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学习指导(简答题) 下载本文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2.掌握复利终值与现值的计算

3.掌握年金的概念、分类 4.重点掌握普通年金的终值与现值的计算 5.掌握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6.了解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 7.熟悉风险报酬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主要内容

1.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 ........

2.资金时间价值可以用相对数和绝对数两种形式表现,相对数——时间价值率来表示,绝对数---时间价值额表示。

时间价值率是指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一般的利息率除了包括资金时间价值以外,实际上还包含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这两个因素。

3.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现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俗称本利和。通常以F表示。

4.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通常以P表示。

5.按照单利的计算法则,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I=P·i·n ① 单利终值的计算公式见②: F=P+P·i·n=P(1+ i·n) ② 单利现值的计算公式见③:

P=F/(1+i·n) ③ 单利现值和单利终值互为逆运算。 6.复利,是指不仅本金要计算利息,利息也要计算利息。 ..7.复利终值是指一定量的本金按复利计算若干期后的本利和。第N年后的本利和为式:

n

F=P(1+i) ④

n

式中,(1+i)称为复利终值系数,用符号(F/P,i,n)表示,可查阅“1元复利终值表”直接获得。

复利现值是指今后某一特定时间收到或付出的一笔款项,按折现率(i)所计算的现

-n

在时点价值,其计算公式为:P=F(1+i)⑤ 复利现值和复利终值互为逆运算。

-n

式中,(1+i)称为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P/F,i,n)表示,查阅“1元复利现值表” 8.年金是指一定时间内每次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通常记作A。年金按每次收付发生...的时点不同,可分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等几种。

1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9、普通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后付年金。 ......(1)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A·〔其中,〔终值表”。

(2)年偿债基金的计算公式:A=F·〔(1?i)n-1〕 ⑦

其中,(1?i)n-1称作“偿债基金系数 ”记作(A/F,i,n),可直接查阅“偿债基金系数”,或通过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推算出来。

(3)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P=A·〔其中,

1-(1?i)-ni1-(1?i)-ni(1?i)n-1i(1?i)n-1i〕 ⑥

〕通常称作“年金终值系数”,记作(F/A,i,n),可直接查阅“1元年金

ii〕 ⑧

称作“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可直接查阅“1元年金现值表”。

i(4)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公式为:A=P·〔1-(1?i)-n〕 ⑨

其中,1-(1?i)-n称作“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可直接查阅“资本回收系数表”或利用年金现值系数的例数求得。

10.即付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先付年金。 ......

(1)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 F=A·〔

(1?i)n-1i(1?i)n?1-1ii〕·(1+i)= A·〔-1〕 ⑩

式中方括号内的数值称作“即付年金终系数”,它是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基础上,

期数加1,系数减1所得的结果,记作[(P/A,i,n+1)-1]。这样,通过查阅“一元年金终值表”得到(n+1)期的值,然后减去1便可得对应的即付年金系数的值

(2)即付现金现值的计算公式:P=A·〔

1-(1?i)-ni〕·(1+i) = A·〔

1-(1?i)-(n-1)i+1〕

式中方括号的数值称作“即付现金现值系数”,它是在普通年金系数的基础,期数减1,系数加1所得的结果。通常,记作[(P/A,i,n-1)+1]。这样,通过“1元年金现值表”得(n-1)期的值,然后加1,便可得出对应的即付年金现值系数的值。

11.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发生时间不在第一期末,而是隔若干期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凡不是从第一期开始的普通年金的都是递延年金。

计算公式为:

P=A·[(P/A,i,m+n)-(p/A,i,m)] 或P=A·[(P/A,i,n)·(p/F,i,m)] 12.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

2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等额收(付)的特种年金,可视为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即期限趋于无穷的普通年金。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P=A·

13.折现率(利息率)的计算:

在前述计算终值和现值时,都假定利息率是给定的,但在财务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已知计算期数、终值和现值,求利息率的问题。

(1)已知复利终值F,现值P,期数n,求i

i=nF/P-1

(2)已知永续年金A,现值P,求i i=A/P

(3)已知普通年金A,终值F,期数n,求i

根据F/A=(F/A,i,n),查普通年金终值系数表,找出系数值为的对应的i即可。若找不到完全对应的i,则可运用内插法求得。

(4)已知普通年金A,现值P,期数n,求i

根据,P/A=(P/A, i,n)查普通年金现值系数表,找出系数值为P/A的对应I即可。若找不到完全对应的I,则可运用内插法求得。

注意:这种算法还适用复利终值、现值已知情况下,求I和即付年金利率I的求解。这个问题要重点掌握如何利用内插法来求折现率i。

m

14.有效年利率(或实际利率)同名义利率的关系:i=(1+r/m)-1

式中,i—有效年利率(实际利率 ) r—名义利率 m—每年复利次数

15.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按形式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6.所谓风险报酬,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所谓风险报酬率,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率(也即无风险报酬率)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率。

期望投资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风险报酬率。 17.风险衡量的计算:

(1)概率是用百分数或小数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出现某种结果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设概率为,则概率分布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0≤Pi≤1;

1i?Pi?1ni?1

(2)期望值的计算:

期望值是一个概率颁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各自的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是加权平均的中心值,是反映集中趋势的一种量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3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E=?XiPi

i?1n式中,E—期望收益率

Xi—第i种可能结果的报酬率 Pi—第i种可能结果的概率

(3)计算投资项目收益的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是反映概率颁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通常以 表示,计算公式如下:σ=

?(Xi?1ni?E)2?Pi

标准离差以绝对数衡量决策方案的风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σ越大,风险越大。 (4)计算投资项目收益的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同期望值之比,通常用符号q表示。 q=σ/E

标准离差率是一个相对指标,与标准离差相比,后者适用于相同期望值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前者则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在期望值不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

18.风险的决策依据:(风险报酬分析)

(1)对于单个方案,比较标准离差(率)与设定的可接受的此项指标最高限值对比,若前者低于后者,可以接受。

(2)对于多方案择优,则通常应选择标准离差最低,期望收益最高的方案。 (五)计算与分析题

1.某人将20 000元现金存入银行,银行年利率6%,按复利计算,6年后提出本利和,试问她共提出多少现金?

2.某人五年后需用现金40 000元,若银行存款年利率为8%,按复利计算,则此人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现金?

3某人现在存入银行一笔现金80 000元,存款年利率3%,拟在今后8年内每年年末提取等额现金以备使用,则此人每年可提取多少现金?

4.某厂六年后购买设备需要现金10万元,银行存款年利率3%,如六年内每年年末存入等额款项,则该厂为积累设备购买价款,每年应存入多少现金?

5.某大学设立奖学金,拟在银行存一笔款项,预期以后无限期地在每年年末支取利息42 000元,存款年利率3%,则该校现在应存入多少款项?

6.某公司年初向银行借入106 700元,借款年利率10%,银行要求每年年末归还20 000

4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元,则该公司需要几年可还清借款本息?

7.某企业6年末的现金流量如下表所示,贴现率为8%,求2001年年初的现值。

年度 现金流量(元) 2001 1000 2002 2000 2003 3000 2004 2000 2005 2000 2006 2000

试计算该企业的付款现值。

8.某企业向银行借入一笔款项,银行贷款的年利息率10%,银行规定前10年不用还本付息,但从第11年至20年每年年末偿还本息2000元;若(P/A,10%,10)=6.145, (P/A,10%,20)=8.514, (P/F,10%,10)=0.3855 求:计算这笔款项的现值。

9.某企业于年初存入银行10万元,在年利率为10%,半年复利一次的情况下,到第10年末,该企业能得到的本利和为多少?

10.甲银行的年利率为8%,若每季复利一次。要求计算: ①银行的实际年利率。

②银行每月复利一次,若要与甲银行的实际年利率相等,则其利率应为多少?

11.某公司年初借款5 335万元,规定每年年末还款1 000万元,银行存款年利率为10%,需几年才能还清借款本息?

12.某公司计划投资创办某项目,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投资项目的有关数据如下:

市场状况 繁荣 一般 萧条 投资报酬率 30% 20% 10% 概率 0.2 0.6 0.2 计算投资项目的期望报酬率、标准离差及标准离差率。 (六)综合题

1.1993年初,某公司从银行取得一笔借款为5 000万元,贷款年利率15%,规定2 000年末一次还清本息。该公司计划从1995年末每年存入银行一笔等额偿债基金以偿还借款,假设银行存款年利率为10%,问每年存入多少偿债基金?

2.某工厂准备以500万元投资筹建分厂,根据市场预测,预计每年可获得的收益及其概率的资料如下表:

市场情况 预计每年收益(Xi) 概率(Pi) 繁 荣 120万元 0.2 一 般 100万元 0.5 较 差 60万元 0.3

已知该行业的风险报酬系数为8%,无风险报酬率为6%。 要求: (1)计算该项投资的收益期望值;

5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2)计算该项投资的标准离差; (3)计算该项投资的标准离率;

(4)计算该项投资的风险报酬率和投资报酬率。

四、参考答案

(五)计算与分析题

1.解:本题已知复利现金P,求复利终值F。

共提出现金:20 000×(F/P,6%,6)=20 000×1.419 =28 380(元)

2.解:本题是已知复利终值F,求复利现值P。

应存入现金:40 000×(P/F,8%,5)=40 000×0.618=27 240(元)

3.解:每年提取数即A。本题是已知年金现值P,求A A=80 000/(P/A,3%,8)=80 000/7.0197=11 396(元)

4.解:本题是已知年金终值,求年金A。

A=F/(F/A,3%,6)=100 000/6.468=15 459.8(元)

5.解:本题是已知年金,求永续年金现值。 P=A / i=42 000 / 3%=1 400 000(元)

6.解:本题是已知年金现值和年金,求期数。 ∴106 700=20 000×(P/A,10%,n)

∵(P/A,10%,n)=106 700/20 000=5.335

按i=10%,查年金现值系数表, 求得n=8(年)

7.解:2001年初的现值:

=1000×(P/F,8%,1)+2000×(P/F,8%,2)+3000×(P/F,8%,3)+2000×[(P/A,8%,6)- (P/A,8%,3)]

=1000×0.926+2000×0.857+3000×0.794+2000×(4.623-2.577) =926+1714+2382+4092=9114(元)

