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下载本文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陶者》

(宋)梅尧臣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

出,“者”就是……的人。 2、

师板书“陶”字。

问: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 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

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 陶者:烧制陶器的人。 4、

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他

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 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

样的房子?

二、 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1、 2、

范读,听清“臣、鳞、陶、沾、厦”的读音。 出示生字。 lín chén zhān

鳞 臣 沾 (碰到) 3、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三、 全班背诵诗。 1、

全班背诵这首诗。

2、总结: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四、 作业。 1、 2、

拿出作业本,写今天新学的生字词语。 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 陶 者 chén (宋)梅尧臣 陶 尽 门 前 土, 屋 上 无 片 瓦。 zhān 十 指 不 沾 泥, lín lín

鳞 鳞 居 大 厦。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出示古诗《池上》(这首古诗是描写的儿童。) 二、读诗。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