域Ⅲ中的非均衡点有超额产品需求和超额货币需求,会导致收入上升和利率上升,这样非均衡点先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再调整到E点。 在区域Ⅳ中非均衡点有超额产品需求和超额货币供给,这样会导致收入上升利率下降,从而非均衡点先调整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再调整到均衡点E。 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调整过程的特点:逆时针螺旋式逼近均衡

9.查找近十年中国投资与GDP的相关资料,分析投资对总产出的影响,联系实际特别是结合近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有关财政与金融方面的政策,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投资与GDP数据:2000-2012(支出法) 年份 投资额GDP(万亿年份 投资额(万亿GDP(万亿元) (万亿元) 元) 元) 2000 2007 3.48428 9.8749 11.09433 26.65992 2001 2008 3.97694 10.9028 13.83253 31.59746 2002 2009 4.5565 12.04756 16.44632 34.87751 2003 2010 5.5963 13.66134 19.36039 40.28165 2004 2011 6.916841 16.09566 22.83443 47.26192 2005 2012 7.785682 18.74234 25.27732 52.92384 2006 2013 9.295408 22.27125 看法:除个别年份外,投资过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高,中国经济依然是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效率不高,急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另外投资的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平衡特征显著。近年来中国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利用产业政策,鼓励节能高效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利用地区政策,促进地区平衡发展。

第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 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 D )。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4. 考虑能够使得总需求曲线更加陡峭的因素,下列陈述中最恰当的是(C ) 即总需求对价格变动不敏感。价格变动的财富效应、税收效应导致可支配收入变动进而影响消费,利率效应导致实际利率变动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汇率效应导致实际汇率变动进而影响净出口。△P→△yd→△c→△c*kc=β*△yd*1/(1-β),△c要小,kc要小,所以β要小。△P→△m→△r→△i*ki= ki*d*△m/h, △i绝对值要比较小,则d要小,h要大;△i的乘数效应ki小,即1/(1-β)小,则β要小。△P→△ε→△nx=n△ε

A. 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 支出乘数更大 C. 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D. 以上都不是 5. 总需求曲线( D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左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右移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6. 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B )。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w=W/P实际工资减少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7. 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是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

是2美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 厂商利润最大化边际成本=边际产出,(800-2N)×2=4

A.20单位 B.399单位 C.800单位 D.80单位

8. 以价格为纵轴,收入为横轴的坐标系中,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 D )。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的曲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9.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C )。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10.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B )。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1. 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绐曲线是( A )。

A. 垂直线 B. 反L型折线 C. 右上倾斜曲线 D. 右下倾斜曲线

12. 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的减少会引起( D )。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3. 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B )。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4. 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

起收入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 )。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15.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 )。长期均衡,为古典总供给曲线

A.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16. 当( C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17. 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B )。减税总需求曲线右移,物价水平上升,产出不变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18. 与上题中假定相同,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的供给,将( C )。总需求曲线右移,物价水平上升10%,产出不变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提高利率上升

C.增加名义工资10%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19. 与上题中假定相同,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A )。总需求曲线右移,物价水平上升,产出不变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利率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D.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

20. 与上题中假定相同,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则( B )。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利率水平下降

21. 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D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22. 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ABD )。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技术水平提高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

23.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BCD )。

A.价格水平上升,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净出口会减少

D.价格变化引起可支配收入变化,从而消费变化 24. 当( 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与第4题正好相反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25.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 AC )。

A.均衡国民收入 B.投资 C.价格水平 D.投资 E. 利率 26. 考虑能够使得总需求曲线更加陡峭的因素,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ABC )。

A.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敏感 B.投资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C.边际储蓄倾向比较大 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27. 能够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政策因素有( ABCD )。

A.政府购买增加; B.私人投资增加 C.货币供应量增加 D.转移支付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

1. 总需求曲线对应着哪些市场的均衡 ( ABD )