8.解:本题是已知递延年金A,求其现值P。 P=A·[(P/A,10%,20)-(P/A,10%,10)〕

=2000×(8.514-6.145)=2000×2.369=4738(元) 9.解:已知:P=10万元,r=10%,m=2,n=10

m2

则i=(1+r/m)-1=(1+10%/2)-1=10.25%

6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F=P(1+i)=10×(1+10.25%)=26.53(万元) 即企业于第10年末可得本利和26、53万元。

nm2×10

或F=P(1+r/m) =10(1+10%/2)=10(F/P,5%,20)=26.53(万元)

10.解:根据P=A·(P/A, i,n)公式得: 5 335=1 000·(P/A,i,n) (P/A,i,n)=5.335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n=8(年)

11.解:(1) 已知r=8%,m=4,甲银行的实际年利率为:

4

i=(1+8%/4)-1 i=0.0824=8.24% (2)设乙银行年利率为r,则:

12

(1+r/12) –1=8. 42% R=0.0794=7.94% 12.解:

(1)投资项目的期望报酬率为:=30%×0.2+20%×0.6+10%×0.2=20% (2)标准离差及标准离差率为 :

n10

(30%?20%)2?0.2?(20%?20%)2?0.6?(10%?20%)2?0.2=6.3%

6.3%

(3)标准离差率为:=0.315

20%

(六)综合题 1.解:(1)2000年末一次还清本息为:

8

F=5 000(1+50%)=5 000×3.059=15 295(万元) (2)偿债基金数额每年为: ∴F=A·(F/A,i,n)

∵A=F/( F/A,i,n) =15 295/( F/A,10%,6)=15 295/7.7156

=1 982(万元)

2.解:(1)计算该项投资的收益期望值:

120×0.2+100×0.5+60×0.3=24+50+18=92(万元) (2)计算该项投资的标准离差:

(120?92)2?0.2?(100?92)2?0.5?(60?92)2?0.3=496=22.27

(3)计算该项投资的标准离率:22.27/92=24.21% (4)计算该项目的风险报酬率: 8%×24.21%=1.94% 则投资报酬率为:6%+1.94%=7.94%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

7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筹资的意义与分类及原则 2.熟悉企业的筹资渠道与方式

3.熟悉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 4.熟悉权益资金筹资方式的种类及优缺点 5.熟悉股票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6.熟悉普通股的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暂停和终止条件

7.掌握普通股股东与优先股股东的权利 8.了解负债资金的筹资方式、种类及其特点 9.掌握银行借款的信用条件、利息支付方式 10.掌握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发行价格 11.掌握商业信用的形式、现金折扣成本计算 12.熟悉融资租赁的概念、条件和特点

二、主要内容

1.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及调整资金结构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

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筹资是企业的主要财务活动之一。 企业筹资的分类

(1)按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两种。

(2)按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可将企业资金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2.企业筹资的意义

资金筹集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又是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筹资也为投 资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企业筹集资金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筹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的大小 ,以便选择最佳筹资方式,实现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3.筹资渠道是筹借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资金来源与流量。我国目前筹资渠道主要 ....有: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居民个人资金、 企业自留资金等六种方式。

4.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用的具体形式。目前我国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吸收直接投资;(2)发行股票;(3)利用留存收益;(4)银行借款;(5)商业信用; (6)发行公司债券;(7)融资租赁。 5.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相互关系

筹资渠道解决的是资金来源问题,而筹资方式则解决通过何种方式取得资金的问题。一定的 筹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筹资渠道,但是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得。

6.企业筹资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规模适当原则;筹措及时原则;来源合理原则;方式 经济原则。

7.资金需要量预测的三种主要方法:定性预测法、销售百分比法和资金习性预测法。学习中, 重点掌握后两种方法的运用。

8. 销售百分比法预测法 公式表示:

外界资金的需要量=

AB(△S)- (△S)-EP(S2) S1S18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式中A——随销售变动的资产(变动资产);B——随销售变化的负债(变动负债); S1——基期销售额; S2——预测期销售额; △S——△S= S2- S1

E——收益留存比率; P——销售净利率;

AB——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S1S19.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 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投资中的出资方式主要有:(1)现金 出资;(2)实物出资;(3)工业产权出资;(4)土地使用权出资。

10.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投资人投资入股以及取得股利 .....的凭证,它代表了股东对股份制公司的所有权。 11.股票的分类

股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股东权利和义务分类: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

(2)按股票票面是否记名分类;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 (3)按股票票面有无金额分类,分为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 (4)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区分类,分为A股、B股、H股和N股。 .........

12.普通股筹资优点:(1)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2)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3)筹资 风险小(4)能增加公司信誉(5)筹资限制较少。

普通股筹资的缺点:(1)资金成本高(2)容易分散控制权 13.优先股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证券,它虽属自有资金,但却兼有债券性质。优先股虽没 ....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但需支付固定的股利,成为财务上的一项负担。因此,当公 司利用优先股筹资时,一定要考虑它这两方面的特性。

14.优先股筹资的优点:(1)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2)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 一定弹性(3)有利于增强公司信誉。

优先股筹资的缺点:(1)筹资成本高(2)筹资限制多(3)财务负担重。 15.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1)利随本清法 在此种方法下,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贴现法 在此种方法下,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计算公式如下:

贴现贷款实际利率=

利息名义利率 或者: =

贷款金额?利息1?名义利率16.银行借款的优点 (1)筹资速度快; (2)筹资成本低;(3)借款弹性好。4(

银行借款的缺点:(1)限制条款较多; (2)筹资数额有限。 17.债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集负债资金而向投资人出具的,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 .....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主要包括债券的面值、债券的期限、利率与利息、债券的价

9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格等基本要素。 18.债券的种类:

(1)按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2)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分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券; (3)按债券的票面上是否记名,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19.债券的发行条件

《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发债企业的一些基本要求需掌握。重点理解: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总 面额不得大于该企业的自有资产净值;发行债券前三年盈利;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 期限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40%。

《公司法》对发债企业的基本要求重点要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3000万元, 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6000万元;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最近三年 可分配利润是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等。

20.债券的发行价格

债券的发行价格有以下三种:等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 ..............

掌握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 债券发行价格=

票面金额?1?市场利率?n??t?1n票面金额?票面利率?1?市场利率?t

式中:n——债券期限; t——付息斯数;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当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时,债券等价发行; 当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时,债券溢价发行; 当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债券折价发行;

21.债券筹资的优点(1)资金成本低(2)保证控制权(3)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债券筹资的缺点:(1)筹资风险高(有导致破产的可能)(2)限制条件多(3)筹资额有限 22.租赁是出租人在承租人给予一定报酬的条件下,授予承租人在约定期限内占有和使用财 产权利的一种契约性行为。

租赁主要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

融资租赁可细分为三种:售后租回、直接租赁、杠杆租赁。 23.租金的购成:

(1) 营业租赁的租金,包括租赁资产购买成本、租赁期间利息、租赁物件维护费、业务及 管理费、税金、保险费及租赁物的陈旧风险补偿金等。

(2) 融资租赁的租金包括设备价款和租息两部分,其中租息又可分为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 租赁手续费等。

24.租金的计算方法

在我国融资租赁业务中,计算租金方法一般采用等额年金法,分先付租金和后付租金来计算 租金。学习中应掌握书中所列述的计算方法。

(1)后付租金的计算公式:A=P/(P/A,i,n)

10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2)先付租金的计算公式:A=P/[(P/A,i,n-1)+1]

25.租赁筹资的优点:(1)筹资速度快(2)限制条款少(3)设备淘汰风险小(4)到期还本负 担轻(5)税收负担轻(租金可在税前扣除)(6)租赁可提供一种新的资金来源。 租赁筹资的缺点: (1)租金总额往往要超出设备买价许多,故成本较高 (2)在承租企业财务困难时期,固定的租金支付也会构成一项企业的负担 (3)采用租赁方式如不能享有设备残值,可视为承租企业的一种机会损失。

26.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可转换债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按规定的价格或一定的比例,由持有人自由地选择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它具有债权性资金和权益性资金的双重性质。

27. 可转换债券的优点:(1)可节约利息支出;(2)有利于稳定股价;(3)增强筹资灵活性。

可转换债券的缺点:(1)增强了对管理层的压力;(2)存在回购风险;(3)股价大幅度上

扬时,纯在减少筹资数量的风险。

28.发行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点:(1)为公司筹集额外的资金;(2)促进其他筹资方式的应用 发行认股权证筹资的缺点:(1)稀释普通股收益;(2)容易分散控制权

29.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一种 直接信用关系。商业信用的形式(1)赊购商品;(2)预收货款;(3)商业汇票等。

30.信用条件是指销货人对付款时间和现金折扣所用的具体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预 收货款、延期付款但不提供现折扣、延期付款,但早付款有现金折扣。

31.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

如果销货单位提供现金折扣,购买单位应昼争取获得此项折扣,因为丧失现金折扣的机会 成本很高。可按下式计算:

资金成本率=

CD360??100%

1?CDN式中:CD——现金折扣的百分比 N——失去现金折扣延期付款天数 32.商业信用融资的优点:(1)筹资便利(2)筹资成本低(3)限制条件少。 商业信用融资的缺点:(1)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较短;(2)若放弃现金折扣,则要付同较高的资金成本。

二、复习参考题

(五)计算与分析题

1.华美公司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每年付息一次。要求: (1)计算市场利率为8%时的债券发行价格; (2)计算市场利率为12%时的债券发行价格。

2. 某企业按年利率10%从银行借入200万元,银行要求企业按贷款的15%保持补偿性余额, 试计算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

3. 某企业发行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5年、利率为12%的长期债券,因市场利率变化企 业决定以1116.80元的价格售出。试确定当时的市场利率为多少?

