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高考专题强化突破 ——专题1 化学与STSE考查
1.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市售“锌强化酱油”中含有大量锌元素 B. 银氨溶液常用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C. 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半透膜的渗析原理
因此从海洋植物中提取碘是工业上获取碘的重要途径,D. 海洋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工业上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步骤为:灼烧纯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市售“锌强化酱油”中含有少量锌元素,故A错误;
B.银氨溶液能用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但不常用,故B错误; C.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半透膜的渗析原理,故C正确; D.海洋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因此从海洋植物中提取碘是工业上获取碘的重要途径,工业上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步骤为:灼烧浸泡过滤氧化萃取粗碘提纯,故D错误。 故选C。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古代造纸时加入的明矾易使纸张发生酸性腐蚀
B. “五金入强水,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强水可能是王水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生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 “墙塌压糖,去土而糖白”中的脱色原理类似于活性炭脱色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平时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解答】
A.明矾溶液显酸性,易使纸张发生酸性腐蚀,故A正确;
B.能够溶解很多金属,只有黄金不溶,因黄金能溶于王水,强水的成分不可能是王水,故B错误;
C.黏土在高温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可得到瓷器,故C正确; D.土将糖中的色素吸附而使糖脱色,类似于活性炭脱色,故D正确。
3.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浸泡
过滤
萃取
粗碘提
A. 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 中国华为自主研发的5G芯片巴龙5000的主要材料是
C. 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
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相互作用力
D. 用铜片制成的“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纳米铜”的还原性比铜片更强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氢键、纳米铜等知识点,对学生知识的综合性应用要求较高,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中国华为自主研发的5G芯片巴龙5000的主要材料是Si,故B错误; C.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故 C正确;
D.纳米铜也是铜,和铜片写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但由于颗粒极小,故反应速率较快,故D错误。 故选C。
4. 化学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 高温或日常用的消毒剂可使禽流感病毒蛋白质变性 C. 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和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 D. 燃煤中加入CaO主要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蛋白质在高温或氧化剂作用下会发生变性,故B正确;
C.纸张久置变黄是因为纸张纤维间的空隙中会渗入很多霉菌之类的真菌孢子,苹果久置变黄是因为所含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二者原理不相同,故C错误;
D.燃煤中加入CaO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反应,主要是为了减少造成酸雨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B。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人体所需
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公元674年,我国发明的用黄泥浆使红糖脱色的方法,是利用了黄泥浆的吸附性 B. 唐大历年间,四川遂宁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的方法,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
C. 饴糖是以米
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饴糖就是葡萄糖
D. “床头冬酿压琼浆”中的“冬酿”指的是蜂蜜,蜂蜜中几乎不含单糖
果糖
葡萄糖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解答】
A.最早使用的使红糖脱色的物质是黄泥浆,利用了黄泥浆的吸附性,故A正确; B.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B错误; C.饴糖是麦芽糖,故C错误;
D.蜂密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故D错误。 故选A。
6. “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羊毫笔笔头用山羊毛制成,用灼烧法可鉴别羊毫和化纤 B. “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用此墨写字日久会褪色 C. 制作宣纸的原料有青檀树皮和稻草,其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D. 端砚石主要成分含水白云母,它属于硅酸盐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化学,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成分以及其性质是解答关键。 【解答】
A.羊毫笔笔头用山羊毛制成,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灼烧法鉴别羊毫和化纤,故A正确;
B.“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主要成分为碳,性质稳定,可长久不褪色,故B错误; C.宣纸的原料有青檀树皮和稻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正确; D.由端砚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分析,属于硅酸盐,故D正确。 故选B。
7. 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狐刚子在“炼石胆取精华法”中作如下记载:“以士擊即
砖坯垒作两个方头炉,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中以炭烧石胆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精华”是指硫酸铜溶液 B. 实验中可以用C.
检验水
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用于杀虫
D. 从溶液中析出可采用蒸干溶液的方法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文史资料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三氧化硫、和水,水和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精华”是指硫酸溶液,故A错误; B.实验中可以用C.
检验水,故B错误;
溶液中铜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用于杀虫,故C正确;
会失去部分结晶水,故D错误。
D.蒸干时故选C。
8.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B. 装置C. 装置D. 装置
:将碎海带灼烧成海带灰 :制备乙酸乙酯
:从a处加水可检验该装置气密性 :分离溴苯和苯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是解题关键。 【解答】
A.灼烧海带应用坩埚,不能用烧杯,故A错误;
B.制备乙酸乙酯不能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故B错误; C.可以用从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该装置气密性,故 C正确;
D.分离溴苯和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