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度重视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防范。邱伟坚校长常与社区、派出所等领导共商校园周边的安全防范工作,在区政府、教育局、派出所、街道等部门的协同努力下,解决了前埔校区初中部大门口外围交通人行道被古楼公寓居民车辆长期占据的问题,为人行通道安装了护栏,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保证了师生的安全出行。保卫科也常与周边辖区社区居委会、城管、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联系,协同解决发生在校园周边的学生违纪行为和被伤害事故,维护师生的人身安全权益。
五、狠抓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1、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规范制定并执行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不规定学生提前到校,不组织初中早读,放学不拖课留学生,不推迟让学生离校;不体罚辱骂学生;严格一科一辅,杜绝科任教师私自收费订教辅;严格控制考试难度和考试次数;上足上齐体育课,保证课外活动时间;规范教师上课行为,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拖课,不私自调课;教务处落实教务员巡课制度,加强课堂监控。
2、集体备课制度常态化。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统一基本作业,形成大家一起研讨的良好备课氛围,资源共创,资源共享;积极落实新、老教师的“结对子”带教活动。
3、认真组织好期中、期末考试。期中考命题能结合学生实际,把控好试卷的难度系数,严格做好试卷的保密,考后能按规定要求统一密封试卷、流水评卷,统一登分,做好质量分析,做好教学评价。期末考试重点年级、学科采用网上评卷,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及时做好学期总评。
4、坚持“生本”教学改革理念,结合新基础教育改革和校本作业实施,扎实推进有效教学研究,减负增效。作为“校本作业”试点校,初中部加强“校本作业”研究,杜绝简单复制、不作筛选滥发作业的增负弱效作业行为,努力通过精选作业来实现减负增效。坚持育人核心,关注教育理念发展,探索高效课堂组织方法,注重培养学科素养,关注教育信息化浪潮所呈现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网络学习”等教学新形态,大胆实践,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5、抓好初三、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毕业班领导小组作用,注重调研,及时把握毕业班教学的新问题、新动态;注重学生管理,加强对学生的纪
律约束;加强励志教育,昂扬学生斗志;注重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及命题的新变化,精心组织阶段性检测和质量分析。高三毕业班不墨守成规,主动因应试卷将转向采用全国卷的新变化,加强高考命题研究,齐心协力,努力再创佳绩;初三毕业班积极应对生源变化的挑战,密切家校联系,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厌学的情绪,有的放矢做好分层教学和导优辅差工作,注意研究中招方案变化,改变策略,着眼实效,争创佳绩。
六、打造队伍,提升教科研品位。
1、落实校本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大同讲坛”继续开讲,本学期共开设了9个讲座,开讲的有外请专家,也有本校领导、老师,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开阔教师视野,激发教师的改革热情;落实两周一次教研组学科研训制度,通过集中培训与分散学科教研相结合,引导教师钻研业务、开展教研教改,将课改实验的成果转化为常态化教学,促进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完善教师梯队建设。落实老中青结对带教工作,促成全校师徒结对62对(教学指导52对,班主任10对),定期检查带教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做好考核;实施“推门听课制”以及行政领导“跨校区办公”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跟踪管理;扎实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推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鼓励教师编写导学案,探索课堂的最优化;实行初中两校区整合集体备课制度,有力促进两校区初中教学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加大投入,给教师进修研训提供便利条件,给教师发展提供相应平台,本学期共组织32人次外出培训学习。
3、继续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倡导人人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创新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结合教师技能大赛、微课比赛等活动,将教师岗位大练兵融入学校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岗位大练兵成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行动,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本学期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成绩不斐:钟永许老师参加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总工会组织的“第三届福建省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荣获高中语文组二等奖;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电教馆组织的“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余晋、钟永许、庄子凌、卢蕾、赖景琼等五位老师获部级“优课”;组织教师参加福建