4. 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500万元,期限1年,名义利率8%,利息为40万元,按贴息法 付息,计算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

(六)综合题

11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1.伊利公司拟采购一批商品,供应单位要求的付款条件如下: (1) 若立即付款,价格为9630元。 (2) 30天内付款,价格为9750元。

(3) 31天至60天付款,价格为9870元。 (4) 61天至90天付款,价格为10000元。

假设银行短期借款利率为15%,每年按360天计算。

要求:计算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并选折对公司最有利的日期和价格。 2.某公司1999年12月31日简要资产负债表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资产 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现金 应收账款 存货 预付账款 固定资产净值 合计 金额 10 40 28 18 100 196 应付费用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长期负债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合计 4 20 8 70 50 44 196 表中资产方前4项为变动性项目,负债方前3项为变动性项目。 已知1999年销售收入为 200万元。公司销售净利润率为10%,其中60%净利润分配给 投资者现在还有剩余生产能力,2000年预计销售收入为240万元,公司预定2000年增加长期 投资8万元。要求:采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公司2000年需要的外部筹资额。

四、参考答案

(五)计算与分析题

1. 解:(1)计算市场利率为8%时,则:

债券发行价格= 1000×10%×(P/A,8%,5)+1000×(P/F,8%,5)=1079.87(元) (2)计算市场利率为12%时,则:

债券发行价格= 1000×10%×(P/A,12%,5)+1000×(P/F,12%,5)=927.88(元) 1. 解: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10%/(1-15%)×100%=11.76% 或 =200×10%/200×(1-15%)=11.76% 2. 解:根据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

3. 1000×12%×(P/A,i,5)+1000×(P/F,i,5)=1116.80 利用内插法查表计算可得,i=9%

4. 解:实际利率=利息/(贷款金额-利息) ×100%=40/(500-40) ×100%=8.7% 或 =名义利率/(1-名义利率) ×100%=8%/(1-8%)×100%=8.7% (六)综合题

1、解:(1)若立即付款:

折扣率=(10000-9630)/10000=3.7%

12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放弃折扣成本=3.7%/(1-3.7%)×360/(90-0)=15.37%

(2)若30天内付款,则 折扣率=(10000-9750)/10000=2.5% 放弃折扣成本=2.5%/(1-2.5%)×360/(90-30)=15.38%

(3)若60天内付款,则 折扣率=(10000-9870)/10000=1.3% 放弃折扣成本=1.3%/(1-1.3%)×360/(90-60)=15.81%

因为借款利率为15%,所以最有利的是第60天付款,价格为9870元

2、1999年变动性资产占销售的百分比为: 10/200+40/200+28/200+18/200=48%; 1999年变动性负债占销售的百分比为: 4/200+20/200+8/200=16% 2000年比1999年销售收入增加: 240-200=40(万元)

需要的外部筹资额为:(48%×40)-(16%×40)-(240×10%)×(1-60%)+8=11.2(万元)

第四章 资金成本及筹资决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资金成本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个别资金成本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 3.了解边际资金成本 4.掌握筹资突破点的计算

5.掌握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概念及计算 6.熟悉最优资金结构的概念

7.掌握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法及比较资金成本法

二、主要内容

⒈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内容。 .

⒉ 资金成本=

每年的用资费用

筹资数额?筹资费用3.个别资金成本是指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主要包括债券成本、银行借款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及留存收益成本,前两者可统称为负债资金成本,后三者称作权益资金成本。

4.债券成本计算公式是:

Kb =

I?1?T?B?i?(1?T) ?B0(1?f)B0(1?f)年利息??1?所得税率?

借款金额??1?筹资费率?5.银行借款成本计算公式为; 借款成本=

6.优先股成本计算公式为:

13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优先股成本=

优先股每年的股利

发行优先股总额??1?筹资费率?7.普通股成本计算公式为:

(1)若每年股利固定不变,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成本=每年固定股利/普通股发行总额(1-筹资费率)

(2)若假设普通股的年股利增长率为G,则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成本=

上年股利?预计股利增长率(g)

??普通股的发行总额?1?筹资费率(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成本=

(4)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普通股成本= 8.留存收益成本

留用利润成本=每年固定股利/普通股发行总额 股利不断增加的企业则为: 普通股成本=

上年股利?预计股利增长率(g)

普通股的发行总额9.综合资金成本是以各种资金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故称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为:Kw= ΣwjKj

10.边际资金成本又称作资金的边际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 11.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当业务量发生较小的变化时,利润....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12.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

?EBIT/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即:DOL=

?S/S产销量变动率M基期边际贡献 即:DOL=

EBIT基期息税前利润经营杠杆系数=

13.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

?EPS/EPS每股利润变动率 即:DFL=

?EBIT/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率14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财务杠杆系数的简化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

息税前利润EBIT即: DFL=

d优先股股利EBIT?I?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率1?TEBIT

EBIT?I若企业未发行优先股,则 DFL=

14.复合杠杆系数,是指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复合杠杆系数=

?EPS/EPS每股利润变动率 即:DCL=

?S/S产销量变动率上述公式的简化公式如下:

DCL=DOL×DFL

即:复合杠杆系数等于经营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之积。 DCL=

(P?v)Qd(P?v)Q?a?I?1?T(P?v)Q

(P?v)Q?a?I

若企业未发行优先股,则复合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DCL=

15.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反之亦然。 16.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狭义的资金结构是指长期资金结构;.......广义的资金结构是指全部资金(包括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结构。 17.最优的资金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

18.每股利润无差异点是指采用两种不同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利润相等时的经营利润点及销售收入点。其计算公式为:(求出的EBIT即是)

(EBIT?I1)(1?T)?D1(EBIT?I2)(1?T)?D2=

N1N219.比较资金成本法是指企业在作出筹资决策之前,先拟定若干个备选取方案,分别计算各

方案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金结构的方法

20.因素分析法是指考虑影响资金结构的各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资金结构。

三、复习参考题

(五)计算与分析题

1.某公司发行期限5年,面值2 000万元,利率12%的债券2 500万元,发行费率4%,所得

15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税率25%,计算该债券的资金成本。

2.B企业向银行借款200万元,筹资费率为1%,补偿性余额为10%,借款年利率为8%,所得税税率为25%,求该项银行借款成本率。

3.某公司发行优先股150万元,年股利率为12.5%,预计筹资费为5万元,所得税率为25%,求该优先股的成本。

4.某公司发行普通股股票1 000万元(每股10元)筹资费率为4%,预计第一年末股利率为11%,以后每年增4%,求该普通股票成本率。

5.某企业拟筹资2 500万元,其中发行债券1 000万元,筹资费率2%,债券年利率10%,所得税率为25%;优先股500万元,年股息率7%,筹资费率为3%;普通股1 000万元,筹资费率为4%,每一年预期股利率为10%,以后各年增长4%。试计算该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

6.ABC股份有限公司为扩大经营业务,拟筹资1 000万元,现有A、B两个方案供选择。有关资料如下表:

融资方式 长期债券 普通股 优先股 合 计 融资额 500 300 200 1 000 A方案 资金成本% 5 10 8 —— B方案 融资额 200 500 300 1 000 资金成本% 3 9 6 —— 要求:通过计算分析该公司应选用的融资方案。

7.某公司扩大生产经营拟增加资金投入,经研究测算决定,增资后资本仍保持目前的结构,即负债与仅益资本的比便为1∶3,权益资本由发行普通股解决。预计有关资料如下: 资本构成 筹资额 100万元内 债券 100万—200万元 200万—300万元 150万元内 权益资本 150万—600万元 600万—900万元 资本成本 0.06 0.07 0.09 0.13 0.15 0.18 要求计算:

(1)不同筹资额的筹资分界点;

(2)不同筹资范围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确定最佳的筹资方案。

8.某企业年销售额为280万元,息税前利润80万元,固定成本为32万元,变动成本率60%;全部资本200万元,负债比率45%,负债利率12%。

要求:分别计算该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 9.某企业资金总额为2 000万元,借入资金与权益酱的比例为1∶1,借入资金利息率为10%,普通股股数为50万股,所得税率为25%,1998年企业息税前利润为300万元。 要求计算:

(1)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和普通股每股利润;

(2)预计1999年企业息税前利润增长20%,普通股每股利润又是多少?

10.某企业目前拥有资本1 000万元,资金结构为:债务资本20%(年息为20万元),普通股

16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权益资本80%(发行普通股10万股,每股面值80元)。现准备追加筹资400万元,有两种筹方案供选择

(1)全部发行普通股:增发5万股,每股面值80元; (2)全部筹措长期债务:利率为10%,利息为40万元。

企业追加筹资后,息税前利润预计为160万元,所得税率为25%。 要求:计算每股利润无差异点及无差异点的每股利润额。

11.某公司在初创时拟筹资500万元,现有甲、乙两上备选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甲、乙两方案其他条件相同)。 融资方式 长期债券 公司债券 普通股票 合 计 甲方案 筹资额(万元) 80 120 300 500 资金成本(%) 7.0 8.5 14.0 —— 乙方案 筹资额(万元) 110 40 350 500 资金成本(%) 7.5 8.0 14.0 —— 试测算比较该公司甲、乙两个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并进行决策。

四、参考答案

(五)计算与分析题

1.解:该债券的资金成本为:

[2000×12%×(1-25%)]/[2500×(1-4%)]=7.5%

2.解:银行借款成本率为

[200×8%×(1-25%)]/[200×(1-10%)(1-1%)]=6.73% 3.解:优先股股票成本率为: (150×12.5%)/(150-5)=12.93% 4.解:普通股票成本率:

(1000×11%)/[1000×(1-4%)]+4%=15.46% 5.解:(1)在该筹资方案中,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权数)为: 债券比重=1 000/2 500 =0.4 优先股比重=500/2 500=0.2 普通股比重=1 000/2 500=0.4

(2)各种资金的个别资金成本为:

债券资金成本=[10%×(1-25%)]/(1-2%)=7.65% 优先股资金成本=7%/(1-3%)=7.22%

普通股资金成本=10%/(1-4%)+4%=14.42% (3)该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为:

7.65%×0.4+7.22%×0.2+14.42%×0.4=10.27% 6.解: A方案:

17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1)各种融资占总额的比重: 长期债券:500/1 000=0.5 普通股:300/1 000=0.3 优先股:200/1 000=0.2 (2)综合资金成本为:

0.5×5%+0.3×10%+0.2×8%=7.1% B方案:

(1)各种融资所占比重: 长期债券:200/1 000=0.2 普通股:500/1 000=0.5 优先股:300/1 000=0.3 (2)综合资金成本为:

0.2×3%+0.5×9%+0.2×6%=6.9%

通过计算得知A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大于B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所以应选B方案进行融资。 7.解:(1) 资本构成 债券 资本结构 25% 资本成本 0.06 0.07 0.09 0.13 0.15 0.18 筹资额(万元) 100(内) 100—200 200—300 150(内) 150—600 600—900 筹资分界点(万元) 100/25%=400 200/25%=800 300/25%=1200 150/75%=200 600/75%=800 900/75%=1200 权益资本 75% (2)

A、筹资范围在200万元以内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0.13×75%+0.06×25%=11.25% B、筹资范围在200万~400万元以内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0.15×75%+0.06×25%=12.75% C、筹资范围在400万~800万元以内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0.15×75%+0.07×25%=13% D、筹资范围在800万~1 200万元以内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0.18×75%+0.09×25%=15.75% 由此可见,公司增资200万元可保证资本成本最低。 8.解:经营杠杆系数=

