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 选择题库 下载本文

E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切具体细节

24、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决定于()()()()() A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 C人民群众对社会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 D领导层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意愿 E领导层对社会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A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B规定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C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D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E规定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涉及社会基本领域 26、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A生产力结构 B物质结构 C经济结构 D政治结构 E观念结构

27、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在社会矛盾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C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E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8、社会革命的实质是()()()()() A国家政权在各阶级之间的相互转移

B国家政权在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相互转移 C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D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E对现存社会结构的局部改变

29、事实雄辩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 A发展中国 B发展社会主义 C发展马克思主义 D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E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0、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的有()()()()() A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B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

C科学是获得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的相关活动 D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现象的知识 E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现象的知识

31、科技革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41

A改变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C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 E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

3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A具有两重性 B受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 C受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D可以造福于人类 E也可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33、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者都 A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B用个别人的思想动机来解释社会历史 C主张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 D主张英雄人物是神意或绝对精神的受托者 E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4、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有()()()()() A停留于历史现象表面的认识根源

B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历史根源 C剥削阶级思想家出于阶级偏见的阶级根源 D人的认识能力有限的认识根源

E社会历史很复杂因而不易认识的认识根源 35、所谓现实的人,是指()()()()() A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状态中的人 B不是处在某种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

C可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D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 E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36、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观点告诉我们()()()()() A人不仅与动物有本质区别,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 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C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 D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E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37、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是()()()()() A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 B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 C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和性质 D并不停留在一般地承认“人”创造历史这一观点上

E同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和超人创造历史等观点划清界限 38、人民群众()()()()()

( )( )( )( )( )

42

A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B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多数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 D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E不能包含剥削阶级

3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C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E凭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的

4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人民群众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41.群众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辩证关系是( )( )( )( )( ) A历史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活动前提 B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C人民群众能不断打破原有历史条件的制约 D人民群众最终摆脱历史的制约

E人民群众不断创造新的社会历史条件

4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群众观点就是()()()()()

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E一切听从群众的观点 43、党的群众路线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在党的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 C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路线

E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

44、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它认为()()()()()

A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B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C要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B按理性原则进行的 E按领袖意志实现的

43

D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E个人的作用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才是积极的

45、既承认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又承认英雄人物对历史的重大影响作用。这种观点是()()()()() A坚持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B说明对群众作用的肯定内在地包含了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D把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调和起来 E说明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作用是等同的

三、判断题:

1、人类要生存繁衍、要追求美好生活、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所以,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

2、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4、“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页)

5、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表现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性质的要求时,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巩固、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削弱、瓦解作用。

6、生产关系作为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物,“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页)

7、“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22页)这表明,分析生产关系必须透过“物”看到“物”后面的人与人的关系。

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9、“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commerce]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995年版,第533页)

10、“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5—326页)

11、“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四、材料题:

1、材料:有人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你认为这观点是正确的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2、材料: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