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2.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应与音乐审美有机结合。音响教材应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赏曲、实践范例及供教师选用的一定数量的备用曲目。

3.所选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度。

4.教师用参考书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缩写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也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材呈现群式的建议

1.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2.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3.音响、音像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内容,运用多种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CD、VCD、MP3、MP4等)呈现。演唱、演奏与录音效果要具有良好品质。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本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音响、音像教材及教师用参考书),依据本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2.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

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3.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应按不同学段的教学需要,配置音乐专用教室、专用设备和实施集体演奏教学所需的课堂乐器,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回资料使用。

4.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阿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要配合课堂教学,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应重视家庭和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音乐资源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为此,一方面要对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生活进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防止低俗、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5.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协助学校组织学生课余艺术社团,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日,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集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学校要将此类活动纳入工作计划,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

6.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活动(包括教师培训)能有救地促进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沟通。学校要支持教师参与这些活动,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丰富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