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生物高一(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下载本文

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

A、据图分析,②③与①相比较可知,②③瓶插鲜花寿命较①长,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分别都能延长插花保鲜功效;④与②、③相比,瓶插鲜花寿命较②③更长,所以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协同延长插花保鲜的时间,A正确;

B、水分子以自由扩散形式被吸收,不需要能量,B错误;

C、②与③相比较,③水分平衡值降为0所用的时间较②长,细胞分裂素延缓插花衰败的作用比蔗糖明显,C正确;

D、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分析图可知,①水分平衡值降为0所用的时间最短,因此脱落酸含量最先快速增加的应该是蒸馏水组,D正确。 故选B。

9.如图是伞藻(单细胞藻类)嫁接实验示意图,据图可推知()

A.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伞藻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的功能与细胞质无关 D.细胞核控制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

分析实验,首先去掉伞藻的帽,然后将两种伞藻的伞柄交换嫁接,然后两种伞藻分别长出新帽,根据帽的形状可知,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即细胞核控制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 故选:D。 【点睛】

易错点: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帽的性状是被细胞核所控

制的。

10.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B.50%C.42%D.21% 【答案】C

【解析】由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相同,因此两个种群合成一个种群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80%+60%)÷2=70%,a=(20%+40%)÷2=30%,由题意知,该种群非常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影响,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A×a=2×70%×30%=42%。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

11.下列有关科学家对遗传学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艾弗里第一个证明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摩尔根第一个将基因定位在一条具体的染色体上 D.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生物界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

A、孟德尔利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艾弗里证明了 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第一个将果蝇的白眼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C正确; D、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D正确。 故选B。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B.tRNA上有氢键

C.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种 D.—种氨基酸可能对应不同的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不决定氨基酸,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来决定。 2.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搬运,但一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 【详解】

A. 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来决定,A正确; B.tRNA呈三叶草结构,上有氢键,B正确;

C.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C错误; D. 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来决定,D正确; 故选C。

13.有人推测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使水稻患恶苗病,患病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题分析可知,赤霉素属于植物激素

B.赤霉菌和其他微生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都相同 C.植物体内合成赤霉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冠、叶片、成熟的种子 D.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受基因组调节控制,还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不能推测出植物细胞也能产生赤霉素,A项错误;赤霉菌与其他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同,B项错误;植物体内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有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C项错误;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受基因组调节控制,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孟德尔的工作方法是 A.建构模型法 C.同位素示踪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

B.类比推理法 D.假说演绎法

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

A、A错误;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采用了建构模型法,而孟德尔没有采用建构模型法,B、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而孟德尔没有采用类比推理法,B错误;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等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法,而孟德尔没有采用同位素示踪法,C错误; D、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他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D正确。 故选D。

15.下图示某雄性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等位基因M和m分别位于①和⑤上,则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其中①②③④为一组 C.该细胞分裂后直接产生两个精子 D.细胞在图示分裂过程中实现了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两个染色体组,其中①②③④为一组,⑤⑥⑦⑧为一组。 16.对下列各图分析不准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