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试卷合集)安徽省南陵县高中联考2020届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下载本文

杀虫剂作为环境因素,对害虫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突变的个体生存机会增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B错误;基因工程中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受体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15.【答案】A

【解析】四倍体母本上结出的三倍体西瓜,其果肉是由四倍体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错误;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三倍体植株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另外两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移向另一极,可以形成正常的配子,从而形成少量的种子,D正确。 16.【答案】C

【解析】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不是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和正常人的红细胞不同,可以通过镜检检测是否患病;B错误;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易受环境影响,有家族聚集现象,C正确;遗传病的发病率的调查需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遗传方式的确定需要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D项错误。 17.【答案】D

【解析】生物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可能是可遗传变异,如受辐射等条件影响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为突变改变基因频率,另外,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C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因此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D正确。 18.【答案】B

【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根据题意可知,结构a是突触前膜,结构b是突触后膜,c是神经递质受体,突触前膜位于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B正确。 19.【答案】D

【解析】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浓度,A错误;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高,所以血浆渗透压比正常人高,B错误;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来调节胰岛的分泌活动,但是不能通过分泌激素调节胰岛的分泌活动,C错误;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来调节胰岛的分泌活动,故神经递质可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血糖调节,D正确。 20.【答案】C

【解析】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

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自身免疫病,D错误。 21.【答案】B

【解析】有尖端就可以产生生长素,与光无关,A错误;生长素浓度增高会促进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B正确;不同细胞、器官对相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C错误;胚芽鞘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错误。 22.【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A正确;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环境容纳量,B正确;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在K值附近波动,C错误,D正确。 23.【答案】C

【解析】森林群落的动植物种类很多,所以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A正确;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B正确;群落内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C错误;森林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24.【答案】B

【解析】由藻类→细菌→线虫→沼蟹可得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A正确;图中食物链有藻类→海螺,藻类→线虫→沼蟹,藻类→细菌→线虫→沼蟹,大米草→食草虫→蜘蛛,大米草→细菌→线虫→沼蟹,可得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蜘蛛、线虫,B错误;大米草死亡,可促进藻类生长,线虫增加,沼蟹数量增加,C正确;由图可知,若喷洒只杀灭该食草虫的杀虫剂,一段时间后食草虫减少,蜘蛛缺少食物,数量减少,D正确。 25.【答案】D

【解析】根据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二氧化碳库,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①代表光合作用,②⑤⑥代表呼吸作用,A错误;正常情况下,①的速率大于②的速率,B错误;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C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6.【答案】(1)酵母菌和醋酸菌 30~35℃ (2)温度和氧气 (3)甲、丙 乙醛 (4)重铬酸钾

【解析】(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选用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将培养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2)果酒的制作,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需要隔绝空气营造无氧环境,所控制的温度条件是18?25℃;果醋的

制作,所用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所控制的温度条件是为30~35℃。可见,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氧气。(3)甲瓶密闭,可营造无氧环境,应是盛有果酒的装置瓶。乙瓶与丙瓶连接的部位有通入无菌空气的装置,而用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因此丙瓶是盛有果醋的装置瓶。在装置瓶乙中,发酵菌先将乙醇变为乙醛,最后变为醋酸。(4)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灰绿色,可以用来检验生产出的果醋中是否含有酒精。

27.【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2)灭菌

(3)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4)污染 不正确

【解析】(1)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含有蛋白质的水解产物等有机物,都可以作为碳源;平板为固体培养基,故需要加入琼脂。(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过程中,配置好培养基后,需将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操作,然后再倒平板。(3)实验探究的是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其中自变量为不同高度,故需在不同高度下放置开盖平板。同时,为了保证单一变量,需要保证开盖放置时间一致;为了保证实验可靠,需要设置多个平行实验。(4)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 28.【答案】(1)启动子 (2)―TTAA DNA连接酶 (3)Ca

(4)菌落③ lacZ标记基因区插入外源基因后被破坏,不能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所以菌落为白色 (5)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的DNA片段,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在启动子存在时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因此在基因工程中,能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启动子。(2)目的基因的左侧有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右侧是限制酶SmaⅠ的识别序列,而质粒上只有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所以需要用限制酶EcoRⅠ来切割质粒,用限制酶EcoRⅠ和SmaⅠ来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这样就使目的基因右侧无法与质粒连接,所以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限制酶EcoRⅠ切割形成的末端,即―TTAA,连接过程中需要DNA连接酶。(3)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之前,应先用Ca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能吸收周围DNA的感受态。(4)用限制酶EcoRⅠ切割质粒时,会破坏质粒上的lacZ基因,但切割后的质粒自身环化后,lacZ基因又被修复,能表达产生β―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存在条件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所以菌落①②呈现蓝色;菌落③导入的是重组质粒,其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表达产生β―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存在条件下,菌落颜色为白色。(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产生蛋白质,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2+

2+

29.【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 (2)选择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4)灭活的病毒

(5)无限增殖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6)腹腔

【解析】(1)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图中HAT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用来筛选杂交瘤细胞。(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其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体外大量制备。(4)促进动物细胞融合不同于植物的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生物方法)进行诱导。(5)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即既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大量增殖(无限增殖)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6)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可在体外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