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m,以后纵横方向每隔1.2m一道,并应经常检查,保证完整牢固。 5.3 立杆
1、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立杆顶部设可调托撑,U形托撑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杆与下段钢管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4、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木垫板与钢底座,垫板厚度不小于5cm。 5、立杆应保证其垂直,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5.4 水平杆
1、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2、可调托撑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顶部水平杆与模板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0cm。
3、地杆与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杆。
第 25 页
4、有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5、当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lm,立杆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6、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不能与另一方向的水平杆扣接。 5.5 剪刀撑
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2、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立杆基础倾角控制在45°~60°之间。倾角为45°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时,则不应超过5根。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详见剪刀撑平面、立面布置图。
3、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
4、剪刀撑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 5.6 拉结措施
1、抱柱措施
在立杆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每柱、每步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拉结点,抱柱详图如下:
第 26 页
2、抱梁措施
1#楼停机坪高支模架体在107.2m、111.6m、116m架空梁处与架空梁拉结,拉结点间距不大于4m,抱梁详图同抱柱详图。
3、高支模架体与周边楼板拉结措施
1#楼办公大堂、2#楼办公大堂模板支架在在一层顶板处与周围楼板上预埋的钢管拉结。拉结详图如下:
第 27 页
5.7 架体基础处理措施
1、本工程1#楼办公大堂、2#楼办公大堂高支模区域施工时,架体基础为地下室顶板。为满足高支模区域施工时地下室顶板承载力,地下室顶板下部立杆与高支模区域处立杆一一对应,保证高支模区域立杆轴力向下传递至基础底板上,且高支模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前,地下室顶板下部支模架不得拆除。
2、本工程1#楼停机坪高支模区域施工时,核心筒区域架体基础为机房层顶板,其它区域架体基础为23层顶板。为满足高支模区域施工时架体基础承载力,立杆基础下部立杆与高支模区域处立杆一一对应,保证高支模区域立杆轴力向下传递至架体基础下部三层85.750m现浇梁板上,且高支模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前,架体基础下部三层支模架不得拆除。 5.8 上下通道和防护 5.8.1 上人通道
1、本工程1#楼办公大堂、1#楼停机坪和2#楼办公大堂高支模区域施工时搭设上人斜道,方便现场施工人员上下及疏散。1#楼办公大堂南侧设置一上人斜道,1#楼停机坪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架空梁处各设置一上人斜道,2#楼办公大堂北侧设置一上人斜道。
2、斜道供操作人员上下,搭设一定要牢固。斜道长5.6m,宽2.6m,两头休息平台为1.5m ×2.6m,坡道为2.6m,坡度为1/3。
3、斜道必须与建筑物每层连接,采用建筑物边梁予埋短钢管与斜道水平杆硬性连接。
4、斜道两头设休息平台,中间为斜道,斜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外围均设置18㎝高档脚板和1.2米高栏杆。
5、坡道与休息平台满铺木板,用铁丝绑扎牢固,坡道上钉防滑条,防滑条采用3㎝×5㎝木条,间距为250mm—300mm。
6、“之字”斜道外围竖向用密目网封闭,斜道搭设要求与外架搭设要求一致 5.8.2 防护
1、1#楼办公大堂、2#楼办公大堂高支模区域施工时,在一层顶板梁板标高处设置一道水平防护网,避免上面施工时物体落到架体基础上。
第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