A. 产品市场 B. 劳动市场 C. 黄金市场 D. 货币市场 2. 下列哪些选项能够解释名义工资刚性 ( ABC )

A. 工会的力量 B. 效率工资理论

C. 长期劳动合同 D. 货币供给增长率

3. 短期内下列哪些因素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 ABC )

A. 某国发生海啸,摧毁了很多农田和工厂 B. 石油价格暴涨

C. 工会为工人争取了更高的工资 D. 股票市场进入牛市

4. 短期内下列哪些因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BC )

A. 股市进入牛市,人们消费更加积极 B. 中央银行增发货币

C. 政府减税 D. 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破产 5.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体现了 ( ABD )

A.实际余额效应 B.利率效应 C.替代效应 D.汇率效应

三、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 × )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 √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 √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 ×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 ×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 √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 ×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 √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 ×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 √ )10. 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四、计算题

1.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2000+P,总需求曲线为yd=2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并将结果与(1)比较。 (3)如果供给减少10%(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将结果与(1)比较。

(4)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1)由yd=ys得:2000+P=2400-P,于是P=200,ys=yd=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yd=2640-P,于是,由ys=yd有:2000+P=2640-P,解得P=320,ys=yd=2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

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3)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ys=1800+P,于是,由ys=yd有: 1800+P=2400-P,解得P=300,ys=yd=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

(4)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2.假定一个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800+0.8yd,投资函数i= 200-80r+0.1y,净出口函数为nx=100 -0. ly- 20r,货币需求函数为Md/P=0.3y-l00r,政府支出为g=400 (不考虑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函数为t=0. 25y (其中,y为国民收入,yd为可支配收入,r为利率, Md为名义货币需求)。名义货币供给Ms=700,试求: (1) AD曲线方程。

(2)假如价格水平始终保持不变且为1根据题意,若政府购买增加到470,求解这样的政府购买增加会产生多大的挤出或挤入效应?

(1)yd=y-t得c=800+0.6y, 由y=c+i+g+nx

得 y=800+0.6y+200-80r+0.1y+100-0.1y-20r+400 得 0.4y=1500-100r (1) 又货币需求函数为700/p=0.3y-100r(2) 联立(1)(2)得y=1000/p+15000/7 即为AD曲线方程。 (2)根据(1)中方法解得政府购买增加到470后AD曲线为y=1000/p+15700/7 将Md=700 P=1代入货币需求函数可得r=0.003y-7. 则I=200-80(0.003y-7)+0.1y=760-0.14y. 两次求得的总需求曲线分别求出

y1=1000+15000/7,y2=1000+15700/7 则 △I=0.14(y2-y1)=14 由于△I为正值,即未增加政府购买时的 投资量较大,因此产生14的挤出效应。

五、简答题

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2)a. 由凯恩斯提出的价格变动的利率效应:物价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产品市场投资需求和居民户消费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 庇古的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人们会变得相对富裕,于是消费水平相应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c. 税收的影响: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

们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降低。

d. 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物价水平下降,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比较便宜,替代作用使进口下降和出口增加,净出口和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物价水平下降,使利率下降,受套利动机驱使的资本流出,增加本国货币贬值压力;货币贬值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更为便宜,从而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导致净出口上升和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2. 比较NI-AE模型、IS-LM模型与AD-AS模型异同。

这三个模型表示了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演变。 (1)总支出模型:只有产品市场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y=AE=C+I+G+NX

它也被称作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2)IS-LM模型:考虑了利率可变的情况下,投资成为国民收 入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是利率的减函数。表示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也被称作扩展的凯恩斯模型。

(3)AD-AS模型:推翻了IS-LM模型中关于价格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表示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也被称作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怎样理解总供给曲线通常有一个正斜率?

