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13届九年级第三次质检语文试题 下载本文

说明:1.本试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哂笑(shěn) 归咎 怏怏(yāng)不乐 苦心孤诣 ... B.寒噤 (jìn) 褶皱 言简意赅(gāi) 长途跋涉 .. C.解剖(pōu) 扶掖 踉踉跄跄(qiàng) 气充斗牛 ... D.牟取(móu) 骠悍 人才济济(jǐ) 相形见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良莠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 B.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C.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体而微... D.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责无旁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他们的话大概的确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C.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D.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不再遇见他。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渔民为了使沙丁鱼能够长时间保持鲜活,就在沙丁鱼群中放上几条鲶鱼。 ②沙丁鱼的活力增强了,就不容易闷死。

③沙丁鱼是一种十分受人欢迎的海产,但是经过长途运输,往往剩不下几条活鱼。 ④原来沙丁鱼喜欢群集,生性不好动,所以容易缺氧而死。

⑤鲶鱼好动,它在沙丁鱼中不停地游来游去,使沙丁鱼受到干扰,也不得不增加活动。 A.①③④⑤② B.③④①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①⑤②③④ 5.下列句式变换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要学好语文,得下苦功夫。(要求: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句:要学好语文,非下苦功夫不可。

B.多尔衮的铁骑,不就是从这洞开的大门下面蜂拥而过席卷中原的吗?(要求:改陈述句) 改句:多尔衮的铁骑,是从这洞开的大门下面蜂拥而过席卷中原的。

C.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要求:改为单句)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改句:已成为历史陈迹的雄关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 D.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要求:缩写句子) 改句:我追寻“种子”。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莫言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魅力。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深入地反思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也一直都对社会上的不公正有着深刻的批判。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莫言把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小地方,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

A.莫言的文学创作,因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魅力。 B.莫言因其作品风格和价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将带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C.莫言把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高密东北乡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

D.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肯定。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7.以下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星如雨”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一样,形容星星之多。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 C.“暗香”借指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 D.“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8.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元夕之夜的灯火辉煌、游人如云,反衬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的与众不同。 B.这首词歌颂了南宋年间天下相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C.这首词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 D.这首词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曾巩传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

[来源:Zxxk.Com]

自《宋史〃曾巩传》)

【注释】①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②委废单弱:指家境衰败,无所依靠。 ③宦学婚嫁:指曾巩弟妹做官、读书、婚嫁之事。④驰骋:指文势奔放,纵横自如。⑤导:引荐。⑥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A.安石 / 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 以吝故不及 B.安石文学行义 / 不减扬雄 / 以吝故不及 C.安石 / 文学行义不减 / 扬雄以吝故不及 D.安石文学 / 行义不减 / 扬雄以吝故不及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异: (2)然: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12.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2分) 13.简要说说曾巩为人处事的可取之处。(2分)(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子曰:“其恕乎! ,勿施于人。”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现作者送别友人后依依不舍和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

(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18题。(17分)

落叶也精彩

①日前一场不小的秋雨,打落了树上的许多黄叶,飘飘零零,造成一色景致。往年立冬一过,更是飘飘洒洒,纷飞不断。特别是那些银杏树,金黄的叶片,时被阵风吹落,地上如同盖上层层黄金。一阵四五级的西北风刮过,树上的黄叶,几乎全部离开枝头,无一残留者。院外大马路边的那两溜同类也是如此,都把金黄献给了大地。步调是如此一致,说走就走,毫不留恋枝头。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③为数最多的槐树,显示了树多势众的气派,院里几乎所有的大道小路,都是它的领地,地上都有它的叶片。它们的落叶,不像银杏那样同步,而是先后有序,次第而落。它不断提醒人们,及时注意增添衣服。如同花开的时间,它们同科同属不同种,好几种槐树,总是你刚谢罢我又开,整个夏秋两季,没有间断过,仿佛时刻要人们关注它美丽的存在。它的叶子也是如此,虽不如槐花那样美丽,但那浅浅的黄色,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彩。

④垂柳身躯较瘦,腰细枝软,体态轻飘,仿佛弱不禁风。但它经得起雪打风吹,那年特大雪,压得柳枝垂地,它们都挺过来了。多少次大风的吹袭,好几场四五级西北风,它都满不在乎。除了松、柏、竹,就数它落叶最晚。看看公园湖边的垂柳就知道,它像是要站最后一班岗,大家都撤了它才撤。它真是名副其实的“早来晚走”的敬业者。在春天到来之前,寒风料峭,乍暖还寒,它最早见绿于枝头,率先透露春的消息。春风杨柳万千条,又是它营造了热闹的春意。

