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 声现象 新授课导学案 下载本文

二、超声与次声

1.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耳能听 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不可听声波,因为人耳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

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 2.超声波的波速 可听声波的波速 次声波的波速。(选“>”或“<”、“=”) 3.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气,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的顺序 为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知识点二:响度

有时需要低声细语,有时需要高声呼喊,那么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实验一:把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使尺子发声,想办法改变尺子发声的大小。你的发现:当用力大时,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就 (大、小),发出声音强度就 (大、小),我们把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称为振幅,发现振幅越 (大、小)时,声音就越响,也就是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实验二:如右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 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1)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实验现象为: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 (大、小)时;声音的响度越 (大、小) (3)实验结论为: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声音的响度除与 有关外,还与 有关。用喇叭可以减小声音分散使声音传播更远。 练习:(1)蚊子的叫声和牛的叫声相比, 的响度大, 音调高。

(2)春节文艺晚会上,男低音在放声歌唱,女高音在轻声伴唱, 歌唱时的响度大,这里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中的“高”“低”指 。

知识点三:音色(观察右图音叉、钢琴、长笛波形图可知) (1)音色,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

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2)不同发音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也就不同。 用 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如: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说没见这人,听声音就知道是谁; B.声纹锁 【针对性训练】

第 5 页 共 12 页

1.如图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 “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 变乐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 )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6.如图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齿轮是( ) A.上面 B. 中间 C. 下面

7.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9.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10.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1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第 6 页 共 12 页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12.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13.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4.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 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6.我们能听到蜜蜂飞来了,却不能听到蝴蝶飞来了,原因是 。

17.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 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 越大, 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8.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发生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9.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辨别的。

20.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 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 21.模仿某种物体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它的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 。

22.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小灵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23. 用相同的瓶子,装有高低不同的水,对着瓶口吹气,音调最高的是 ;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敲击瓶子音调最高的是

24.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2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2345678第三节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第 7 页 共 12 页

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去掉饮料瓶的瓶底,蒙上橡皮膜。将瓶口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摇动,甚至还会被吹灭。你知道为什么吗?如果你想知道上述情境中的道理,《声的利用》会告诉你 二、【进入新课】

1、声与信息的传递: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如 A.听到远处的雷声就知道可能要______;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 C.蝙蝠靠发出__________定位;

D.中医“望闻问切”中的__________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E.利用超声波检查(平时所说的做“B超”)可以诊断病情

F.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它所采用的方法叫_______。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____系统,用此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__ _,绘出水下地形图;捕鱼时渔民可以用此系统获得_____。 G.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2、声与能量的传递: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3)如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看到:火焰会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

【针对性训练】

1.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回声可测海底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发出向下的声音,经1.2s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 1832.2m B. 3674.4m C. 918.6m D. 1531m

3. 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这说明了_______。要使锣鼓声更响些,可以_____敲,(选填“轻”、“重”或“快”、“慢”)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第 8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