(1)总供给为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在即定制度和技术条件下,利用其基本资源所提供的总的实际收入。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短期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因此,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短期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2)a. 卢卡斯的新古典错觉理论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使供给者对本身的产品价格产生错觉。物价总水平下降时,供给者会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种错觉使供给者减少产品的供给。工人们在没有注意到总体物价水平降低时,只是看到名义工资下降了,推论自己报酬也下降,于是减少劳动供给量。这两种情况下,低物价水平引起对相对价格的错觉,而且引起供给者对低物价水平的反应是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因而价格下降,产出也下降。 b. 凯恩斯主义的粘性工资理论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名义工资在短期内调整缓慢,或者说在短期中是粘性的。所以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就上升,较高工资使企业的实际成本增加,于是减少劳动雇佣,生产较少产品。即由于工资不能随物价水平迅速调整,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就业与生产不利,引起企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c. 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家强调,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是缓慢的,存在粘性。部分原因是因为调整价格存在菜单成本(印刷、分发目录和改变价格标签等所需要的时间)。由于这些成本短期中价格和工资可能都是粘性的。在价格总水平下降的过程中,某些企业在价格调整过程中的粘性,导致价格过高,产品销售减少,企业削减生产和就业,物品和劳务的供给减少。

4.比较微观经济学供求模型与宏观经济学AD-AS模型的异同。

(1)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2)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 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这一模型描述的是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5. 试用AS-AD模型说明在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下,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为什么无效?那么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

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如粮食短缺、工资上涨等)会形成滞胀现象,此时总需求管理(增加总需求)会造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而产出水平增加有限。所以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此时除了实施单一规则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外,针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的原因实施干预,如限制物价、增加粮食供应、限制工资进一步上涨等。

6. 经济萧条、经济过热和滞胀有何区别,从理论上分析,请你提出认为解决相应问题的政策组合。

(1)经济萧条:需求严重不足,生产(供给)能力大量闲臵。 双松组合;

(2)经济过热:需求旺盛,但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利用,需求已超过供给能力。双紧组合

(3)滞胀:由于类似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引发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紧

(4)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7. 最近国际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并说明影响产生的实际过程。

在AD-AS模型中,石油等原材料燃料等投入品的价格变化,会对经济中供给方带来影响,我们称之为供给冲击。不利的供给冲击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对经济产生短、中、长期的影响,下面通过图说明石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如图,假设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均衡点为E0。

①短期效应。石油涨价,对厂商而言,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则总供给曲线由AS0上移至AS1,与AD0交于E1点,物价水平提高,社会总产量下降,同时由于在本期内名义工资不变,导致实际工资的下降。 ②中期效应。本期结束后,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Y1小于Y0,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充分就业量,名义工资下降,物价随之下降,AS曲线向下移动至AS2.。而且只要存在Y对Y0的偏离,就会导致AS缓慢的向右下方移动下去,直到En。 ③长期效应。经济在En(与E0重合)实现长期均衡,对应ASn。此时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通货紧缩后,回到了最初的价格水平,但名义工资下降,进而导致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8. 运用AD -AS模型分析说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净出口减少,有效需求降低,AD曲线左移,均衡产出减少(如下图),经济增长迟缓。

第5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B )。 A.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上下波动

2.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D )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3.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4.从成本推动的角度分析,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 A )。

A. 进口原材料或能源价格上涨 B. 银行贷款的扩张 C. 工资率下降 D. 投资率下降

5.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9800亿美元,边际消

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C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增加 C.市场垄断导致的超额利润 D.私人投资增加 7.通货膨胀会( B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提高或者下降,取决于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C.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8.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在长期会( 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而产量不变

9.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A )。

A.收入结构变化 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 D.债权人收入上升 10.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该( A )。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11.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D )

A.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C.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12.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 B )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b

13.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C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1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 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可以通过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来减少失业 15.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含义为( A )。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16. 根据传统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有(C )。

A. 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17. 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的水平,则( C )。

A. 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 B. 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C.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D. 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 18.假如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将是( A )。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雇主 D. 政府

19. 下面哪些因素不能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因素是( D )。

A.过度扩张性财政政策 B. 过度扩张性货币政策 C.消费突然增加 D. 农业的欠收 20.下列不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D )。