⑤法国梧桐也值得一说。它在院里落户十几年,都种在很不起眼的地方,远不像它们在南京那么有地位,市中心多少条马路都是它们的地盘。我们现在才见识到,它其实是最有抗争精神者。前面所述各树都不如它,它们的叶子至今还济济一堂于树梢,少有飘落者。

⑥看京城大街上和院里的落叶,精神上丝毫没有抽缩之想。许多人都说喜欢冬天,那是因为,冬日的树木,不因叶落而颓败,而是蓄势待发,准备来年的更加蓬勃。它们光着膀子与寒风大雪搏击,真有肉搏沙场一般的英雄气概,让人感到的是振奋,是热血沸腾。所以,大雪之夜我们仍有许多人乐于出来锻炼,就是被它的精神所鼓舞。

⑦落叶,奉献了八九个月的绿色,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再以金黄谢幕,也算是一种圆满。你看它们,来时欣欣向荣,走时充满希望。所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意,正是它最乐于表达的真情。

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阴给人阴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⑧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当红叶黄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风景,不少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金黄,能够多存留一些日子。但在我,却要感谢环保工人,及时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1日) 15.银杏树、柿树、槐树、垂柳、法国梧桐,这些树的落叶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5分) 16.作者说“看京城大街上和院里的落叶,精神上丝毫没有抽缩之想”,其原因是什么?(4分) 17.落叶的“精彩”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见作者怎样的“哲理的思考”?(5分) 18.简要赏析文中画线语句。(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22题。(13分)

生存本领是“1”

①这是我们熟知的一段哲理故事。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也不懂。”“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两人都掉进海里。这时,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②一直以来,人们对这个故事有各种版本的解读。在我看来,它至少揭示了这个道理——危险来临时,如果我们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本领,知识再多也无济于事。显然,相较于诸多哲学层面的思索,这是一种较为浅显的解读。但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简单的常识。

③工业革命两百多年来,新兴科技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面貌。如今,有了淘宝网,我们足不出户便能轻松购物;有了空调和取暖器,我们不惧寒冬酷暑;有了汽车和高速路,我们省却了舟车劳顿;洗衣机、洗碗机等种种微观科技的应用,更是把人类从日常家务中解放出来。

④一旦尝到了甜头,便会滋生依赖的惯性。有高科技为后盾,人们的欲望就越来越大——期盼出现更多智能化的机器,竭力追求更加便捷的生活。当世人目光都聚焦于此的时候,却不知面临的危险也在与日俱增。比如,由于长期使用电脑,一些人得了“电脑依赖症”,导致许多“电脑病”,身体机能大大衰退。作家王安忆说:“乔布斯确实改变了世界,但是让世界更好了还是更不好,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的确,指尖一动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这会使人们产生某种错觉,以为日益精进的科技一定等于更加美好的生活。

⑤显而易见,我们低估了现代科技的脆弱性。假定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突发意外,电力中断,绝大部分科技产品成为一堆废铁,此时,最原始的生存本领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南亚和日本海啸灾难中,许多幸存者都是跑得快、避险知识多的人。在今夏的北京暴雨中,因为积水太深致使小汽车发动机自动熄火、断电导致电动车门无法打开,一些车主因此溺毙于车内。事后许多网民感慨,其实只要有一把小锤子,或者拔出座椅头枕撬开车窗,就可以逃离死神的魔爪。

⑥许多人会问,这种特殊情况哪能经常遇到?不要忘记,地震、海啸、洪水、火灾??随时可能出现。在灾害面前,多一项自救本领,就会多一些生存机会;多一点应急救护知识,就会提高一点安全系数。所以说,生存本领是“1”,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是多余。当我们在现代文明的道路上越行越远时,绝不能忘记生活的原点。

⑦毋庸臵疑,现在社会上弥漫着过度崇拜科技、轻视生存本领的氛围。媒体曾报道厦门大学开设“爬树课”的消息,很多人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哗众取宠”。其实,这是借鉴了美国、新加坡一些大学开设的生存训练课,目的在于强化自救意识、传授自救技能。相关专家表示,中国人的应急避险能力远低于国际水平。美国有25%的国民接受过急救培训,而我国此类培训普及程度仅有1%。

⑧更令人忧虑的是,时下青少年教育理念也存在偏差。学校仍然把分数摆在第一位,重智育轻体育,重课堂轻实践,野外生存训练之类的活动更是缺乏。许多家长不惜重金送孩子上早教班、特长班、兴趣班,致力于开掘孩子的智力,却少有人重视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本领和自救能力。每年暑假,孩子溺水、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伤亡事件频频发生。事实上,如果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避险知识和自救能力,有些伤害完全可以避免。科学家高士其曾回忆当年参加童子军的情景——“我学会了结36种绳,还学会了医药卫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