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习题 下载本文

许多纵行排列的肌动蛋白丝,其直径(0.1um)小于光镜分辨率。微微绒毛的主要功能是使细胞的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5、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垂直折向胞质内而形成的许多内褶,光镜下称基底纵纹。电镜下,可见其间有平行的杆状线粒体。该结构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该结构主要分布于肾小管。

四、问答题:

1、简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

被覆上皮根据其构成细胞的层数和表层细胞在垂直切面上形状进行分类

单层扁平上皮:心血管、胸膜腹膜、肺泡等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等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

复层未角化扁平上皮:口腔、食管和阴道 复层角化扁平上皮:皮肤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体膀胱

2、简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特殊结构

上皮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极少。 (2)上皮组织具有极性(polarity),分为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3)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上皮细胞表面的特殊结构:游离面: 微绒毛 纤毛

侧面: 紧密连接 中间连接 桥粒 缝隙连接 基底面: 基膜 质膜内褶 半桥粒 第三章 固有结缔组织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C 3、B 4、A 5、B 【X型题】

1、ABC 2、ACD 3、ABD 4、ABCD 5、ACD 二、填空题

1、固有结缔组织 血液 淋巴 软骨和骨 2、成纤维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浆细胞 三、名词解释

1、疏松结缔组织:又称为蜂窝组织。其特点是细胞的种类较多,分散存在;细胞外基质丰富,其中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稀疏,基质多,充填于纤维之间。具有连接、支持、防御和修复的功能。

2、致密结缔组织: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连接。分为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

3、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网状细胞是一种有突起的星形细胞,相邻的细胞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网状纤维由网状细胞分泌产生,网状纤维交织成网,是网状细胞依附的支架。网状组织常为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成分。

4、异染性:染色后所呈现的颜色与所用染料颜色不同的特性。如肥大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具有嗜碱性,当用蓝色碱性染料甲苯胺蓝染色时,并非染成蓝色,而被染成紫色。这种染色特性,称为异染性。 三、问答题:

1、试述浆细胞的光镜、超微结构和功能。

浆细胞光镜结构:卵圆形或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圆形,多偏居细胞的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块状,从核中心向核被膜呈辐射状分布。

电镜结构:大量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呈板层状排列。

功能: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抗体能抑制或杀灭细菌与病毒,促进巨噬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吞噬。浆细胞在一般结缔组织内很少,在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结缔组织及慢性炎症部位较多。 2、试述巨噬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而改变。功能活跃者,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态不规则。核较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有异物颗粒和空泡。

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和少数球形隆起。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残余体以及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细胞内侧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运动。 巨噬细胞的功能:⑴具有变形运动的能力和趋化性。⑵有吞噬作用,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⑶能够捕捉,处理和传递抗原,⑷有合成和分泌作用,如干扰素,溶菌酶,白细胞介素Ⅰ。

3、试述结缔组织的分类

广义的结缔组织可以分为 4类: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固有结缔组织又可根据细胞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细胞外基质内纤维的种类和含量的不同,可将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4、简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细胞,白细胞。

胶原纤维

纤维 弹性纤维 细胞外基质 网状纤维

无定型胶状物及组织液

第四章 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C 3、C 4、C 5、B 【X型题】

1、AD 2、AB 3、ABCD 4、ACD 5、ABCD 二、填空题

1、特殊颗粒 特殊颗粒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2、造血组织 血窦 网状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 三、名词解释

1、血清:在体外,血液静置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将细胞成分及大分子血浆蛋白包裹起来,形成血凝块,并析出淡黄色的清亮液体,称血清。

2、血浆:相当于血液的细胞外基质,90%的成分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脂蛋白、激素、无机盐和多种营养代谢物质。

3、血小板:常聚集成群或单个分布于血细胞之间。血小板呈双凸圆盘状,分为中央部的颗粒区和周边部的透明区,参与止血和凝血。

4、网织红细胞: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数量很少。网织红细胞较成熟红细胞略大,用Wright染色时两者不易区分。用煌焦油蓝体外活体染色,可见该细胞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核糖体。因此,网织红细胞还具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1~3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可发育成熟,并失去该功能。

5、造血干细胞:是能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它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有分化成多种血细胞的潜能和自我复制的能力。它不仅能持续地补充各种血细胞,还能通过自我复制来保持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和恒定的数量。 四、问答题:

1、简述血液组成成分及其正常值。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男性有4.0-5.5x1012/L,女性有3.5-5.0x1012/L,

白细胞:4.0-10x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3%,嗜碱性粒细胞占0%-1%,单核细胞占3%-8%,淋巴细胞占25%-30% 血小板:100-300x109/L。

2、试述有粒细胞和无粒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有粒白细胞胞质内有特殊颗粒,包括:

中性粒细胞:胞质浅粉色,含紫色的嗜天青颗粒和粉色的特殊颗粒。有趋化和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核分两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的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呈S形或不规则形,胞浆内含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参与过敏反应。

无粒白细胞,含有细胞小的嗜天青颗粒。包括: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第五章 软骨和骨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A 3、B 4、C 5、C [X型题]

1、 ABC 2.、ABD 3.、ABCD 4、ABCD 5、ABC 二、填空题

1、软骨细胞 硫酸软骨素 蓝色 2、骨陷窝 骨小管 组织液 三、名词解释

1、软骨陷窝:软骨基质为半固态凝胶,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中所占的腔隙称为软骨软骨陷窝。

2、软骨囊:软骨基质由纤维成分和基质组成,软骨陷窝周围基质所含硫酸软骨素较多,HE染色呈强嗜碱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称软骨囊。

3、同源细胞群:从软骨周边向软骨中央,软骨细胞逐渐成熟,体积逐渐增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常成群分布,而且多以2~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称同源细胞群。同源细胞群是软骨组织最主要的结构特点。

4、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4~20层呈同心圆排列的哈佛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构成的长柱状结构,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骨膜内的细胞、纤维、基质和血管、神经等结构经穿通管进入中央管,使骨组织获得营养,排除废物,进行代谢和生长改建。 5、穿通管:长骨骨干中与骨干长轴近似垂直走行的管道。内含血管、神经和少量疏松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中有较多骨祖细胞。 四、问答题:

1、简述骨组织的细胞组成及特点。

答:1.骨祖细胞:骨祖细胞胞体较小,呈梭形,核椭圆形,细胞质少,弱嗜碱性。可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2.成骨细胞:分布在骨组织的表面,成年前较多,常排成一层,成年后较少。细胞具有许多细小的突起,胞体呈立方形或矮柱状。核圆,位于胞体的游离端。胞质内可见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基质小泡。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在基质小泡内,尚可分泌细胞因子,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骨组织的钙化。

3.骨细胞:骨细胞胞体小,呈不规则梭形,有许多细长的突起。核椭圆形。细胞内碱性磷酸酶阳性,胞质嗜碱性,粗面内质网多,较发达的高尔基体。

4.破骨细胞:破骨细胞为多核的大细胞,直径100um,含2-50个核: ①皱褶缘:细胞表面形成的许多不规则形分叉突起。 ②亮 区:环绕于皱褶缘区周围,表面平整紧贴骨质。

③吸收陷窝:皱褶缘表面,此区含大量小泡及线粒体,小泡为溶酶体及吞饮 泡,吞饮泡内含小的骨盐晶体及解体的有机成分。 2、简述骨单位的结构

答: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骨板中的胶原纤维绕中央管呈螺旋状走行,相邻骨板的纤维方向互成直角。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来源于与其相通的穿通管。 3、简述骨组织的发生 答:有两种成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