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教案 下载本文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你那个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5、会进行分数、小数互化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 课型 新 授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学习目标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四、拓展应用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计量单位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分数与除法 第2课时 课型 新 授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学习目标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 是( )数,它表示( )。10 7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观察:5÷8= 4÷9= 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商吗? 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通过练习,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素材、展示、反思、训练、点拨。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学习要求:1、平均分怎样列式? 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分得多少个?”这个问题。 3、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例2、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 【练后反思】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了吗?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a÷b=b a(b≠0)想一想:为什么要注明b≠0?】 四、课堂练习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cm,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8= 12÷17= ( )÷( )= m÷n(n≠0)=

分数与除法 板例2、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书设 计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a÷b=b a(b≠0)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