基期边际贡献280?280?60%==1.4

基期息税前利润280?280?60%?32(或80)财务杠杆系数=

80息税前利润==1.16

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80?200?45%?12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复合杠杆系数为:1.40×1.16=1.62 9.解:(1) 财务杠杆系数=

300?1.5

300?1000?10%

普通股每股利润 =

(300?1000?10%)?(1?25%)?3元/股

50(2)普通股每股利润

=3×(1+20%×1.5)=3.9(元/股) 10.解:

(1)增发普通股与增加债务两种增资方式下的无差别点:

(EBIT?I1)(1?T)1(EBIT?I2)(1?T)=

N2N1则:

(EBIT?20)(1?25%)10?5 =

[EBIT?(20?40)]?(1?25%)10

EBIT=140(万元)

(2)每股利润为:

(140?20)?(1?25%)10?5=6元/股

11.解:(1)甲方案:

A、各种筹方工占筹资总额的比重: 长期借款: 80/500=0.16 公司债券:120/500=0.24 普 通 股:300/500=0.60 B、综合资金成本:

7%×0.16+8.5%×0.24+14%×0.60 =11.56% (2)乙方案:

A、各种筹资方案占筹资总额的比重: 长期借款: 110/500=0.22 公司债券:40/500=0.08 普 通 股:350/500=0.70 B、综合资金成本:

19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7.5%×0.22+8%×0.08+14%×0.7 =12.09%

(3)甲、乙两方案比较。甲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低于乙方案,在其他有关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应选取甲方案。

第五章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⒈掌握现金流量的估算方法 ⒉掌握净现金流量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⒊掌握各种非贴现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及计算方法 ⒋掌握各种贴现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及计算方法 ⒌了解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⒍重点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掌握独立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评价,对于多个互斥方案的中项目寿命相等的投资决策掌握差额净现值法;对于项目寿命不相等的投资决策掌握年均净现值法)

⒎了解无形资产投资决策 ⒏了解无形资产日常管理 ⒐了解其他资产管理

二、主要内容

⒈现金流入包括:营业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和其他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包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各项税款和其他现金流出。

⒉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资本化利息

⒊建设期净现金流量=-原始投资额;经营期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额+该年利息费用+该年回收额

⒋非折现评价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折现评价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⒌非折现评价指标的内容: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额/投资总额×100%

Tp=T-1+第(T-1)年的累积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式中,Tp为投资回收期,T为项目各年累积净现金流量首次为正值或零的年份。

⒍折现评价指标的内容:

净现值(NPV)=∑NCFt×(P/F,Ic,t)

净现值率=投资项目净现值/原始投资现值×100%

获利指数(PI)=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当NPV(ic)=0时,内部收益率IRR=ic

⒎单个独立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评价

利用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进行评价

⒏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与优选取 项目寿命相等的投资决策

20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采用净现值法,

项目寿命不相等的投资决策

采用最小公倍寿命法或年均净现值法

⒐多个方案组合的决策

⒑无形资产投资由于投资的形式多、投资期及取得超额收益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所增加的超额收益额也存在不确定性等原因使决策很复杂。

三、复习参考题

(五)计算与分析题

⒈某企业计划投资某项固定资产来开发甲产品,原始投资为150万元,经营期5年,期满无残值。甲产品投产后,预计年产销量10 000件,单位售价80元,单位经营成本20元。该企业按直线法折旧,所得税率33%,设定折现率10%。 要求计算:

?年折旧;

?建设期净现金流量;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 ?静态投资回收期; ?净现值; ?净现值率; ?现值指数。

⒉某工业项目需要投入固定资金300万元,该项目建设期2年,建设期资本化利息50万元,经营期5年,固定资产期满残值收入30万元。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60万元,年经营成本60万元。经营期每年支付借款利息35万元,经营期结束时还本。 该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所得税率33%,设定折现率10%。 要求:

(1)计算该投资项目建设期净现金流量、经营期年净现金流量和终结点净现金流量。 (2)计算该投资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

(3)计算该投资项目净现值、净现值率和获利指数。 (4)评价该投资项目是否可行。

3.已知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有关资料如下;

年数 净现金流量 复利现值系数 累计净现金流量 0 -500 1 1 200 0.8929 2 100 0.7972 3 100 0.7118 4 200 0.6355 5 100 0.5643 合计 200 折现的净现金流量 要求:(1)将上表的空白处填上数字 (2)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3)列出该项目的下列指标

21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①原始投资期 ②项目计算期 ③净现值 (5)根据净现值指标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4.计算三方案的投资及现金流量如下表(资金成本为8%) 时间 投资 A B -10 000 -10 000 3 000 5 000 12 000 7 000 0 1 2 要求:(1)净现值 (2)内部收益率 (3)获利指数

(4)假设方案A、B为互斥方案,做出决策。

(六)综合题

华明公司于2002年1月1日购入设备一台,设备价款15 500元,预计使用3年,预计 期末残值为500元,采用直线法按3年计提折旧(均符合税法规定)。该设备于购入当日投入使用,预计能使公司未来三年的销售收入分别增加为 10 000元、20 000元和15 000元,除折旧外的费用增加额分别为4 000元、12 000 元和5 000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要求的最低的投资报酬率为10%,目前年税后利润为20 000元。 要求:(1)计算设备每年折旧额。

(2)预测公司未来三年每年的净利润。

(3)预测该项目未来三年经营净现金流量。 (4)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

四、参考答案

(五)计算分析题

⒈(1)年折旧=150/5=30(万元);

(2)建设期净现金流量 NCF=-150(万元); (3)经营期每年的净现金流量

NCF=[10 000×(80-20)-300 000](1-33%)+300000=50.1(万元)。 (4)静态投资回收期=150/50.1=3年;

(5)净现值(NPV)=50.1(P/A,10%,5)-150=39.93(万元); (6)净现值率(NPVR)=39.93/150=26.62%; (7)现值指数=1.27;

⒉(1)固定资产原值=350(万元) 年折旧=(350-30)/5=64(万元) 建设期 NCF=-300万元 ;

经营期年 NCF=(160-60-64-35)×(1-33%)+64+35=99.67万元; 终结点净流量=99.67+30=129.67万元. (2)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300/99.67=3年 (3)NPV=99.67×(P/A,10%,5)(P/F,10%,2)+30×(P/F,10%,7)-300=27.65万元; NPVR=27.65/300=9.22% PI=1.09。

22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4)该项目可行。

年数 净现金流量 复利现值系数 累计净现金流量 折现的净现金流量 0 -500 1 -500 -500 1 200 0.8929 -300 2 100 0.7972 -200 3 100 0.7118 -100 71.18 4 200 5 100 合计 200 0.6355 0.5643 100 200 178.57 79.72 127.10 56.74 13.01 3.(1)填表如下: (2)静态投资回收期=3+1-100/200=3.5(年) (3)原始投资额=500(万元) 项目计算期=5年 净现值=13.01

(4)因为该项目净现值为13.01>0, 所以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4. (1)NPV(A)=-10 000+3 000×(P/F,8%,1)+12 000×(P/F,8%,2)=3 062(元) NPV(B)=-10 000+5 000×(P/F,8%,1)+7 000×(P/F,8%,2)=629(元) (2)对于A方案

当i=24%时,NPV(A)=218(元) 当i=28%时,NPV(A)=-337(元)

IRR(A)=24%+[4%×218/(337+218)]=25.57% 同理, IRR(B)=12%+[2%×44/(232+44)]=12.32% (3)获利指数(A)=13 062/10 000=1.3062

获利指数(B)=10 629/10 000=1.0629

(4)因为NPV(A )>NPV(B)所以选择A方案。

(六)综合题

(1)每年折旧额=(15 500-500)÷3=5 000(元)

(2)2002年净利润=20 000+(10 000-4 000-5 000)×(1-40%)=20 600(元) 2003年净利润=20 000+(20 000-12 000-5 000)×(1-40%)=21 800(元) 2004年净利润=20 000+(15 000-5 000-5 000)×(1-40%)=23 000(元)

(3)2002年经营净现金流量=(20 600-20 000)+5 000=5 600(元) 2003年经营净现金流量=(21 800-20 000)+5 000=6 800(元) 2004年经营净现金流量=(23 000-20 000)+5 000+500=8 500(元)

(2) 净现值=5 600×(P/F,10%,1)+6 800×(P/F,10%,2)+8 500

×(P/F,10%,3)-15 500 =1 590.7(元)

第六章 对外投资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⒈了解证券投资的种类、目的及影响证券投资决策的因素

23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⒉了解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应考虑的因素及决策程序 ⒊掌握企业债券投资的目的、估价与优缺点 ⒋掌握企业股票投资的目的、估价与优缺点 ⒌了解投资基金的概念、特点与种类 ⒍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的意义

⒎掌握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率 ⒏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策略和方法

二、主要内容

⒈证券投资根据证券投资的对象分为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组合投资三类。

⒉证券投资的目的为暂时存款闲置资金、与筹集长期资金相配合、满足未来的财务需求、满足季节性经营对现金的需求和获得对相关企业的控制权。

⒊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违约风险、利息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风险。

⒋证券投资决策,除需要微量风险和收益率外还要考虑并进行国民经济形势分析、行业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分析

⒌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合资经营方式、合作经营方式和购并控股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应考虑的因素有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及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一般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投资方案的提出,对投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选出最优投资方案,拟定投资计划选择合理的出资方式和时间,投资方案的实施,对投资效果进行评价。

⒍债券短期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配合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调节现金余额,使现金余额达到合理水平。

⒎债券最常见的估价模型有:

(1) 般情况下的债券估价模型:P=I×(P/A,K,N)+F×(P/F,K,N) (2) 一次还本付息且不计复利的债券估价模型:P=(F+F.I.N)×(P/F,K,N) (3) 折现发行时债券的估价模型:P=F×(P/F,K,N)

⒏债券投资的优点:本金安全性高,收入稳定性强和市场流动性好.债券投资的缺点:购买力风险较大和没有经营管理权。

⒐股票投资的目的主要有:获利或控股。 ⒑股票的估价:

(1) 短期持有股票、未来准备出售的股票估价模型V=∑dt/(1+K)t+Vn/(1+K)n (2) 长期持有股票、股利稳定不变的股票估价模型V=d/k

(3) 长期持有股票、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估价模型 V=d0(1+g)/(K-g)