A.各经济部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

B.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 C.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很大变化

21. 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如果与经济增长同步,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B.不管何种程度的通货膨胀都会使人们变穷

C.通货膨胀一旦开始,将永远持续下去通货膨胀一旦开始,预期则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才有可能摆脱

D.所有的通货膨胀对经济都是不利的比较温和的、由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短期内由于错觉能增加产出和就业。

22. 有关失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失业使得经济过热,GDP高于潜在产出水平 B.自然失业率是一种合理的失业率 C.政府调控的目标是把失业率降为零

D.失业率位于自然失业率时,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 自然失业率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 AB )

A.自愿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2. 关于摩擦性失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D ) A.经济运行正常时此种失业也会存在

B.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市场的交易效率,部分降低此种失业 C.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此种失业

D.凯恩斯的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对此种失业无显著影响

3. 仅从收入再分配角度来讲,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哪些主体不利 ( AC ) A. 债权人 B.债务人 C.领取固定收入者 D.政府 4.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 ABD )

A. 通胀率和失业率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B.可以在通胀和失业间权衡决策 C. 通胀率和失业率同方向变化 D.短期内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有效 5. 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能够降低通胀率的因素包括 ( AB ) A.货币供给增长率下降 B.货币流动速度下降 C.出口减少 D.总产出增长率上升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1.因不满工资待遇而不愿意就业属于自愿失业。 ( × )2.摩擦性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 ( × )3.扩张需求可以消除摩擦性失业。

( × )4.某人因就业信息不灵而暂时找不到工作,这种失业是自愿失业。 ( × )5.结构性失业可以看成是一种长期的摩擦性失业。 ( × )6.需求不足的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

( × )7.只要存在失业工人,就不可能有工作空位。

( × )8.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 × )9.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零。

( × )10.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变化

方向和变化幅度是一致的。

( √ )11.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再分配。

( √ )12.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 √ )13.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 )14.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

失业率。

四、计算题

1.设一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1-0.5(u-0.06)。问: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下降2. 5个百分点,会产生多少失业?周期性失业是多少? (3)画出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u*=0.06

(2)?-?-1=-0.025=-0.5(u-0.06) u=0.11 (3)LPC:?=0.06 PC:?=?-1-0.5(u-0.06)

π

LPC

π -1

PC

u

0

0.06

五、问答题

1.用图形分析工资刚性如何导致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工资刚性,工资

W W 只升不降,使工

自愿资W1高于均衡

就业 失业 水平,此时劳动1自愿W E E 力供给是N2,但失业 We We 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出现劳动过剩N2-N1,就业 为非自愿失业。

N 0 0 N NE N* N1 N2 N*

2.简述奥肯定律。 图a 图b

描述GDP变

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将下降2%。或者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实际失业率比自然失业率上升1%。 说明:1)描述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联系;

2)GDP缺口=潜在GDP-实际GDP; 3)公式:(y-yf)/yf=-α(u-u*)。

3.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作为货币现象而出现的。

交易方程:MV=Py (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需要解释一下),MV为经济的总支出,Py为名义收入

m?p?y?v通过此式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的三个来源:根据上式有:V的变化、

M的增长、产量y的增长

所以,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水平,则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4.简述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

⑴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 ⑵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从生产提高角度的角度,一些部门快,一些部门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一些部门迅速发展,一些部门日趋衰退;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看,一些联系紧密一些几乎没有联系;

⑶现行的经济结构使得生产要素不易从低生产率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从非开放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在工资及价格上要求“公平”,这将使得全社会工资上涨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结果会导致一般及格水平的上涨。 5.简述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PC 菲利普斯曲线:由菲利普斯发现,是在

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后经索罗和萨缪尔森修正改为通货膨胀率)的坐标系中,画出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该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成反向变动关系。其政策含义是可以利用通货膨胀来医治失业,也可以用提高

