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9周周测卷 下载本文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9周周测卷

你对这句谚语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对这句谚语加以评说。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

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精析

1.B [A项俊—峻。C项“宁”读nìnɡ。D项坚—艰。]

2.D [A项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使用正确。B项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使用正确。C项愿景:所向往的前景。使用正确。D项终究:毕竟,终归。不合语境,此处应用“最终”。]

3.B [乙处冒号使用错误。冒号和破折号都可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但冒号的提示作用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中,而破折号没有这一限定。文段中仅“非洲长颈鹿”是对“麒麟”的解释,因此“非洲长颈鹿”前要用破折号。]

9 / 14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9周周测卷

4.A [B项搭配不当,“开展……行动”不搭配,可将“行动”改为“工作”。C项结构混乱,句中“充分发挥本地人熟悉民情的优势”的主语是承前的“小镇”,不合事理,可在“充分”前加“这”,复指上文的“工作”,并在“发挥”后加“了”。D项语序不当导致不合事理,应将“正以10%的速度每年在递增”改为“每年正以10%的速度在递增”;另外,后半句应为“递增”的原因,表达不够通顺。]

5.①(示例)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注射小剂量的毒素) ②能抑制或杀死致病的细菌和病毒 ③人的得病概率就会降低

6.(示例)知道你明天赴浙江大学开研讨会,特请你帮忙。我叔叔是该校的教授,有两本书请代我捎去。姓名、详细地址及电话已在纸袋上写明,你可送到他学院的传达室,也可打电话叫我叔叔来取。万分感谢!

7.C [A项“全面感受”错,文中说的是在“国产手机”上感受,范围扩大。B项“跨越了”完成时态错,原文是“开始跨越”。D项中的“各方面”与原文中的“整体”表述意思不同。] 8.D [强加关系,文中没有“只有……才”这样的条件关系信息。]

9.①企业要多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②政府要在扶持之余提供保障,并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10.“草炉饼”的第一个字是个什么字。

11.(1)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反映了战时的上海,生活变得艰难(“贫民化”),许多人只能吃便宜的草炉饼来度日的状况,也表现了姑姑对时局的无奈感慨。

(2)借对叫卖声和无线电里的流行歌曲两种声音的议论,委婉道出:战争年代的上海,多数人都在为生计苦苦挣扎,灯红酒绿只是一小撮人的生活(或“繁华只是表象”)。 12.(1)解释“闷葫芦”的起因。

(2)展现战时上海的俗世生活场景,特别是贫民的生活。

(3)和后文形成对比。卖草炉饼的小贩“年轻健壮”的声音和后文“苍黑瘦瘠中年以上”形成对比,表现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辛苦和艰难。

13.(1)草炉饼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战时上海的俗世生活场景、小说《八千岁》、卖草炉饼的小贩、姑姑等诸多人、事,使文章散而不乱。

(2)草炉饼是战时上海的缩影,反映了当时民生凋敝、生活艰难的现实。

(3)作者对草炉饼的好奇寄托着她对俗世生活的热爱,对“黑瘦得异样”的卖草炉饼小贩的描写和联想,则流露出其怜悯的情怀。 14.A [诋:指责。] 15.D [均表修饰关系。]

16.A [“直接写沈君通过诗文抒发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应为“着重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17.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今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10 / 14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9周周测卷

18.(1)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 (2)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拖累着妻子儿女,离家来到塞上。正巧遇到北方敌人屡次来寇边,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来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

11 / 14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9周周测卷

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搜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它们难道都符合古诗的音律吗?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似乎有发泄怨恨之嫌;伍子胥的进谏,似乎有进行威胁之嫌;贾谊的《陈政事疏》,似乎有过于偏激之嫌;嵇康的诗歌,似乎有过分激愤之嫌;刘蕡的对策,似乎有亢奋偏执之嫌。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搜集编次它们,恐怕也未必不被录取。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啊!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写了。 19.统摄全篇 惬

20.①动静结合。颈联写看到熊在树上嬉戏,鹿在溪边饮水,这是动景;而它们没有受到惊扰,那是因为四周非常寂静。②远近结合。颔联诗人看到的让他着迷的“幽径”上的风景是近景,颈联的熊与鹿则是远景。③设问。诗人自问“人家在何许”,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这正是对上句的回答,而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喜悦心情都跃然纸上。

21.孔子不反对富贵,但强调义的重要,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主张义与利统一,义利并举。

22.孔子的义利观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守法致富,在义与利矛盾时要先义后利,重义轻利;防止见义忘利,违法牟取暴利。墨子的义利观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它既肯定了“利人”为至善的标准,维护了道德原则的尊严;又把“义”看成是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不能简单地重义轻利,也不要极端地追求功利。

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