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试卷合集)安徽省南陵县高中联考2020届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下载本文

D. 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答案】C

【解析】①是原生质层、②是液泡(液泡是紫色的),影响色素分布的是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与细胞膜、液泡膜有关。

【考点定位】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9. 下列显微镜的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物象 ②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因视野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

③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

④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而另一部分细胞则比较模糊,这可能是由于标本厚薄不均

⑤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⑥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操作中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B

【解析】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主要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直接用高倍镜因视野小而不易找到目标,①正确;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和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②正确;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首先应移动装片,将该结构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③错误;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而另一部分细胞则较模糊,这可能是由于标本厚薄不均造成的,④正确;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只需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不需要升镜筒,⑤错误;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操作中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⑥正确,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低倍镜转换高倍镜的一般过程,明确转换前先要移动装片,转换时不能升高镜筒,转换后只能动细准焦螺旋。

10. 现有氨基酸5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510个,羧基总数为5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 498、2和2 B. 498、12和10 C. 499、1和1 D. 499、11和9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氨基酸5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510个,羧基总数为508个,则游离的氨基为510-500=10个,游离的羧基为508-500=8个,则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为500-2=498个,两条肽链氨基和羧基都至少为2个,所以总的氨基为10+2=12个,总的羧基数目为8+2=10

个,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 下图表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请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1)A是指_________;E在动物肝细胞中是指_________在植物块茎细胞中主要是指 _________。 (2)F是指_________;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3)C是指_________;由m个C构成G物质(只含有1条多肽链)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可减少_________。 (4)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葡萄糖 (2). 肝糖原 (3). 淀粉 (4). 脂肪 (5). 磷脂 (6). 固醇 (7). 氨基酸 (8). 18(m-1) (9). C (10). 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B、C、D为单体,可构成E、F、G、H;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所以A为葡萄糖,E为多糖;F为储能物质且为有机大分子,所以为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生物体的结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所以G为蛋白质,C为氨基酸;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所以H是核酸,D是核苷酸。

(1)由于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E表示多糖,A为葡萄糖.动物体内的多糖为糖原;植物体的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由于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能源物质,因此植物中的E主要指淀粉。 (2)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因此F是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构成的。除此之外,脂类还包括磷脂、固醇。

(3)蛋白质是重要的结构物质,因此G是蛋白质,C是氨基酸,由m个C构成G物质时,最多可以脱去m个水分子,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里最多可减少18(m-1)。

(4)由于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12.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

(3)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答案】 (1). 高于 (2).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3). 光照 (4). 基质 (5). 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6). ATP和还原型辅酶II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由于C组只用了D组光照时间的一半,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所以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光照.黑暗中能够进行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与黑暗的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与[H]能够及时参与暗反应并及时再生,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3.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

【答案】 (1). 有毛 (2). 黄肉 (3). DDff、ddFf、ddFF (4). 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5).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6). ddFF、ddFf

【解析】(1)通过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毛

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通过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一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1”可判断黄肉B为杂合的。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 ):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

(5)实验2中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基因型为ddFF、ddFf两种。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4.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__________,它们是人体免疫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

(4)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免疫功能下降 (2). 抗原 (3). 浆细胞 (4). 迅速增殖分化 (5). 细胞免疫 (6). 三 (7).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

.................

(1)由题意知,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病毒甲破坏B细胞,同时使T细胞功能下降,因此动物乙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接种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的过程中,疫苗属于抗原物质,可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的功能是在抗体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功能,当病毒甲再次感染机体时,可以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消灭,避免人体发病。