LPC O 失业率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u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

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垂直的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此时社会的失业率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PC2 其政策含义是长期无法利用通货膨

PC1 胀来降低失业率,失业率始终保持在

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O 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的代u U* 表人物弗里德曼指出:企业和工人

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 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期,并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相应3 的调整名义工资水平。因此,人们PC(e=3) 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2 PC(e=2) 加越快。根据此理论,菲利普斯曲1 PC(e=1) 线修正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0 从而将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改写为* Uu ????。附加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一个重要性质,这就是当

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当预期完全进入工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成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若未完全进入,则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6.为什么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通货紧缩会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增加了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及债权人的实际财富。通常,债务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债权人,债务负担的加重就会使债务人的消费减少。总需求就会随之减少,从而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移动,进一步使经济收缩。 通货紧缩的财富收入再分配效益:

1、实物资产的持有者受损,现金资产将升值。 2、固定利率的债权者获利,而债务人受损。

3、通货紧缩使企业利润减少,一部分财富向居民转移;通货紧缩使企业负债的实际利率上升,收入进一步向个人转移。 4、政府财富向公众转移

实质债务加重→贷款人减少开支、出售资产→企业获利下降进而删减劳工成本、贷款人收入与资产价格下降→贷款人实质贷款增加、经济需求减少(恶性循环开始)。

7. 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你的房租,”这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哩!”这又属于什么类型? 前者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⑴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当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工资提高以及利润提高造成的; ⑵工资推动:不完全竞争劳动市场造成工资过高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会的存在导致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 ⑶利润推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垄断企业与

寡头谋取过高市场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⑷在总需求不变下,成本上升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在带来价格上升的同时,还导致产出的减少。

后者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即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AD超过AS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AD↑,AD曲线右移,AD1移至AD2、AD3,p

↑、y↑,伴随实际国民收入增加的价格水平上升叫做瓶颈式通货膨胀。从AD1到AD2再到AD3,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同时上升。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阶段时,所有资源都已得到充分利用,AD曲线右移只会造成价格水平上升。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从AD3到AD4,只有价格上涨,而不会增加产出。

8.下图是中国2011-2012物价变化的情况,请结合实际分析这段时期物价波动的原因。针对2011年初以来的通胀压力,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谈谈你的看法。

从图中可见,从2011年以来CPI一直在高位,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格局,这是因为为应对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四万亿的救市政策,减税,并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基准利率。2011年以来的通货膨胀有前期救市政策的滞后效应。这些政策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以刺激经济,会产生通胀,于是导致CPI回升,并且在危机后,消费者的信心和投资者的信心也有所回升,股市也见好转,这些都会促使CPI回升。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环境方面的支出并且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 CPI进一步上升,而且,金融风暴的影响越来越小,也会加剧CPI的上升。 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恢复十分有效,但是,这也会加剧通胀。

另外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均实行了各种政策,美国七千亿美元救市政策,也会产生输入性通胀。由于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升高,民众的呼声日高,政府逐渐收紧银根,导致CPI有所下降。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情况不会提高均衡国民收入( D )。

A.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B. 增加货币供给量 C.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D. 增加净税收

2.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净税收,重新达到均衡时,会引起( B )。

A. 国民收入增加 B. 国民收入减少

C. 国民收入不变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3. 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减少相同的数量,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会( B )。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无法判断 4. 如果所得税率保持不变,政府预算最初是平衡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自发投资增加将使政府预算( B)。

A. 仍保持平衡 B. 出现盈余

C. 出现赤字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 假定政府有意识地在繁荣期间实施收缩性财政政策,而在萧条期间实施扩张

性财政政策,并利用繁荣期的财政盈余弥补萧条期的财政赤子,则上述方式的政策称为( C )。

A. 增长性财政政策 B. 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 C. 补偿性财政政策 D. 扩张性财政政策 6. 财政政策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不包括( C )。

