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下载本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从观察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学会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及两个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拼搭等活动,积累观察经验,培养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合作交流和小组讨论,提高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面培养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我们在教学的教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使学生在观察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再运用所学知识,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同时,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学习材

料,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验和感悟。 本单元重在“观察”,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一、教学内容:

(课本38页至43页,3个例题,以及练习八和练习九。) 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 2.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组合物体。

3.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二、学习基础: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是学生在学习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有了“观察物体”的体验。知道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完全

相同的,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重难点

1、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四、本单元教学处理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不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