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下载本文

(2)小型应急:当某号目标发生泄漏直接威胁到值班人员安全时,进入“小型应急”状况。各应急救援队伍遵照指挥部命令,立即实施救援。

(3)中等应急:当发生比较大的事故,危险目标及其以外地区已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应进入中等应急状态,企业应急救援队伍遵照指挥部的命令,进入事故现场组织救援,撤离危险区内无防护措施人员到安全区,将事故逐级上报,同时通知近邻单位采取防范措施。

(4)大型应急:当企业通知:“大型应急”信号,即发生重大泄漏、火灾事故,危及到企业生产一线全体员工和公司外附近单位人员安全时,应多次电话、手机或派人通知,此时应急救援队伍立即进入事故现场救援,并组织企业员工撤离疏散,及时请求莱芜市消防局、兄弟单位、口镇医院、市医院等支援,组织可能扩散区的人员,根据风向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将事故情况报告上级并通知友邻单位。

3.4.2报警要求

若一旦危险目标出现问题,值班人员除做到及时正确应急处理外,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根据演练时的分工分别用电话或手机报警,报警应口齿清楚,具体说明地点、事故的名称、事故状况等。要根据事故地点、事态的发展决定应急救援形式(单位自救或采取社会救援)对于重大的化学品事故,依靠本单位的力量不能控制,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的化学品事故,应尽早争取社会支援,以便尽快控制事故的发展。

3.4.3通讯联系方式

本公司救援信号主要使用外线电话和手机,内部电话报警联络。24小时报警和通讯联络方式:

公司电话:0634—6556858 总 指 挥:15853304666 副总指挥:15606345113 口镇卫生院电话:0634—6553120 莱芜市急救中心:0634—6279035 火警电话:119

3.5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危险目标浓硫酸发生泄漏,可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烧伤、灼伤等事故。应

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报警。如果发生泄漏或火灾事故时,现场人员立即报告车间负责人和公司领导,同时穿戴好防护用品,进行紧急停车,关闭物料泄漏源,释放压力等。当事故发展到很大时,无法坚守岗位,必须立即撤离。

(2)上级指挥未到前,当班班长行使指挥权,指挥抢险队、消防队、医疗救护队立即赶赴现场履行各自职责。

(3)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划定隔离带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人员配带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服、防酸靴,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并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石灰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沿厂区管网系统放入废水系统。污水不外排,并全部消化在生产过程中,因此污水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然后用石灰粉堵截中和,全部中和完后将生成的固体物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理。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或2%的苏打溶液反复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清水或2%的硼酸溶液彻底冲洗。就医。 3.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在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后,公司应急组织机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详细的分析。当事故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人员伤害时,公司应急组织机构应下达紧急疏散、撤离人员的命令。

3.6.1事故发生所在岗位及可能危害其它岗位的人员,在班长的组织下,清点本班人员,实行紧急疏散、撤离。撤离人员在班长的指挥下,沿着公司通道向上风方向紧急疏散、撤离到危险区以外的安全区域。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6.2现场指挥指定专人负责组织非事故现场人员按上述路线进行撤离。 3.6.3抢险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抢险人员在撤离前应该向指挥人员报告事故现场各抢险位置的具体情况、抢险人员的人数以及每个抢险人员所在的位置。抢险人员在指挥人员的带领下,按上述

路线撤离。

抢险人员在撤离到安全区域后向指挥人员报告人数、未撤离人员可能所在的位置以及事故现场情况。指挥人员决定抢救路线和人员。

紧急疏散、撤离时需注意事项: 1、应向上风方向转移。 2、不要在低洼处逗留。

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4、为使疏散工作有序顺利进行,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 3.7危险区的隔离 3.7.1危险区域设定

现场指挥人员负责设定危险区域范围,下达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的命令,并负责组织警戒人员。

3.7.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当小面积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时,危险区域一般以事故现场的中心,在直径30m的周围区域内为危险区域,30m以外为安全区域;但大面积发生泄漏火灾、中毒时,危险区域应成几何倍数增加。

3.7.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1)危险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进入危险区。

(3)在危险区域设置隔离标志,标志应以文字、红布加绳圈的形势加以警示,必要时应有公安人员站岗。

3.7.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危险区,并在通往事故的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人员负责危险区域内交通道路上的人员、车辆的疏散。

3.8检测、抢险应急救援及控制措施

根据国家规定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监测、抢险应急救援及控制措施。 ①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现场指挥人员负责环境监护,由质检专业人员帮助现场检测。检测人员及监护人员穿戴好防护服,佩带正压式呼吸器,指挥人员负责指派监护人员。

②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掩护。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行。

③ 现场实施检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现场检测人员严密监视现场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火灾辐射热的强度。 当事故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人员伤害时,应急组织机构指挥下达人员紧急疏散、撤离的命令后,进行撤离。

④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本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由现场指挥统一组织、调度。 ⑤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迅速疏运受火势威胁的物资;用毛毡堵住下水井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⑥与上级部门的沟通

根据检测情况,由指挥机构人员决定对环境、人员造成的危害,并向环保、 公安、水利、安监部门作出报告。

3.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3.9.1化学事故中,化学品对人身造成伤害为:中毒、窒息、烧伤等,进行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应急救援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人员中毒后,抢救必须正确、迅速,应按照先重后轻,在医疗救护队到达前主要依靠自救、互救,公司必须建立各自的救护组,每个员工都必须学会心肺复苏术,一旦发生中毒伤员,应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现场急救方法积极做好救护工作,减轻伤害程度,待救护队到达后按照抢救原则救治。以下为基本措施:

①防止继续中毒。及时使用个人防护器材,及时消毒和排毒。中毒人员应远离扩散区,在空气新鲜处进行处理。消化道中毒应立即进行引吐、洗胃、导泻。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按规定做好自身防护,防止自身中毒。

②正确判断物质和病理特点,是做好现场抢救的重要保证,救护队应根据报警信号的不同,确定事故的发生地域、毒物种类,以便携带必需的急救药品施救,为入院后的正确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③做好病人的生命维持措施。如呼吸、心跳、血压,必要时应立即做人工呼吸。中毒伤员禁止使用口对口法,应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法及使用急救药物。

④采取早期解毒措施,根据不同毒物中毒及时给予相应的特效解毒药物,特殊排毒及解毒方法。如中毒尽早吸氧等,而后再转上一级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