A. 企业营业税的变化 B. 个人所得税的变化 C. 个人遗产税的变化 D. 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7.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D )。

A. 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 商业银行通过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C. 中央银行增减面向商业银行的贷款 D. 中央银行通过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8. 对应于凯恩斯区域,( C )。

A. 货币政策更有效 B.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同等效 C. 财政政策更有效 D.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无效

9. 在减税政策下,最可能出现的长期结果是( D )。t↓,yd↑,c↑,AD↑,长期,总供给达到充分就业产出水平,AD↑只能带来P↑,而P↑,m↓,r↑,i↓,完全挤出

A. 失业率降低,但会伴随价格和利率提高常规总供给曲线下,这是短期 B. 利率上升,但价格和失业率不变没有这种可能

C. 消费、投资和就业都上升只有在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下,也是短期 D. 消费上升,投资下降,产出保持不变古典总供给曲线下,这是长期 10.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会更有效?( B ) △i=-d*△r=d*△m/h

A. 货币需求对收入富有弹性收入增长后才产生影响,倘若h无穷大,k再大也没有用(凯恩斯极端下k再大也没用) B. 投资对利率变化更富有弹性

C. 收入所得税提高起反作用 D. 以上都不是 11. 和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的不利之处是( B )。

A. 政策效果更容易预期 B. 对经济的影响更直接 C. 政策决策实施周期短 D. 对经济的影响更间接 12. 根据IS-LM模型,财政扩张通常使收入增加,但是( D )。

A. 它只有与货币政策结合才可能

B. 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结果将不同 C. 利率将上升,导致储蓄水平下降 D. 产出构成会发生变动投资会减少 13. 下列不属于货币政策工具是( C )。

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再贴现率 C. 所得税 D. 公开市场业务 14. 下列哪些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 B )。

A. 税收 B. 工资 C. 政府购买支出 D. 政府转移支付 15. 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不包括( D )。

A.物价稳定 B. 充分就业 C. 经济稳定增长 D. 减少外部效应 16. 当经济发生陷入严重衰退时,不应当采取的政策是( AC )。

A.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央行买入国债 C. 政府减少税收 D. 政府增加购买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属于政府购买支出( ABD )。

A.机关办公用品支出 B. 政府雇员报酬 C.贫困救济 D. 国防建设支出

2. 下列哪些工具能够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CD )。 A. 利率 B. 政府购买支出 C. 失业救济 D. 个人所得税 3. 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 ABD )。

A.代理国库 B.制定货币政策

C.向公众发放贷款 D.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三、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 × )1. 中央政府每年都应保持预算平衡,使政府支出等于税收。 ( √ )2.在MPC恒定情况下,挤出效应越大,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 ( × )3.货币供给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无关。 ( √ )4.其他条件不变,如中央银行买入国债,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 × )5. “自动稳定器”能够抑制所有的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稳定。 ( √ )6.企业投资对于利率变化越敏感,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 √ )7.若中央银行在政府减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利率必然上升。 ( × )8.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缓和了经济萧条,减轻了政府债务。 ( √ )9. 不管各国政府是否制定财政政策,它们实际上都在实行某种财政政策。 ( × )10. 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 × )11. 假如挤出效应等于100%,则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 √ )12. 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 √ )13.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时间不一致性又

被称作动态不一致性,它是对动态决策行为特征的一种实证描述,是将博弈论应用于经济政策分析的产物。是指中央银行在当前作出的关于在未来一个时期所要执行的政策,等到实际执行时已不再是最优的了,因而需要对既定的政策加以调整。具体来说,在公众预期形成之前,对中央银行来说,零通货膨胀可能是最优的选择;当公众预期形成后,零通货膨胀已经不再是最优的政策了。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条件下,为了获得非预期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刺激作用,中央银行将实行正的通货膨胀政策。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公众知道中央银行会这样做,因而货币政策是不可信的。这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定者与政策调节对象行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货币政策行为及效应是政策制定者与政策调节对象在主、客观条件制约下进行的一种博弈行为。具有理性和完全信息的公众不会被欺骗,最后结果必然是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政策被经济主体预期到,并在借贷、工资、价格合同等经济活动中考虑进去,从而使产品成本增加,物价水平则由于成本推进而上升,宏观经济出现预期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改变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只能推高物价上涨,而真实产出和就业却不会发生实质变化。如果中央银行实行前后一致的货币政策,就会避免预期通货膨胀的发生,即执行货币政策的单一规则效果将会更好。