⒒股票投资的优点:投资收益高,购买力风险低和拥有经营控制权。投票投资的缺点:求偿权居后,价格不稳定和收入不稳定。

⒓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在我国,基金托管人必须由合格的商业银行担任,基金管理人必须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

24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担任。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也承担亏损的风险。投资基金的特点有:投资基金是由专家运作、管理并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基金;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基金具有投资小、费用低的优点;投资基金具有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好处;流动性强。根据基金是否可以赎回,投资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投资人赎回的;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和规定的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⒔通过有效地进行证券投资组合,可消减证券风险,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按性质不同分为两类,分别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某些因素对单个证券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系统性风险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证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⒕与单项投资不同,证券组合投资要求补偿的风险只是不可分散风险,而不要求对可分散进行补偿。证券组合的风险收益是投资者因承担不可分散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收益。

⒖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有:保守型策略、冒险型策略和适中型策略。

⒗证券投资组合的方法有:选择足够数量的证券进行组合,把风险大、风险中等、风险小的证券放在一起进行的组合,把投资收益呈负相关的证券放在一起进行组合。

三、复习参考题

(五)计算与分析题

⒈乙公司于1998年10月1日购入B公司发行的债券25万元,该笔债券投资的票面价值为24万元,票面利率为8%,半年付息一次。1999年6月1日,乙公司将购入的B公司债券以26万元全部售出。试计算该笔债券投资的收益率。

⒉丙公司拟于1999年8月1日发行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1500元,期限为4年,票面利率为9%,不计复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若实际利率分别为7%和10%,试计算投资者实际愿意购买此债券的价格。

⒊公司拟于1999年年初购买并长期拥有B公司发行的股票。预计1998年底B公司股票股利为0.8元,预计以后每年以5%的增长率增长。若丁公司预期的期望报酬率为15%,试计算公司愿意承受的股票价格。

⒋甲企业计划利用一笔长期资金投资购买股票。现有M公司股票和N公司股票可供选择,甲企业只准备投资一家公司股票。已知M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每股9元,上年每股股利为0.15元,预计以后每年以6%的增长率增长。N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每股7元,上年每股股利为0.60元,股利分配政策将一惯坚持固定股利政策。甲企业所要求的投资投酬率为8%。要求:

(1)利用股票估价模型,分别计算M、N公司股票价值。

25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2)代甲企业作出股票投资决策。

(六)综合题

1.某投资者准备从证券市场购买入A、B、C、D四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已知A、B、C、D四种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0.7、1.2、1.6、2.1。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8%,市场平均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为15%。 要求;(1)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别计算这四种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2)假设该投资者准备长期持有A股票。A股票去年的每股股利为4元,预计年股利增长率为6%,当前每股市价为58元。投资A股票是否合算?

(3)若该投资者按5:2:3的比例分别购买了A、B、C三种股票,计算该投资组合的β系数和预期收益率。

(4)若该投资者按3:2:5的比例分别购买了B、C、D三种股票,计算该投资组合的β系数和预期收益率。

(5)根据上述(3)和(4)的结果,如果该投资者想降低风险,应选择哪一投资组合?

四、参考答案

(五)计算与分析题

⒈K=(26-25+24×8%×8/12)/25×100%=9.12% ⒉当实际利率为7%时,

P=(1 500+1 500×9%×4)(P/F,7%,4)=1 556.31(万元) 当实际利率为10%时,

P=(1500+1 500×9%×4)(P/F,10%,4)=1393.47(万元)

若实际利率分别为7%和10%,投资者实际愿意购买此债券的价格分别为1 556.31元以下和1393.47元以下。

⒊V=[0.8×(1+5%)]/(15%-5%)=8.4(元) 公司愿意承受的股票价格为8.4以下

⒋(1)M公司股票价值=0.15×(1+6%)/(8%-6%)=7.95(元) N公司股票价值=0.6/8%=7.5

(2)因为M公司股票价值小于市价,所以不能购买; 因为N公司股票价值大于市价,所以购买。

(六)综合题

1.(1)A股票的预期收益率=8%+0.7×(15%-8%)=12.9% B股票的预期收益率=8%+1.2×(15%-8%)=16.4% C股票的预期收益率=8%+1.6×(15%-8%)=19.2% D股票的预期收益率=8%+2.1×(15%-8%)=22.7%

(2)股票的内在价值=4×(1+6%)/(12.9%-6%)=61.45(元) 58<61.45,可以购买。 (3)投资组合的β系数=5/10×0.7+2/10×1.2+3/10×1.6=1.07 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8%+1.07×(15%-8%)=15.49%

26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4)投资组合的β系数=3/10×1.2+2/10×1.6+5/10×2.1=1.73 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8%+1.73×(15%-8%)=20.11%

(5)因为(3)的投资组合的β系数小于(4)的投资组合的β系数,所以如果投资者想降低风险,应选择(3)组合。

第七章 流动资产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⒈熟悉现金日常管理的内容 ⒉掌握现金的持有动机与成本 ⒊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

⒋了解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内容 ⒌掌握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⒍掌握信用政策构成内容与决策 ⒎熟悉存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⒏掌握存货的功能与成本 ⒐掌握存货的经济批量控制模型

二、主要内容

⒈现金的持有动机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及投机动机。 ⒉现金的成本通常由持有成本、转换成本及短缺成本组成。

⒊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的模式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及现金周转模式。

⒋现金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现金回收管理和现金支出管理。现金回收管理中缩短收回 时间有邮政信箱法和银行业务集中法;现金支出管理中延期支付账款的方法有:合理利用“浮游 量”,推迟支付应付款,采用汇票付款和改进支付方式。

⒌应收账款主要有:促进销售的功能和减少存货的功能。 ⒍应收账款的成本有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

⒎机会成本的大小通常与企业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数量、资金成本率或有价证券利 息率有关。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 其中: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数量可按下列步骤计算

应收账款周转率=日历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期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⒏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 及现金折扣等。

⒐存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防止停工待料、适应市场变化、降低进货成本及维持均衡生产。 ⒑存货的成本包括: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

⒒存货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存货储存期控制、存货ABC分类控制。 ⒓存货的经济订货量模型分为基本模型、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模式、允许缺货时的经济 进货模式。

三、复习参考题

(五)计算与分析题

27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1.某企业现有ABC三种现金持有方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项目 现金持有量 机会成本率 管理费用 短缺成本 A 20 000 10% 4 000 6 600 B 60 000 10% 4 000 2 400 C 80 000 10% 4 000 0 要求:用现金的成本分析模式计算现金最佳持有量

⒉假设某企业预测的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100 000元,应收账款周转期为90天,变动成 本率为70%,资金成本率为10%。要求: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2. 某公司本年度需耗用某材料36000千克,该材料采购成本为200元/千克,年度储存成 本为16元/千克,平均每次进货费用为20元。要求:(1)计算本年度某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 (2)计算本年度某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相关总成本。 (3)计算本年度某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额。 (4)计算本年度某材料最佳进货批次。

⒋某企业全年需从外购入甲零件2000 件,每批进货费用400元,单位零件的年储存成本 10元,该零件每件价格12元。销售企业规定:客户每批购买量不足1000件时,按标准价格 计价,每批购买量超过1000件时,价格优惠10%。要求计算:该企业进货批量为多少时成 本最低?

(六)综合题

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每年赊销额240万元,该企业产品变动成本率为80%,资金 利润率为25%。企业现有A、B两种收款政策可供选用。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平均收账期(天) 坏账损失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万元) 收账成本: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万元) 坏账损失(万元) 年收账款用(万元) 收账成本合计 A政策 60 3 ××× 1.8 B政策 45 2 ××× 3.2 要求:(1)计算填列表中的空白部分(一年按360天计算) (2)对上述收账政策进行决策。

四、参考答案

(五)计算与分析题

28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1. 方案及现金持有量 机会成本 A B C 2 000 6 000 8 000 管理费用 4 000 4 000 4 000 短缺成本 6 600 2 400 0 总成本 12 600 12 400 12 000 分析比较上表各方案总成本可知,C方案的总成本最低,因此企业持有现金 80 000元为最佳持有量。

2.(1)应收账款周转率=日历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期=360÷90=4(次)

(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100 000÷4=25 000(元)

(3)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25 000×70%=17 500(元) (4)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17 500×10%=1 750(元)

3.(1)某材料经济进货批量=

=300(千克)

(2)某材料存货的总成本=(2×36 000×20×16)-2=4800(元)

(3)某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额=300×200/2=30 000(元) (4)本年度某材料最佳进货批次=36 000/300=120(次) ⒋(1)计算没有价格折扣(即进货批量1 000件以下)时, 最佳进货批量=(2×2 000×400/10)-2=400(千克)

存货成本总额=2 000×12+2 000/400×400+400/2×10=28 000 (2) 进货批量1 000件以上

存货成本总额=2 000×12(1-10%)+2 000/1000×400+1000/2×10=27400 经比较选择存货成本低者。即进货批量1000件为成本最低。

(六)综合题 (1)

项目 平均收账期(天) 坏账损失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万元) 收账成本: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万元) 坏账损失(万元) 年收账款用(万元) 收账成本合计 A政策 60 3 240/(360/60)=40 ××× 40×80%×25%=8 240×3%=7.2 1.8 17 B政策 45 2 240/(360/45)=30 ××× 30×80%×25%=6 240×2%=4.8 3.2 14 (2)因为每年的收入相等,B政策的收账成本比A政策低,所以选择B政策D、

29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第八章 收益分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利润的构成及利润分配的原则 2.掌握公司利润分配的程序

3.了解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4.重点掌握股利分配政策的评价与选择 5.掌握股利的支付方式

二、主要内容

1.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依法分配原则、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和盈亏自负原则。

2.股份公司收益分配程序(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公积金(3)提取法定公益金(4)提取任意公积金(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3.收益分配政策确定的影响的因素

(1)法律因素:资本保全约束、资本积累约束、偿债能力约束、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2)股东因素:控制权考虑、避税考虑、稳定收入考虑、逃避风险考虑。

(3)公司因素:公司举债能力、未来投资机会、盈余稳定状况、资产流动状况、筹资成本和其他因素等。

(4)其他因素

4.剩余政策,是指企业较多地考虑将净利润用于增加投资者权益,只有当增加的资本额达到预定的目标资金结构,才能剩余的利润用于向投资者分配。

5.固定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较长时期内都将分期支付固定的股利额,股利不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动。除非公司预期未来收益将会有显著的,不可逆转的增长而提高股利发展额。

采用这种政策的,大多数属于收益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信誉一般的公司。 6.固定股利比例政策是要求公司每年按固定的股利支付比例从净利润中支付股利。

7.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指企业每年按一固定的数额向股东支付正常股利,当企业年景好、盈利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再根据实际需要,向股东临时发放一些额外股利。

8.股份公司的股利形式有:现金股利形式和股票股利形式。

三、复习参考题

(五)计算与分析题

某公司某年提取了公积金、公益金后的税后净利润为1 000万元,第二年的投资计划拟需资金1 200万元。该公司的目标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占60%,借入资金占40%。另外,该公司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总额为2 000万股,没有优先股。试计算该公司当年可发放的股利额及每股股利。

(六)综合题

某公司现有资产总额2000万元权益乘数为2:1,该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为最佳资本结构,其权益资本均为普通股,每股面值10元,负债的年平均利率为10%。该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为-258万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8000万元,固定成本7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所得税率33%。该公司按10%和5%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预计下一年度投资计划需要资金4000万元。

30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1)如果该公司采取剩余股利政策,其当年盈余能否满足下一年度对权益资本的需要? 该公司本年度能否发放股利,为什么? 若不能满足对权益资本的需要,应增发多少普通股?

