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读武松“喝酒”和“打虎”两部分内容,感受武松智勇双全的特点。
2.凭借拓展阅读,认识武松多面化的性格特征,初步了解《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激发对古典名著《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重点
细读武松“喝酒”和“打虎”两部分内容,感受武松智勇双全的特点。 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复述你自己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
二、品读“喝酒”部分,体会武松的豪爽和倔强
1.分角色读武松与酒家的对话,边读边体会,你对武松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指两名学生分角色读武松“喝酒”部分,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2.全班交流。
(1)“武松端起碗,一饮而尽……有饱肚的买些吃酒。’”(豪爽) (2)“武松道:‘休得胡说……我也有鼻子。’”(豪放、倔强)
(3)“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却把大虫吓我?’”(浑身是胆) 3.思考:本文重点是打虎,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喝酒?
(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为下文写打虎作准备。) 三、细读“打虎”部分,感受武松的智勇 1.读武松“打虎”部分,填空:
(1)武松见大虫( )来,( )在一边;大虫把腰胯一( ),武松( )在一边;大虫把虎尾到竖起来一( ),武松又( )在一边。
(2)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把大虫顶花皮( )住,( )在地上,用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大虫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 )下黄泥坑里,左手紧紧( )住顶花皮,右空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 )。
2.我们填的这些词语都是什么词?(动词)
3.老虎进攻主要用了哪三招?武松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老虎:扑、掀、剪;武松:闪、躲、闪)
4.面对老虎进攻,武松为什么没有正面应对,而是两“闪”一“躲”?
(老虎来势汹汹,如果正面应对可能会对自己不利,而用“闪”和“躲”,可以避其锋芒,消耗老虎的体力,挫伤它的锐气。)
5.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武松不仅武艺高强、勇猛过人,还机智灵敏,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 四、链接阅读,了解名著之“高明”
1.链接阅读: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武松及《水浒传》的评价: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2.学生自由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
1.武松是一个很具有争议性的人物,要想真正了解武松,就应该置身于整个故事情节中,与他同命运、共呼吸,这节课只是个起点。课外再去读读《水浒传》中写武松的其他章节,相信你们会有
更多的发现。
2.《水浒传》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共有705个,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传奇。让我们阅读百年《水浒传》,认识百位英雄,发现百味人生!
景阳冈
武松打虎 倔强豪放 机智勇武
《景阳冈》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在教学“武松喝酒”这一部分,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武松语言的句子,根本不相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研读,角色对读等形式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的重点是“武松打虎”,打虎过程中最为惊险的是老虎进攻时“扑、掀、剪”三招,武松则避其锋芒,以两“闪”一“躲”应之。这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沉着冷静、有勇有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武松为什么只闪、躲而不攻,自然体会出武松的沉着机智。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通过默读和对读,激发想象的方法理解过程。
7* 猴王出世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对于《西游记》的故事,大多数学生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学生喜欢。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把从书中读到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的相关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1.本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字典及有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字、词的基本意思。
2.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可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从读中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读中感受人物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
3.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4.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石猴出世和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
4.在阅读中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来理解,体会《西游记》的语言风格,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 想象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大家学习“石猴”勇敢顽强、敢作敢为的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 难点
理解课文中古代白话文的意思,产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词句,标出不理解的地方,课上交流。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看过《西游记》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老师也喜欢《西游记》,我最喜欢其中的角色是孙悟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讲述了一只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美猴王的故事。我们来看看,最初的孙悟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根据“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1.学生默读“阅读提示”,说一说本课的重点问题。
2.学生回答:(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三、指导阅读,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感悟石猴的形象
1.指名读、齐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板书:花果山石猴出世)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第1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介绍了石猴的生活?指名读。赏析句子(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合作朗读,读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友善、可爱。
5.小结过渡:这只快乐、自在、可爱的石猴是怎么当上猴王的呢? 四、自主品读感悟,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感悟猴王的形象
1.思考: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板书:水帘洞) 2.品读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1)石猴成王这一经过写得非常精彩,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喜欢。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并写下批注。
(2)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文章三次写石猴跳入水帘洞,反复写石猴“瞑目蹲身”“跳”。引导学生体会动作的准确性及语言的个性化。可加上动作来读。
(4)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这是前后呼应的写法。引导学生体会石猴的神态、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5)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理解“拱伏无违”的意思。齐读,体会石猴登上王位时的荣耀。(板书:“石猴”更改为“美猴王”)
3.我们了解了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对石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个性使他当上猴王的?(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机智、身手不凡……)
五、回顾拓展,激发课外阅读《西游记》等名著的兴趣
1.整体回顾:全文用一副对联巧妙地将两个内容联系起来了,是哪一副对联,你发现了吗?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2.体会“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妙处。石猴出世在花果山,因“芝兰相衬”“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而成为“福地”;石猴成王在水帘洞,洞内有“天造地设的家当”,真是“别有洞天”!(补充板书:福地洞天)
3.拓展:在《西游记》中,一只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石猴当上了美猴王,后来又成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孙悟空。孙悟空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4.总结:《西游记》是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是名著。在经典名著中,我们总能读到曲折动人的故事,总能看到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总能让我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共喜,总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愿同学们一生与名著相伴!
猴王出世
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