( × )14.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立即发挥出来。 ( × )1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

四、计算题

1.设消费函数C= 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 0.4 r,货币供给为50美元 。

(1)根据这些数据求IS、LM的方程和均衡收入、均衡利率。

(2)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50,这属于哪种经济政策?将产生怎样的效果? (3)若使货币供给增加10,这属于哪种经济政策?将产生怎样的效果? (1) IS:y=c+i=100+0.75y+20-2r y=480-8r LM: L=0.2y-0.4r=50 y=250+2r

302520151050

0

100

200

ISLM300

400

500

y600

解方程组,y=296 r=23

(2) IS:y=c+i=100+0.75y+20-2r+50 y=680-8r 解方程组,y=336 r=43

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收入增加,利率升高

(3) LM:L=0.2y-0.4r=50+10 y=300+2r 解方程组,y=336 r=18

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收入增加,利率降低 2.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量为200,C=90+0.8yd ,t=50,i=140-5r,g=50。

(1)推导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画图表示上述情况。

r (1)IS曲线:y=1200-25r LM LM曲线:y=1000

IS-LM联立,解得,y=1000,r=8,i=100 12 (2)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右移,右移后的

8 IS2 IS曲线为:y=1300-25r

IS1

LM曲线方程不变,可求得此时y=1000,r=12, i=80 y 1000 0

(3)看投资的变化量。

政府支出未增加之前,i1=e-dr=100; 政府支出增加之后,i2=e-dr=80;

投资减少了20,与政府支出增加20正好相抵,为\完全挤出\的状况 (4)此时LM 是完全垂直的,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3.假设一国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0.2r ,消费函数为:c=100+0.8y,如果政府支出增加10亿元。问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才能使利率保持不变(假设价格水平为1)。

kg=1/(1-0.8)=5,△y=kg*△g=5*10=50,即政府支出增加10亿元,IS 曲线向右移50个单位。要使得利率保持不变,则使得LM曲线也向右移动50个单位。由m=0.2y-0.2r,得:m+△m=0.2(y+△y)-0.2=0.2(y+50)-0.2r=0.2y-0.2r+10,△m=10,即m增加10亿元可以使LM曲线右移50个单位以使利率保持不变。 4.假设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为L=0.25y-10r,货币供给为M/P=400,产品市场IS曲线为 y=2000-40r。求: (1) 如果政府支出乘数为2,政府购买增加200,两市场新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各变化了多少。

(2) 政府购买增加后,挤出了多少私人投资? (1) 由IS曲线为 y=2000-40r,LM曲线为400=0.25y-10r,解方程组得y1=1800,

r1=5

△yis=kg*△g=2*200=400,即IS曲线y=2000-40r向右移动400个单位,变为y=2400-40r ;LM曲线为400=0.25y-10r,解方

r

程组得y2=2000,r2=10

IS’ LM ∴△y= y2- y1=2000-1800=200;△r= r2-

IS r1=10-5=5 E’ (2) △i=(△yis-△y)/ki=(400-200)/2=100 r1 E E’’ 五、问答题

1.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的斜率(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不变,IS曲线的斜率变化仅取决于d)有什么关系?请画图说明。并从传导机制上作出简要解释。

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与财政政策效果成正向

r0 o r

IS r1

y0 y1 IS’ y2 y LM E’ E E’’ r0

o

y0

y1 y2

y 关系。(1)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注意为负值)越小亦即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IS曲线斜率越大亦即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原因:IS斜率大小主要是由投资的利率系数(d)决定,IS越平坦,则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幅度越大,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挤出效应较大。