(2)根据(1)的结果,上述投资所需的权益资金取得有两种方案:A方案通过发行普通股(新发行股票的面值为10元/每股)取得。B方案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债券年利率12%)取得.当预计息税前利润为2800万元时,你认为哪一方案对公司更有利(以每股收益为标准)

四.复习题答案

(五 )计算与分析题

第二年拟需自有资金数额为:1 200×60% = 720(万元) 当年可发放的股利额为:1 000 – 720 = 280(万元) 每股股利为:280÷2 000 = 0.14(元) (六)综合题

解:(1)根据权益乘数为2∶1得,负债比率为50%,权益资本比率50% 权益资本=2000×50%=1000(万元) 普通股股数=1000/10=100(万股) 当年税后利润=[8000×(1-60%)-700-1000×10%]×(1-33%)=1608(万元) 提取盈余公积金=(1608-258)×10%=135(万元) 提取公益金=(1608-258)×5%=67.5(万元)

可用于投资的税后利润=1608-135-67.5=1405.5(万元) 下年投资需要权益资金=4000×50%=2000(万元)

因为1405.5万元小于2000万元,税后利润不能满足投资对权益资金的需求,所以当年没有可供分配的盈余,不能发放股利。

(2)A方案:需增发的普通股股数=(2000-1405.5)/10=59.45( 万股)

普通股每股收益=(2800-1000×10%)×(1-33%)/(100+59.45) =11.35(元) B方案:发行债券后普通股每股收益

=[2800-1000×10%-(2000-1405 .5)×12%]×(1-33%)/100 =17.61( 元) 发行债券使得普通股每股收益比增发普通股大,应选折长期债券筹资方式,B方案最优。

第九章 财务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⒈了解财务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⒉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 ⒊了解财务分析的种类及财务分析的程序

⒋掌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指标与方法

⒌掌握财务综合分析的方法 ⒍了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

二、主要内容

1.财务分析的目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及

31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

2.财务分析的作用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3.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4.财务分析可以按主体不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及目的不同进行分类。

5.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通常,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

6.运能力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能力的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的分析,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7.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从一般分析和社会贡献分析两方面研究。一般分析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自由资金利润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主要评价有两个: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

8.偿债能力分析指标(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 9.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A.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 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期(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

B.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期(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

=(计算期天数×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

C.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产周转期(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

=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销售收入净额

(2)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3)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占用额 10.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32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1)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 (2)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

(3)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4)自有资金利润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5)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11.财务综合分析方法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自有资金利润率是一个综合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杜邦系统的核心。该指标的高低取决于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

1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三、复习参考题

(五)计算与分析题

⒈某公司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存货 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 总资产 期初数 3600万元 3000万元 0.75 期末数 4800万元 4500万元 1.6 本期数或平均数 1.2 18000万元 (假定该公司流动资产等于速动资产加存货)

要求:(1)计算该公司流动资产的期初数与期末数(2)计算该公司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3)计算该公司本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2.已知:ABC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2000年简化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 (单位为万元):

资产 现金 应收账款 存货 待摊费用 固定资产净额 总计 金额 30 60 80 30 300 500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工资 长期借款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总计 金额 25 55 10 100 250 60 500 (2)该公司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1500万元,净利润为75万。 要求:(1)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率; (2)计算总资产周转率(用年末数计算); (3)计算权益乘数; (4)计算净资产收益率。

33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3. 已知:ABC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2001年简化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 (单位为万元):

资产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净额 存货 待摊费用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净值 总计 年初 50 60 92 23 225 475 700 年末 45 90 144 144 315 385 700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总计 年初 105 245 350 350 700 年末 150 200 350 350 700 (2)该公司2001年度主营业务利润为16%,总资产周转率为0.5次,权益乘数为2.5,净资产收益率为20%,200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350万元,净利润为63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2001年年初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权益乘数;; (2)计算2001年年末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权益乘数; (3)计算2001年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

(六)综合题

ABC公司199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摘录如下,该公司的全部账户都在表中,表中打问号的项目的数字可以利用表中其他数据以及补充资料计算得出。

ABC公司资产负债表摘录 单位:元

资产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净额 存货 固定资产净值 总计 5000 ? ? 58800 864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 应交税金 长期负债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总计 ? 5000 ? 60000 ? ? 补充资料:①年末流动比率1.5②产权比率0.8 ③以销售额和年末存货计算的存货周转率15次 ④以销售成本和年末存货计算的存货周转率10.5次 ⑤本年毛利(销售额减去销售成本)63000元。 要求:(1)计算存货账户余额 (2)计算应付账款账户余额 (3)计算未分配利润账户余额

四、参考答案

(五)计算与分析 1.(1)流动资产期初数=3000×0.75+3600=5850(万元) 流动资产期末数=4500×1.6=7200(万元)

(2)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8000×1.2=21600(万元)

(3)流动资产平均余额=(5850+7200)÷2=6525(万元)

34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1600÷6525=3.31

2.(1)主营业务利润率=75÷1500×100%=5% (2)总资产周转率=1500÷500=3

(3)权益乘数=1÷(1-190÷500)=1.6129

(4)净资产收益率=5%×3×1.6129=24.19% 或75÷(250+60)=24.19% 3.(1) 流动比率=225÷105=2.14 资产负债率=350÷700=0.5

权益乘数=1÷(1-0.5)=2

(2)流动比率=315÷150=2.1 资产负债率=350÷700=0.5

权益乘数=1÷(1-0.5)=2

(3)总资产周转率=350÷700=0.5 净资产收益率=18%×0.5×2=18% (六)综合题

(1)销售收入-销货成本=63 000 销售收入/存货=15

销货成本/存货=10.5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存货=15-10.5 63 000/存货=4.5 存货=14 000

(2)应收账款净额=86 400-58 800-14 000-5 000=8 600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比率=(5 000+8 600+14 000)/1.5=27 600/1.5=18 400 应付账款=流动负债-应交税金=18 400-5 000=13 400

(3)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0.8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86 400 所有者权益=86 400-负债总额=86 400-0.8×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48 000 未分配利润=48 000-60 000=-12 000

第十章 财务预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财务预算的含义 2、掌握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3、熟悉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主要内容

1.全面预算由日常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构成。

35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日常销售预算(起点) 现金预算 期粮余额 经营现金收入=当期现销+收回前期赊销 经营现金支出 材料采购支出=当期现购支出+支付前期的赊购 人工支出=预算数 制造费用支出=预算数—非付现成本 销售、管理费用支出=预算数—非付现成本 资本支出 现金余缺额 余:运用 缺:筹集 生产预算(数量) 业 务 预 算 产品生产成本预算(汇总) 短期决策预算 长期决策预算(资本支出预算) 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 人工预算 材料预算 特种决策预算 汇总编制 现金预算 预计报表 财务 预算 2.业务预算是指企业日常进行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产品成本及期末存货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

3.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4.财务预算的内容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 5.现金预算的内容,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的计算,以及不足部分的筹措方案和多余部分的利用方案等。现金预算实际上是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预算中有关现金收支部分的汇总,以及收支差额平衡措施的具体计划。现金预算的编制,要以其他各项预算为基础。编制现金预算要搞清楚预算表中每一项数据的来源。

6.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滚动预算。

三、复习参考题

(五)计算题

1.某企业生产和销售A种产品,计划期2004’年四个季度预计销售量分别为1000件、1500件、2000件和1800件;A种产品预计单位售价为100元。假设每季度销售收入中,

36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本季度收到现金60%,另外40%要到下季度才能收回。上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2000元。 要求: (1)编制2004年销售预算表; (2)编制2004年预计现金收入表; (3)确定200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

2、某某公司制造费用的成本性态如下表所示 成本项目 固定部分 单位变动率(元/小时) 间接人工 间接材料 维修费用 折旧费用 其他费用 6000 1.0 1000 0.6 220 0.15 100 880 0.05 (1)若企业正常生产能力为10000小时,试用列表法编制该企业生产能力在70%一110%范围内的弹性制造费用预算(间隔为10%)

(2)若企业5月份实际生产能力只达到正常生产能力的80%,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23(100,则其制造费用的控制业绩为多少?

