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教案上册(人音) 下载本文

听、填、唱的活动练习。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三) “重复”的音乐表达方式。本课聆听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主题重复的听辨和记忆。要求学生听出一个主题在音乐中出现的次数。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对钢琴及键盘的认识和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七个基本音符,本

节课将着重让同学学习mi,sol,la三个音符;开始简单的发声练习,进一步建立歌唱状态和技巧的意识;继续简单的节奏练习,巩固第一单元。 四、课时准备:3课时

五、教具:钢琴,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一、授课内容:欣赏《森吉德玛》 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森吉德玛》,同学们能感受到大草原的气息和大草原上的音乐风格。 (二) 通过编创方式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同学们能够带着舞蹈动作唱会这首歌曲,

并能体会歌唱的乐趣,喜欢音乐热爱生活和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打击乐器的伴奏编配

四、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创编和装饰音。 五、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 “3 、5 、6”三个音。 (二) 《森吉德玛》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森吉德玛》。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三) 《我是草原小牧民》

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四) 作业:回去准备竖笛,并将今天所学歌曲试着唱一唱。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赛马》 二、教学目标:

(一) 通过分段进行故事情节联想的欣赏方式,同学们能够理解乐器演奏出的音乐内容和

情感。

(二) 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和二胡的讲解,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二胡音色的魅力,产生对器乐

曲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音乐。

三、教学重点:对二胡及其音色的听辨和识记。

四、教学难点:对器乐曲魅力的感受和乐曲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 师生用歌声问好

2. 变换动作问好,并加入骑马的动作。 二、导入

1. 问:请同学们猜猜,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听听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通过课前组织的铺垫,同学们收到提示后回答:草原、蒙古等答案。

2. 翻开书,欣赏插图,并鼓励同学们能按照插图讲讲你所知道的,所想到的,所不懂的。 方式:先小组讨论,在全班分享,老师讲解。 三、欣赏环节 聆听《赛马》

要求,听听歌曲里是怎么讲述这些故事的,注意听,是用什么乐器讲述的,每幅插图讲述的乐器会有变化。

1. 二胡的讲解。方式:拿出二胡,让同学们看看,再拉一拉,让同学们听一听。

2. 再次聆听歌曲里的二胡有什么不同,注意:听歌曲里重复最多的旋律,并试着在心理模

唱。

3. 模唱:钢琴帮助学生找准音高。

4. 小组讨论,在这句,主题里,加入什么动作? 四、创编环节 1. 小组讨论

2. 小组在全班分享,并比一比哪一组的动作最符合歌曲里的情景。 五、师生在歌曲里聆听并表演。

六、作业:寻找与这首乐曲有关的歌曲,并唱一唱,下节课时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复习歌曲,综合学习与创编

二、教学目标:1. 通过综合创编活动,同学们能够听辨出3、5、6、三个音符;2. 通过创

编活动,同学们能够从中进一步巩固所学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内容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3、5、6音符的听辨和歌曲内容和情感的挖掘。 四、教学难点:节奏创编,舞蹈创编。 五、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3 、5 、6”三音进行练习) 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 “3 、5 、6”三个音。 (二) 编创与活动ABA

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 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1) 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2) 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3) 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 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 编自己的歌

1、出示“3 5 6 ” 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 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竖笛吹一吹。 (五) 复习

1. 《我是草原小牧民》 2. 《赛马》,哼唱出题,并加入动作有秩序地离开教室。 (六) 作业:复习竖笛结构,并找到do的音位。

第三课 好伙伴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同伴进行曲》 《我和你》 演唱《原谅我》《哦!苏珊娜》,学生能懂得珍惜朋友和伙伴之间的团结友爱之情。

(二)能听辨出《同伴进行曲》中的相同乐段、听音乐时做行进表演、感受进行曲风格。 (三)初步懂得乐句的意义、学会分辨和划分乐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现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四)流畅地唱好《原谅我》《哦!苏珊娜》。为歌曲《原谅我》创编新歌词、配打击乐器伴奏、为《哦!苏珊娜》编配表演动作,提高音乐表现力。

(五)师生合作发声练习,二部合唱时,声音和谐,音高准确。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青蛙

合唱”效果。

二、教学重点:乐句划分,视唱曲谱。 三、教学难点:打击乐编配。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接触了舞蹈和打击乐伴奏的编配,认识了两种乐器,并能够分辨其音色,进行了基本发声练习,掌握了连唱和休止的歌唱技巧,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具:钢琴、黑板、光碟、竖笛。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我和你》 《原谅我》 二、教学目标:

(一) 学生唱会歌曲《原谅我》,创编歌词,配打击乐; (二) 欣赏《我和你》,会划分乐句。 三、教学重点:乐句的认识和划分 四、教学难点:歌词的创编。

教学内容:

五、1、欣赏《我和你》,感受乐句的划分,并试着自己划分乐句。

2、学唱歌曲《原谅我》

3、编创与活动 ,使用小乐器配奏。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常规练习

2.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

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3.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4. 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七、作业

1. 练习吹奏竖笛

2. 寻找《我和你》奥运其他版本欣赏,并在第二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同伴进行曲》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列队及创编活动,学生能分辨乐段;2. 通过欣赏活动,学生能了解

吹奏乐,并能列举一些吹奏乐器。 三、教学重点:对乐段和乐句的听辨及划分 四、教学难点:对进行曲曲风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聆听《同伴进行曲》 1. 导入:(复习歌曲“原谅我”,)

师:原谅了我,我们继续做好伙伴,现在我们来听听一首管弦乐,同伴进行曲。

2. 听前活动:进行列队表演:

①跑步走;②齐步走

问:听这段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

聆听,听后交流,介绍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