只有当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较小(对应的是IS曲线越陡峭)时,它才会对总需求有较强大的效果(见左图)。比如极端情形: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财政政策效果最好。

其他条件一定,①∵d大,IS平缓,△i大,挤出效应大,∴kF小。②∵d小,IS陡峭,△i小,挤出效应小,∴kF大。 2.财政政策效果与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请画图说明。并从传导机制上作出简要解释。

LM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效果成反向关系。(1)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大亦即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越不明显;LM曲线斜率越小亦即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越明显;

原因:当LM曲线斜率k/h越大时,通常情况下,r 交易货币需求量不变即k不变,则货币需求的利IS’ LM 率系数h越小或货币需求对的反应不灵敏,故一IS ?g E’ 定的货币需求将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对私人部r1 E E’’ 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效果小。r0 只有当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太多(对应的是LM曲线越平坦)时,它才会对总

o y0 y1 y2 y 需求有较强大的效果。比如极端情形:凯恩斯主

政策效果大 义的极端情况,财政政策效果最好

其他条件一定,①∵h大,LM平缓,△r小,△r

IS’ LM I小,挤出效应小,∴kF大。②∵h小,LM陡峭,

IS ?g E’ △r大,△I大,挤出效

?r1 dy1E’’ 应大,∴kF小。 E kF??dg(1??(1?t))?dkr0

h

3.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请o

y y0 y1 y2

画图说明。并从传导机制上作出简要解释。

政策效果小

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与货币政策效果成反向关系。r (1)LM 形状不变,IS曲线越平坦即斜率越小。IS1 LM0 LM1 则货币政策越明显;IS曲线越陡峭即斜率越大,

IS0 货币政策越不明显。

原因:IS斜率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系数,当IS越陡,则投资的利率系数d较小,即投资对利率的变动的敏感性较差,故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不会增加

0

y1 y2

y3

y

很多,从而国民收入不会有较大增加;反之,IS较平坦时,则投资的利率系数较大,故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时,投资和收入会增加很多。货币政策效果好。 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刺激作用(对应的IS较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较强;极端情形: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其他条件一定,①∵d大,IS平缓,△i大,∴km大。②∵d小,IS陡峭,△i小,∴km小。 4.货币政策效果与LM曲线的斜率(假设k不变,LM曲线的斜率变化仅取决于h)有什么关系?请画图说明。并从传导机制上作出简要解释。 货币政策效果与LM曲线的斜率成正向关系。(1)当IS斜率不变,LM越平坦即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LM曲线r 越陡峭即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LM0 LM1 原因:LM较平坦,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IS1 影响较大,即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IS0 变动的作用较小,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就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大影响;反之,若LM较陡峭,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小,即货币供给量稍有

0

增加就会使利率下降很多,因而对投资和y y1 y2 y3 y4 国民收入有较多的增加,即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对应的是LM较陡),货币政策效果就较强;极端情形: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其他条件一定,①∵h大,LM平缓,△r小,△I小,∴km小。②∵h小,LM陡峭,△r大,△i大,∴km大。

5. 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如何?为什么? 凯恩斯极端情况下实施扩张财政政策,挤出效应不存在,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请结合图形分析)

6.在古典极端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如何?为什么? 古典极端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存在完全挤出,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请结合图形分析)

6. 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都能够刺激经济。但前

者使利率上升,后者却使利率下降,为什么同为扩张性政策,却存在上述差异?请详细阐述两种政策的作用机制。

两者都是通过扩大总需求来提高均衡产出的,但两者扩大总需求的机制不同。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直接增加总需求来增加产出的,由于直接增加总需求,使市场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导致物价上升,引起货币搜集供给下降,导致利率上升,引起私人投资减少(即挤出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则是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实现均衡产出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