3.某企业预计2004年A产品单位变动成本6万元,固定成本2000万元;当年生产的产品当年销售,销售业务量的有效变动范围(正常生产能力的70%一110%)为700至1100台,同一销售业务量下其售价分别为10万元和11万元。

要求:采用因素法计算出按10%为业务量间隔时,该企业2004年A产品利润预算数额。

4.A公司预算期间2004年度的简略销售情况如表所示,若销售当季度收回货款60%,次季度收款35%,第三季度收款5%,预算年度期初应收账款金额为22()00元,其中包括上年度第三季度销售的应收款4000元,第四季度销售的应收账款18000元。

A公司销售情况表 季度 预计销售量(件) 销售单价(元) 1 2500 20 2 3750 20 3 4500 20 4 3000 20 5 13750 2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预算年度的销售预算。

2004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预计销售量(件) 销售单价(元/件) 预计销售金额 预计现金收入 期初应收账款在本期收现数 一季度销售收入收现 二季度销售收入收现 三季度销售收入收现 四季度销售收人收现 现金收入合计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三季度 全年合计 5.A公司根据销售预测,对某产品预算年度的销售量作如下预计:第一季度5000件,

37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第二季度为6000件,第三季度为8000件,第四季度为7000件,每个季度的期末存货量,应为下一季度预计销售量的10%,若年初存货量为750件,年末存货量为600件,单位产 品材料消耗定额为2千克/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为5小时/件,单位工时的工资额为0.6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该公司的生产预算、材料消耗预算和直接人工预算。 2004年度A公司生产预算和材料消耗预算 单位:件 项 目 预计生产量 加:预计期末存货 减:期初存货量 预计生产量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千克) 预计直接材料消耗量(千克)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时) 预计生产需要定额工时总量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合计 A公司直接人工预算2004年度 项 目 预计生产量 (件)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时) 预计生产需要定额工时总量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时) 预计直接人工成本(元)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合计 6. A公司每季度的期未存料量为下一季度预计消耗量的10%,年初存料量为900千克,年末为1000千克,计划单价为10元。材料款当季付70%,余下下季度再付,期初应付账款为40000元。

要求:根据卜述资料和习题5有关资料编制盲接材料采购预算。 项 目 直接材料采购预算 预计 现金 支出 预计材料消耗量(千克 加:期末存料量(千克) 减:期初存料量(千克) 预计材料采购量(千克) 材料计划单价 预计购料金额 期初应付账款 一季度购料款 二季度购料款 三季度购料款 四季度购料款 现金收入合计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三季度 全年合计 (六)综合题

38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1.某商业企业2004年1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部分数据如下(单位:元)

现金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 存货 固定资产 资产总计

35000 80000 800 160000 250000 524200

补充资料如下:

(1)销售预算:2月份100000元,3月份120000元;

(2)预计销售当月可收回货款60%,其余款项中除其中的1%为坏账外其余可在次月收回 (3)毛利率为30%,每月购货为下月计划销售额的70%,均为当月付款。 (4)预交所得税支出5000元。

(5)每月用现金支付的其他费用为5000元,每月发生的各种非付现费用为10000元。 (6)公司的所得税率33%。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2004年2月份预算的现金期末余额。 (2)2004年2月份的预计税后利润总额。 (3)2004年2月29日的应收账款净额。 (4)2004年2月29日的未交所得税金为多少。

2. 某商业企业经营和销售A种产品,2003年末编制的计划期2004年四个季度的预算如下销售预算(假设每季度销售收人中,本季度收到现金60%,另外40%要到下季度才能收回。) 季 度 预计销售量(件) 预计单位售价(元) 销售收入(元) 上年末应收账款 第一季度 第二李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现金收入合计 1 2 3 4 全年 1000 100 62000 1500 100 2000 100 1800 100 6300 100 62000

采购预算 季 度 预计销售量(件) 加:预计期末存货(按下季销售量的10%来安排)

39 1 2 3 4 全年 200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合计 减:预计期初存货 预计采购量 采购单价(元) 采购金额(全部当月付现) 经营费用预算 季 度 固定部分 单位变动成本(元/件) 预计销售量(件) 变动部分 1 2 3 4 全年 100 50 50 50 50 60000 10 60000 10 60000 10 60000 10 240000 10 要求:(1)该企业2004年的销售、采购和经营费用预算。(2)确定企业2005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3.某企业年有关预算资料如下:

(1)该企业3—7月份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0咖元、50000元、6000元、70000元、80000元每月销售收入中,当月收到现金30%,下月收到现金70%。

(2)各月直接材料采购成本按下一个月销售收入的60%计算.所购材料款于当月支付现金50%,下月支付现金50%。

(3)该企业4—6月份的制造费用分别为4000元、4500元、4200元,每月制造费用中包括折旧费1000元。

(4)该企业4月份购置固定资产,需要现金15000元。

(5)该企业在现金不足时,向银行借款(为1000元的倍数);现金有多余时,归还银行借款(为1000的倍数).借款在期初,还款在期末,借款年利率12%。

(6)该企业期末现金余额最低为6000元.其他资料见现金预算。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完成该企业4—6月份现金预算的编制工作。

现金预算 月份 4 5 6 40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1)期初现金余额 (2)经营现金收入 (3)直接材料采购支出 (4)直接工资支出 (5)制造费用支出 (6)其他付现费用 (7)预交所得税 (8)购置固定资产 (9)现金余缺 (10)向银行借款 (11)归还银行借款 (12)支付借款利息 (13期末现金余额 7000 2000 800 3500 900 2800 750 8000

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五)计算题 1、【答案】

(1)编制2004年销售预算表 季 度 预计销售量(件) 预计单位售价(元) 销售收入(元) 1 2 3 4 全年 100 100 10000 150 100 150000 2000 100 200000 1800 6300 100 100 180000 630000

(2)编制2004年预计现金收入表 季 度 上年末应收账款 第一季度(销货100000) 第二季度(销货150000) 第三季度(销货200000) 第四季度(销货180000) 现金收入合计 1 2 3 4 全年 62000 60000 122000 40000 90000 130000 60000 120000 180000 80000 108000 188000 62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108000 620000 预计现金收入表 计算过程:

第一季度=62000+100000×60%=122000(元) 第二季度=100000×40%+150000×60%=130000(元) 第三季度=150000×40%+200000×60%=180000(元) 第四季度=200000×40%+180000×60%=188000(元) (3)2004年末应收账款

41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第四季度销售收入×(1-本期收现率)=180000×(1-60%)=72000(元)

2.【答案】 (1)制造费用预算 直接人工工时 生产能力利用百分比 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性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合计 7000 70% 8000 80% 9000 90% 10000 100% 11000 110% 8200 1.8×11000=19800 2800 8200 8200 8200 8200 1.8×1.8×1.8×8000=14400 1.8×9000=16200 7000=12600 10000=1800 20800 22600 24400 26200 (2)制造费用的控制不好,超支了400元。

3.【答案】

2004年A产品弹性利润预算 单位:万元

销售量(台) 售价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利润总额 700 10 7000 4200 2000 800 11 7700 4200 2000 1500 800 10 8000 4800 2000 1200 11 8800 4800 2000 2000 900 10 9000 5400 2000 1600 11 9900 5400 2000 2500 1000 10 6000 2000 2000 11 6000 2000 3000 1100 10 6600 2000 2400 11 00 6600 2000 3500 10000 11000 11000 121

4.【答案】

A公司销售预算 2004年度 单位:万元 项目 预计销售量(件) 2500 销售单价(元/件) 20 预计销售金额 50000 期初应收款在本期预现数 计现金收一季度销售收入收入 现 二季度销售收入收现 三季度销售收入收现 一季度 二季度 3750 20 75000 三季度 4500 20 90000 ×三季度 3000 20 60000 全年合计 13750 20 275000 18000×35%+40=19750 400000 1800040%5%=2250 17500 2500 50000 45000 26250 3750 75000 54000 31500 85500 42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四季度销售收入收现 现金收入合计 36000 36000 49750 64750 82750 71250 268500

5.【答案】

2004年度A公司生产预算和材料消耗预算 单位:件

项 目 预计销售量 加:预计期末存货 减:期初存货量 预计生产量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千克) 预计直接材料消耗量(千克)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时) 预计生产需要定额工时总量 一季度 5000 600 750 4850 2 9700 5 24250 二季度 6000 800 600 6200 2 12400 5 31000 三季度 8000 700 800 7900 2 15800 5 39500 三季度 7000 600 700 6900 2 13800 5 34500 全年合计 26000 600 750 25850 2 51700 5 129250 A公司直接人工预算2004年度 项 目 预计生产量(件)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时) 项计生产需要定额工时总量 单位工时的工资额(元) 预计直接人工成本(元) 一季度 4850 5 24250 0.6 14550 二季度 6200 5 31000 0.6 18600 三季度 7900 5 39500 0.6 23700 三季度 6900 5 34500 0.6 20700 全年合计 25850 5 129250 0.6 77550

6. 【答案】

A公司直接材料预算 2004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直接材料采购预算 一季度 9700 1240 900 10040 10 100400 40000 70280 110280 二季度 12400 1580 1240 12740 10 127400 30120 89182 119300 三季度 15800 1380 1580 15600 10 156000 三季度 13800 1000 1380 13420 10 134200 46800 93940 14040 全年合计 51700 1000 900 51800 10 518000 40000 100400 127400 156000 93940 517740 预计材料消耗量(千克) 加:期末存料量(千克) 减:期初存料量(千克) 预计材料采购量(千克) 材料计划单价 预计购料金额 期初应付账款 一季度购料款 二季度购料款 三季度购料款 四季度购料款 现金支出合计 预计 现金 支出 38220 109200 147420 (六)综合题

1.【答案】 (1)2004年2月份预算的现金期末余额为:

43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现金期末余额=期初现金余额+本月销售本月收回数+上月销售本月收回数

—本月购货数—支付的其他费用—预交的所得税 =35000+60000+79200-84000-5000-5000=80200(元)

(2)2004年2月份的预计税后利润总额为:

预计利润总额 =本月实现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其他费用

=100000—100000×70%—20000=10000元

税后利润=10000×(1—33%)=6700(元) (3)2004年2月份的应收账款净额是

应收账款净额=100000×40%×(1—1%)=39600

(4)未交所得税金:应交税金-已交税金=10000×33%-5000=-1700(元)

2.【答案】

(1)销售预算 季 度 预计销售量(件) 预计单位售价(元) 销售收入(元) 上年末应收账款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现金收入合计 采购预算 季 度 预计销售量(件) 加:预计期末存货(按下季生产量的10%来安排) 合计 减:预计期初存货 预计采购量 采购单价(元) 采购金额 经营费用预算

季 度 固定部分 单位变动成本(元/件) 预计销售量(件) 变动部分 1 60000 10 10000 100000 2 60000 10 1500 15000 3 60000 10 2000 20000 4 60000 10 1800 18000 全年 240000 10 6300 63000 1 1000 150 1150 100 1050 50 52500 2 1500 200 1700 150 1550 50 77500 3 2000 180 2180 200 1980 50 99000 4 1800 200 2000 180 1820 50 91000 全年 6300 200 6500 100 6400 50 320000 1 1000 100 100000 62000 60000 122000 2 1500 100 150000 40000 90000 130000 3 2000 100 200000 60000 120000 180000 4 1800 100 180000 80000 108000 188000 全年 6300 100 630000 62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108000 620000 44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2)2005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