教育学院、福建省教育学会“2015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说题”比赛”活动,罗炳杰、廖辉辉老师获二等奖,骆惠玲、池毓发获三等奖;组织教师参加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2015年度厦门市第三届优质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微课资源)征集评选”活动,陈龙杰老师获一等奖,陈世焕、连建华、叶晓凤、魏鲤娜老师获二等奖,林帆老师获三等奖;组织教师参加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2015年厦门市高中化学说题比赛”,叶晓凤老师获三等奖。
4、强化课题管理,深入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在学校“诗之校”和“新基础教育”大课题和两个名师发展工作室的引领下,本学期围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编写”、“新基础教育”“校本作业”等内容开展实践研究。目前学校立项有1个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4个区级课题。其中13个区级课结题,这13个课题中有6个获成果优秀奖,获奖者是王卉、卢琳河、胡祺蕾、廖晓玲、刘文杰、连建华等六位教师。我校是“福建省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本学期学校承担了“2015年福建省义务教育音乐学科质量监测专题研修暨福建省第二批基础教育音乐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工作”会议,展示了我校音乐教学的丰硕成果,得到好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据初步统计,近一年多来我校教师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31 篇。深化“诗之校”特色课题研究,继续围绕诗歌活动、诗歌教学、诗意校园三项主要内容开展工作:成功举办第十届厦门市中学生诗歌夏令营;编印了10期《大同诗歌报》(187—196期),编辑了《大同诗歌报》90年校庆专号;收集了2008年以来的师生创作的诗歌数千首,精选编辑出版《大同中学学生诗歌集(第三部)》《大同中学教师诗歌集(第二部)》(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丰富了诗歌教育成果;初一年级开设了诗歌课程,列入课程表,按周课时开课,让学生感受了诗歌文化;进一步美化校园,更换了诗歌长廊,教学楼走廊通道增加了师生诗歌、书法、摄影、绘画等作品;班级布置更加温馨,更加个性化,图文并茂,增强正能量,强化诗意的氛围作用。参加思明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新基础教育”课题,课题由校长领衔,组建了以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团队、课堂教学团队(10人)、班级建设团队(10人)为核心的课题队伍;落实“人人有才,适之而导,人人成才”办学理念,把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和学校的整体转型作为“新基础教育”三年规划的基础构件,力争做到让教师在“新基础教育”实践过程中体验到职业内在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新基础教育”沐
浴下幸福快乐的学习和主动、健康地发展,逐步实现我校“办有内涵的特色之校,育有个性的全面之才”办学目标。
5、树立课程理念,加强课程管理。严格依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部门协作,理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研究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从课程角度规范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社团活动指导,使各项活动常态化、课程化;抓实校本课程开设和开发,不断完善“诗之校”特色课程体系,体音美教研组应结合“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开发具有学校优势的校本课程;增加课程的选择性、稳定性,积极进行微课程探索。
七、尽心尽责,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1、做好财务工作。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做好收费及费用清理结算工作;及时准确地核算相关费用;认真做好工资的审批和调整工作、住房公积金审批工作;及时办理新增人员的城镇医疗保险和一年一度的审批缴费工作;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的原则,稳步实施2015年度经费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学校发展需求,认真编制2016年度的经费预算。
2、加强校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按上级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办法落实国有资产的登记上网管理制度,做好财产记账和报损调整工作。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对小额采购实行审批制度,采购做到票物相符登记入册。做好各处室、班级的财物登记年终检查工作,对损坏公物及时追赔。加强学校各类教学设施、设备的管理,使教学设备发挥最大的使用率,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用好政府采购专项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完成了两个校区的卫生间改造工程,完成了两个校区小会议室的视频交互系统建设;完成了兴华校区录播教室的建设、校园广播系统及会议室音响系统改造、消防管改造及电缆改造工程;前埔校区完成了播音教室装修及办公室改造工程;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及监理,加快前埔校区体育馆的建设;完成校史室建设,为学校90周年校庆庆典活动提供了后勤保障。
4、完善食堂小卖部管理。完善食堂设施,加强对食堂的饮食卫生监督检查的规范管理,经常深入食堂检查食品卫生与安全,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八、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