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下载本文

交 通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其中对于高峰时最大误差在18.36%,最小误差为6.5%,误差的平均值在12.19%。对于平峰时最大误差在25.96%,最小误差为18.40%,平均误差为22.97%。

(1)将RTMS 流量与实际测得流量进行对比,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图2-4 晚高峰RTMS流量与实测流量对比图

图2-5 晚平峰RTMS流量与实测流量对比图

(2)数据误差原因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RTMS数据与人工调查的数据有一定的误差,且RTMS 的数据大于人工调查的数据,造成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主观因素:①计时误差。人工计时与RTMS的计时不一样,而且人工计时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17

交 通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②当出现大车时,人工调查时会使小车被大车挡住视线,造成计数误差。

客观因素:③RTMS 检测器“溢出”现象。“溢出”是指一辆车出现,相邻检测区域内均有感应现象,不仅会引起流量的重复计数,还会对占有率测量带来一定影响。

④由于检测器与交叉口距离较近,所以出现很多车辆换道的现象,造成RTMS重复计数。

2.2.3 速度对比分析

将晚高峰和晚平峰测的地点车速计算平均值与RTMS地点车速计算平均值汇总数据如下:

表2-12 车速误差对比

数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在调查地点车速时,由于调查人员的反应时间而造成相应的数据误差以及观测人员距离参考标志一定距离,存在视差。

2.2.4 密度对比分析

将晚高峰和晚平峰的密度计算的平均值与RTMS的密度计算平均值汇总数据如下:

表2-13 密度误差对比

18

交 通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数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调查人员个人的仔细程度以及道路上的有些车辆被大树枝叶遮住导致测量人员的记录误差。

2.3 交通流三要素关系曲线

2.3.1概念与数据简介

(1)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点或某断面及某车道的人数或者车辆数。 (2)速度:地点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点或某断面时的车速,也称瞬时车速。区间车速:车辆行驶一定距离与该距离对应的平均行驶时间的比值

(3)占有率:在一定的观测时间T内,车辆通过检测器时所占用的时间与观测总时间的比值。

2.3.2计算方法

交通流三要素为流量、速度和密度。其中交通量由RTMS数据中volume表示;速度为speed表示;密度由于与占有率成正比,故用占有率代表密度,进行与另外两个变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这三个量均由RTMS测得,每30秒测量一次。我小组采用2015年5月18日全天的RTMS数据进行交通流三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

相应的算法是:

总车流量:持续一个小时的去除坏值后的所有车流量之和 平均速度:持续一个小时的去除坏值后的所有速度的平均值

所有车道的平均占有率:持续一个小时的去除坏值后的所有占有率之和除以一个小时内测量周期(本例中是30s)的个数。

19

交 通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2.3.3数据分析

我们组采用的是5月18日全天的数据,经过整理得到如下表:

表2-14 5月18日有关交通流数据表

ID 1 2 3 4 5 6 7 8 9 10 Time 8:00-8:59 9:00-9:59 10:00-10:59 11:00-11;59 12:00-12:59 13:00-13:59 14:00-14:59 15:00-15:59 16:00-16:59 17:00-17:59 Speed 43.11 47.31 47.79 47.79 51.69 49.69 47.74 47.64 50.06 43.88 Occupancy 178.39 103.03 96.42 96.42 86.54 80.43 87.66 106.15 104.488 160.73 Volume 2257 2129 1867 2015 1869 1941 1967 1955 2177 2716 通过这个数据表,我们做出了交大东门的速度-流量、占有率-流量、占有率-速度关系散点图,每张图都有10个散点,并用曲线拟合变化趋势,用以辅助分析。

(1)速度流量关系

图2-6 速度-流量关系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交大西门5月18日每小时平均车速集中在47Km/h到48Km/h之间,最大车速为51.69km/h,在流量较小的时候出现,最小车速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