630000?6300?50?6300?10252000 =

630000?6300?50?6300?10?240000252000?240000 =

21

3.【答案】 现金预算 月份 期初现金余额 经营现金收入 直接材料采购支出 直接工资支出 制造费用支出 其他付现费用 预交所得税 购置固定资产 现金余款 向银行借款 归还银行借款 支付借款利息 期现金余额 4 7000 6200 5 6100 6 50000×30%+40000×70%= 60000×30%+50000×70%= 70000×30%+60000×70%= 43000 53000 63000 36000×30%+30000×50%= 42000×50%+36000×50%= 48000×50%+36000×50%= 33000 2000 4000-1000=3000 800 15000 7000+43000-33000-2000-3000-800-15000=-3800 10000 6200 39000 3500 4500-1000=3500 900 6200+53000-39000-3500-3500-900=12300 -6000 1000×1%×2=200 6100 45000 2800 4200-1000=3200 750 8000 6100+63000-45000-2800-3200-750-8000=9350 -3000 4000×1%×1=40 6310 注: 采购成本:3月:50000×60%=30000 4月:6000×60%=3600 5月:70000×60%=42000 6月:80000×60%=48000

第十一章 财务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财务控制的特征和作用; 2.熟悉财务控制的种类; 3.掌握责任中心的含义和特征;

4.着重掌握成本中心的含义、类型、特点和考核指标;

5.掌握利润中心的含义、类型、利润中心的成本计算和考核指标; 6.掌握投资中心的含义、和考核指标。

二、主要内容

1.财务控制的含义和种类 含 义 特 征 种类(注意各种种类的特点) 45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1)按控制的时间分类: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2)按控制的主体分类:出资者控制、经营者控制、财务部门控制; (3)按控制的依据分类:预算控制、制度控制; (4)按控制的对象分类:收支控制、现金控制。 财务控制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 财务控制是一种价值控制; 财务控制是一种综合控制; 财务日常控制是以现金流量控制为目的; 2.成本中心的定义、类型和考核指标

(1)定义:一个责任中心,如果不形成或者不考核其收入,而着重考核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这类中心称为成本中心。

(2)类型:成本中心有技术性成本中心和酌量性成本中心两种类型。

技术性成本中心的成本发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物质成果,在技术上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技术性成本可以通过弹性预算予以控制。酌量性成本中心一般不能产生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成果。在技术上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没有直接联系。酌量性成本控制应着重于预算总额的审批上。

(3)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成本(费用)变动额、成本(费用)变动率

成本(费用)变动额:实际责任成本(或费用)—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或费用 成本(费用)变动率二成本(费用)变动额/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或费用)

3.利润中心的定义、类型和考核指标

(1)定义:一个责任中心,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和利润负责,但没有责任或没有权力决定该中心资产投资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据其利润的多少来评价该中心的业绩,那么,该中心称之为利润中心。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

(2)类型:利润中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的利润中心,另一种是人为的利润中心。 (3)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考核总指标为利润,具体包括:利润中心贡献毛益总额、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和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 利润中心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边际贡献-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4.投资中心的特点和考核指标

(1)特点:投资中心是指某些分散经营的单位或部门。其经理所拥有的自主权不仅包括制订价格,确定产品和生产方法等短期经营决策权,而且还包括投资规模和投资类型等投资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经理不仅能控制成本和收入,而且能控制占用的资产。因此,不仅要衡量其利润,而且要衡量其资产,并把利润与其所占用的资产联系起来。 (2)考核指标:评价投资中心业绩的指标,通常有以下两种选择:

46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①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利润/投资额=利润/净资产 或: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注意:由于利润或息税前利润属于期间指标,所以指标中的投资额和总资产额应按平均投资额或平均资产占用额来计算。 ②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是采用绝对数指标来实现利润与投资之间的联系。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或: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剩余收益指标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业绩评价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克服了由于使用比率来衡量部门业绩带来的次优化问题。而且还有一个好处是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金成本。不足之处是,该指标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 责任 中心 成本 中心 实际应用范围 最广(甚至个人都可以成为) 较窄(较高层次具有独立收入,并具有经营决策权的中心) 权利 最小(可控成本) 考核范围 可控的成本、费用 考核办法 只以货币形式计量投入,不以货币形式计量产出 不联系投资的多少或占用资产的多少,即不进行投入产出的比较 联系投资或占用资产的多少,即进行投入、产出比较 组织形式 一般不是法人 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法人 一般是法人 考核指标 成本(费用)变动额 成本(费用)变动率 利润中心边际 贡献总额 利润中心负责 人可控利润 利润中心总额 投资利润率 剩余收益 利润 中心 较高(生成本费用收产经营入、利润 决策权) 成本费用、收入、利润、投资效果 投资 中心 最小(最高层次,最高(投具有投资决策权资决策的中心) 权)

5.内部转移价格的种类、特点和适用条件 种类 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该价格不等于直接将外部市场价格用于内部结算,而应将销售费、广告费以及运输费扣除; 二是一般假设中间产品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或中间产品提供部门无闲置生产能力 前提:责任中心转移的产品应有在非竞争性市场买卖的可能性,在这种市场内买卖双方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买卖这种中间产品。 价格范围: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价,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具体价格由各相关责任中心在这一范围内协商决定。 市场价格 协商价格 47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双重价格 特点:针对责任中心各方面分别采用不同的内部转移价格。 形式有两种 双重市场价格:供应方采用最高市价,使用方采用最低市价 双重转移价格:供应方按市场价格或协议价作为基础,而使用方按供应方的单位变动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 特点: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为基础而制定。 形式: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假成、标准变动成本。 成本转移价格 6.内部结算方式

种类:内部支票结算方式、转账通知方式、内部货币结算方式

特点:内部支票结算方式和内部货币结算方式适用于双方直接见面进行经济往来的业务结算,其中内部支票结算方式主要适用于企业内部收、付款双方直接见面进行经济往来的大宗业务结算;内部货币结算方式适宜于相对小宗的业务结算。转账通知方式适用于经常性的质量与价格较稳定的往来业务,手续简便,结算及时,但有可能拒付。 7.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

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又称责任转账,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由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对实际发生或发现损失的责任中心进行损失赔偿的账务处理过程。责任转账的目的在于划清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责任,使不应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在经济上得到合理补偿。

三、复习参考题

(一) 填空题

1.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是( )。

2.利润中心一般分为两类,即( )和( )。 3.评价投资中心业绩的指标有投资利润率和( )。 4.内部转移价格分为市场价格、协商价格、( )。

5.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等于( )减( )。

(二)单项选择题

1.责任转账的实质,就是按照经济损失的责任归属将其结转给( )。 A.发生损失的责任中心 B.发现损失的责任中心 C.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 D.下一个责任中心 2. 从业绩考核的角度看,最差的转移价格是( )。 A.市场价格 B.全部成本转移价格

C.以市场为基础的协商价格 D.变动成本加固定费用转移价格

3.投资中心的投资额为100000元,最低投资利润率为20%,剩余收益为10000元,

48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则该中心的投资利润率为( )。

A.10% B.20% C.30% D.60%

4.在财务控制的定额控制中,作为激励性指标的控制标准的是( )。 A.最高控制标准 B.最低控制标准 C.弹性控制标准 D.平均控制标准 5.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并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是( )。

A.成本中心 B.利润中心 C.投资中心 D.预算中心 6.在确定内部转移价格中的协商价格下限时,可供选择的标准是( )。 A.市价 B.单位标准成本 C.单位变动成本 D.单位制造成本 7.已知某投资中心的资本周转率为3次,销售成本率为40%,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0%,则其投资利润率为( )。

A.24% B.80% C.40% D.60%

8.下列各种书面文件中,属于既规定各责任中心的奋斗目标,又能提供业绩考核标准,但不包括实际信息的是( )。

A.总结报告 B.责任报告 C.责任预算 D.经营预算

9.已知甲利润中心生产的半成品既可以出售,又可以供乙利润中心使用。甲中心全年最大产量为50000件,全年最大外销量为40000件,售价为2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60元/件。乙中心决定按协商价格从甲中心购买3000件半成品, 则甲乙双方在结算时使用的内部转移价格为 ( )。

A.200元/件 B.160元/件 C.160至200元/件 D.甲中心以200元/件出售,乙中心以160元/件采购

10.下列各种内部结算方式中,不需要由发生内部经济往来业务的双方直接会面进行结算的方式是 ( )。

A.内部支票结算方式 B.转账通知单方式 C.内部资金本票结算方式 D.内部货币结算方式 11.最适合作为企业内部利润中心业绩评价指标的 是( )。 A.利润中心贡献毛益 B.公司利润总额

C.利润中心可控利润 D.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 12.不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提高产量积极性的成本转移价格是( )。

A.标准成本 B.标准成本加成 C.标准变动成本 D.标准成本加一定合理利润 13.责任成本的计算范围是( )。

A.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B.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C.各责任中心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D.各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49

财务管理学习指导书

14.以下考核指标中,使投资中心项目评估与业绩紧密相连,又可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必要报酬率的是( )。

A.剩余收益 B.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C.投资利润率 D.可控贡献毛益 15.某公司某部门的有关数据为:销售收入50000元,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费用30000元,可控固定间接费用2500元,不可控固定间接费用3000元。那么,该部门的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为( )。

A.20000元 B.17500元 C.14500元 D.10750元 16.实施财务收支控制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降低成本 B.减少支出 C.实现利润最大化 D.避免现金短缺或沉淀 17.甲利润中心常年向乙利润中心提供劳务。假定今年使用的内部结算价格比去年有所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 )。

A.乙中心取得了更多的内部利润 B.甲中心因此而减少了内部利润 C.企业的总利润有所增加 D.企业的总利润没有变化

18.各责任中心相互提供的产品采用协商定价的方式确定内部转移价格时,其协商定价的最大范围应该是( )。

A.在单位成本和市价之间 B.在单位变动成本和市价之间 C.在单位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以上,市价以下 D.在单位变动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以上,市价以下

19.为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责任业绩,下列各项中不宜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是( )。

A.标准成本 B.实际成本 C.标准变动成本 D.标准成本加成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部门剩余收益的因素有( )。

A.支付股利 B.销售收入 C.投资额 D.资金成本率 2.成本中心的业绩,可以通过( )来考核。

A.责任成本成本降低额 B.标准成本成本降低额 C. 责任成本降低率 D.变动成本降低额 3.责任成本所具有的特点是( )。

A.确定责任成本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成本 B.责任成本都是可控成本 C.责任成本的计算对象是各责任中心 D.责任成本都是变动成本 4.作为评价投资中心业绩的指标,“剩余收益”的优点是( )。 A.可以使业绩评价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B.能够体现投入产出关系 C.能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 D.具有横向可比性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